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山叠翠尖尖角 定海山名中的几个“尖”

(2014-07-19 18:51:45)
标签:

文化

分类: 老舟山话旧
孙 峰 定海新闻网-今日定海 2013年11月27日 09:36 打印

  

    舟山群岛是浙东天台山、四明山向东海延伸部分,属海岛丘陵地貌,山峦起伏,山名一般多以“岭、峰、岗”等相称,有不少山峰呈三角锥形顶,则命名为尖峰山、尖峰岗、尖头山、大尖峰、小尖山等等,山名很容易重复。于是就把有些山名直接命名为“某某尖”,如,朱家尖、黄杨尖,还有白泉北蝉交界处的竺家尖,大沙的蔡家尖,芦花的凤尖、黄顶尖,展茅的顶梁尖,勾山的雷冈尖,桃花岛的青山尖等等,这一个“尖”字非常形象、生动地表现出舟山海岛的一些高山尖峰耸立的地理风貌。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定海的几个“尖”。

  黄杨尖

  黄杨尖,是舟山本岛第一高峰,海拔503.6米。黄杨尖的得名,有一个关于孝子的传奇故事。舟山世代流传着一个“塌东京、涨崇明”的传说。很久以前在东海中,有一座繁华的都城叫“东京”,因皇帝昏庸无道,百姓无良,民风恶劣而被天上的玉帝下旨沉塌。唯独一个姓葛的孝子为人厚道孝顺,由仙人吕洞宾预先告知其灾难发生的时间,地面沉塌时葛孝子负母而逃,他向前走一步,后面塌一块,他在哪里歇,那里就留下一个山头,故舟山出现许多小岛。他一口气跑了3天3夜,力竭而歇,于是地塌遂止。葛孝子刚把老母放下,塌地即停止,这地方就取名定海,即今舟山岛。而东京塌下的土地被移至长江口,长出一个崇明岛。为纪念孝子,后人把他的歇脚的地方称为“放娘尖”或“望娘尖”,就是现在的黄杨尖。这个尖,有高山、山巅的意思,形容其高而陡峭。据《光绪定海厅志》载:“黄杨尖山,县东北六十里,多产黄杨,故名。山有两尖,一曰大尖,一曰小尖,其高相距数百丈,东海群山之望也。 ”如果说舟山岛像一条船,岛之最高山峰——黄杨尖,其蜿蜒高耸的脊梁,恰似舟山岛的桅、帆。

  黄杨尖因为山高而成古人修道的最佳选择地。传说三国时期的葛玄曾在此山采药炼丹,修道多年,且在黄杨尖的如意石得道升天。因此,黄杨尖山成了海上神山,是舟山道教文化的一大景区,旧时黄杨尖山上还有炼丹洞、捣药石、仙水潭、石道地等遗迹。

  黄杨尖,山尖耸立,因为山高,受云雾作用,所产的黄杨尖芽茶,味醇气香,历史悠久。芽茶在谷雨前采制,色绿显毫,清香纯厚,曾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三等(铜牌)奖。据《定海县志》记载:1926-1927年,沪、甬茶商委本地掮客收购黄杨尖芽茶15吨,运销欧美。1981年5月,被评为浙江省优质名茶。清朝时,定海本土诗人曹伟皆曾作《黄杨尖山》,诗云:

  黄杨尖山白云浓,谷雨茶芽细似松。

  村女踏歌莲步稳,负筐直到最高峰。

  紫微尖(宋家尖)

  紫微宋家尖得名,颇有历史典故。据元大德《昌国州图志》载:“紫微尖山,县西十五里,一名宋家尖山,盘行幽秀,居民所聚,或曰古名紫皮,因宋高宗避金人航海至此,遂名紫微。 ”这个宋家尖、紫微尖的得名都与宋高宗避难舟山的故事有关。南宋建炎三年(1129)冬,金兵攻明州,知州李邺开城出降。宋高宗在重臣和御林军的保护下,于当年十二月十九日乘楼船到昌国(今定海),隐居在县西紫皮岙,于是当地称作宋家尖,又名紫微尖。“紫微”即紫微星,是传说中的“帝星”。

  竺家尖

  “雷雨竺家尖上过,争吹龙笛拜龙堂”,这是清朝诗人朱绪曾在想象当年定海皋泄祈雨成功时的大场面。拜龙堂,指的是竺家尖东侧的北蝉龙堂岭,现在又叫弄堂岭。竺家尖,又名祝家尖,在今天白泉、北蝉的交界处,古代似有姓竺(祝)的人家住在那里,故名。《定海县志》上说竺家尖“奇峰陡立数十丈”,海拔384米的竺家尖也算是定海蛮高的山了。

  高山流水,必有深潭。古代皋泄的竺家尖、龙堂岭(现属北蝉)自古以其附近的龙潭著称。《昌国典咏》上说皋泄的泄潭:“又云高大山潭龙潭,父老相传有白龙乘云而下,双睛注地,遂成龙渊,卷石勺水,旱暵不竭。有青蜥蜴常现潭上,遇旱则祷焉。 ”古代皋泄泄潭的水是不会干涸的,因为里面“有龙则灵”,而龙是雨神,所以在宋朝,泄潭就成为地方政府祈雨的主要场所。

  宋宣和年间,定海遭遇百年罕见的大旱,千里裂土,百姓呻吟。时有县尉刘佖向泄潭投诗求雨。“未跃天衢卧寂寥,碧潭流溢海山腰。进藏头角虽多日,鼓动风雷在一朝。既若有心成变化,岂能无意泽枯焦。神趾许为苍生起,愿挚香车上九霄。 ”诗沉即雨,极其幸运的一次祈雨成功,让皋泄龙潭名声噪起,百姓们都认为龙潭通海,灵得很。后来时任昌国盐监、曾做过南宋宰相的史浩也来到泄潭祈雨,作《昌国泄潭祈雨疏》云:“曾经民亦劳止,莫苏就槁之苗;天必从之,愿霈为霖之雨。恭投鹫岭,祗梼龙渊。洒道清尘,肃花幔而戴地;升云上气,徯水泽以盈畴。凡我有生,敢忘大赐。”盛大的祈雨场面,或许曾经让竺家尖山脚热闹非凡。“尖”是舟山人对高山耸立的最直观的称呼,既反映了舟山的地貌风物,也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典故。每一个地名,都有一个传说,让我们到大山中去,去感受一下大自然的造化之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