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二)最小公倍数
(2013-10-17 15:14:43)参加人员:王宏雁、姜丽君、王晓光
主持教师:王宏雁
时间:2013年10月11日
地点:五年数学组
教学内容: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教学目标:
1、
在解决问题的操作活动中,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独有的倍数和它们的公倍数。
2、
探索两个数的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能用列举法找到10以内的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简捷的方法,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3、
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活动中,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获得成功体验,学会欣赏他人。
教学过程:
1、呈现问题:
学生说猜想结果和想法。
(2)
实践验证:请小组拿出小长方形和画有正方形的纸,动手铺一铺。
(3)
反馈交流:
D我们发现:6 cm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所以能正好铺满,8 cm虽是2的倍数,但不是3的倍数,所以不能正好铺满。
(4)
深入探索:这样的长方形纸片还能正好铺满边长是多少厘米的正方形呢?
(5)
反馈交流:
其中最小的边长是6厘米,能找到比6厘米更小的边长吗?
2、揭示概念
(1)
揭示:6、12、18、24……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它们是2和3的公倍数。
(2)
提问:
A
B
1、呈现例2
6和9的公倍数有哪些?其中最小的公倍数是几?
2、学生探索
3、反馈呈现多种方法
方法三:先找出9的倍数,再从9的倍数中找出6的倍数
1、
完成练一练
2、
完成练习四1——4
3、
比一比,看谁找得快,找出下列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8和2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五、
解决实际问题(见小小设计师)
药物研究所研究出一种新药,经临床试验成功后决定向市场推广,这种药成人每天吃2次,每次2片,一天一共吃4片;儿童每天吃3次,每次1片,一天一共吃3片;如果你是药厂包装设计师,每一版药你认为设计多少颗比较合理,说说你的理由。
王宏雁:本课内容是学生四年级学习的延续,在四年级(下册)教材里,学生已经建立了倍数和因数的概念,会找10以内自然数的倍数,100以内自然数的因数。这课教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要学生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学会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为后面学习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会求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进行通分、约分和分数四则计算作充分全面的准备。
姜丽君: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概念。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小长方形去铺边长分别是6厘米、8厘米的正方形,哪个能正好铺满?教材以学生喜欢的操作情景入手,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在探索中生成问题:怎样的正方形肯定能正好铺满?怎样的不行?像这样能正好铺满的正方形还能找到吗?引发学生深入探索,在充分探索观察的基础上发现:能正好铺满的正方形的边长正好既是小长方形长的倍数,又是宽的倍数。这时引入公倍数的概念自然是水到渠成,学生觉得很自然、亲切,觉得解决的问题是有价值的,公倍数的概念也是现实的、有意义的鲜活概念。
王晓光:
在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时候,应采用全开放的方式,放大学生思维空间让学生自由探索,以小组交流形成思维碰撞,呈现多彩的智慧。以评价促方法的对比,以评价促思维的深入,以评价促探索精神的提升,学生自然自得其乐,收获多多。在练习部分,应尊重学生的思维差异,能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让学生选用喜欢的方法去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