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扼杀“人证分离”的行业潜规则

(2014-11-17 13:38:59)
标签:

股票

扼杀“人证分离”的行业潜规则

花费数万元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但出租证书一年即可收回成本;通过网络为持证人与企业牵线并从中分一杯羹;企业为获资质拿工程,每年支付百万元挂证费用……记者调查发现,职业证书“挂靠”背后有着一条完整的利益链条。(据《中国青年报》1117日报道)

企业“租证”“挂证”早在数年前就已存在,目前有“挂靠”行情的证书近40种,其中包括各级注册建筑师、注册结构师、执业药师等。这些证书的共同特点是“考取难度大”“录取比例低、门槛高”。我国早在企业“租证”现象刚发生之际,就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及监管处理,但由于“挂靠”中介的数目杂乱,需求企业租证时享受了“全配套的保障服务”,因此监管往往滞后于事件发生时,在这样的情况下,“人证分离”现象越来越严重。

由于我国专业认证政策不断出台,因此对注册成立会计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都设定了门槛,要求注册会计师等资格认证达到一定数量。而一些新成立的事务所因业务量少,根本养不起那么多会计师、评估师,在这种情况下,不正当的行业竞争暴露出来,众多企业纷纷走上相对“违规成本低”的“租证”之路。“行业部门有要求,市场有需求,企业有奔头”的顺口溜成为行业内潜规则。“供需矛盾”不断拉大“人证分离”的鸿沟。

另外,我国现行法律对企业“租证”的违规处罚并不苛刻,这就促使企业萌发“钻法律空子”的恶念。我国许多职业资格从证管理条例中,都明确规定不得人证分离。出租、出借或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资格证书、注册证书和执业印章,都是违反行业法规的行为。例如《注册建造师管理规定》明确规定:禁止“允许他人以自己名义从事执业活动”;对于触犯这两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给予警告,责令改正;有违法所得的,处以违法所得3倍以下且不超过3万元的罚款。“违规成本”的低廉在此可窥一斑。

在笔者看来,行业“租证”现象之所以屡禁不止,首先就是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对于违规成本的核算,并不能达到警戒的作用。违规成本低于收益利润,人证分离现象难以根除。其次,行政监管部门监管方式的不健全,同样使得“租证”企业有胆租证,逍遥法外。其实,监管部门大可实施多项监管措施,从主动清查到设立消费者、企业相互举报等监督机制,严格查处“挂靠网”的非法营利,大可从源头断了企业“租证”的道路;同时,执证人员的法律意识亟需得到提升,违法违规追求连带责任或终身责任也可放入法律思考范围之内。当然,以上措施即使可得到全部落实,也很难保证“租证”之风就此得到遏制。因而,消费者适当提高自己的审查效能,在寻求相关持证公司的帮助之前,理应有意识地对公司真实情况加以调查,未雨绸缪。

“租证”现象的存在非朝夕之力,因此遏制行业“潜规则”需一步一步地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