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拜集》英译者爱德华•菲茨杰拉德简介

标签:
菲茨杰拉德海亚姆鲁拜集柔巴依文化 |
分类: 鲁拜集资料 |
爱德华·菲茨杰拉德简介
(附:老鸽的按语)
Edward FitzGerald,1809–1883,英国诗人、翻译家。他翻译了波斯诗人欧玛尔·海亚姆的《鲁拜集》(Rubáiyát of Omar Khayyám)(1859年,第一版)。《鲁拜集》被菲茨杰拉德译成英语后,大受欢迎。
普遍认为菲茨杰拉德的英译本《鲁拜集》,是作者和译者的共同创作的结果。值得一提的是,菲茨杰拉德将此书译过五稿,而且初版还没有署名。
菲译《鲁拜集》一直以来都很受欢迎,这部作品不是单纯的字面翻译,而是在释义,他创造了一种“衍译”文学。
菲茨杰拉德还翻译过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卡尔德隆的作品。他的著作包括《幼发拉底人》(Euphranor)(1851年)和《波洛尼厄斯》(Polonius)(1852年),前者采用苏格拉底式的对话来评论教育体系,后者是一本格言集。1889年,他的书信被出版。
菲茨杰拉德出生在萨福克。在剑桥大学读书期间,他结识了萨克雷,两人成为一生的好朋友。后来,他又结识了卡莱尔和丁尼生。美国导演马丁·坎贝尔说他是一个对事物同时持两种相反思想的艺术家。
老鸽按语:
《鲁拜集》已是世纪文学宝库中的经典,这个经典专指菲茨杰拉德英译的海亚姆(即莪默)的《鲁拜集》。
可以说,没有菲茨杰拉德就没有海亚姆,没有菲茨杰拉德的英译就没有《鲁拜集》在欧美、在全世界的风靡。
与其说菲茨杰拉德是翻译《海亚姆的鲁拜集》,不如说菲茨杰拉德是借海亚姆的精神(哲理)衣钵,掀开了翻译史上的“衍译”文学创作新的一页。
因翻译而把作者和译者合二为一了,菲茨杰拉德是“始作俑者”。不过,菲氏的“创译”也许或只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仅此他而已。
从而,阿根廷作家、翻译家博尔赫斯说得好:
“或许欧玛尔的灵魂于1857年在菲茨杰拉尔德的灵魂中落了户。从《鲁拜集》里可以看到,宇宙的历史是神设想、演出、观看的戏剧;这种猜测(它的术语是泛神论)使我们不由得想起英国人可能重新创造了波斯人,因为两人本质上是神或者神的暂时形象。”
“一切合作都带有神秘性。英国人和波斯人的合作更是如此,因为两人截然不同,如生在同一时代也许会视同陌路,但是死亡、变迁和时间促使一个人了解另一个,使两人合成一个诗人。”(博尔赫斯:《爱德华·菲茨杰拉尔德之谜》,王永年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