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语杂谈:“走路”非“跑路”,“走鬼”何以“走”
(2012-12-03 15:20:52)粤语「走」字有快歩如飞的意思,所谓走走趯趯,是行与跑之间的形态;还有逃避的意思,例如「走难」,就是逃难,逃到别处避难。
君不见日本侵华期间,鬼子到处烧杀抢掠,胡作非为。中国百姓深受其害,每遭「萝白头」(广东人对日本鬼子的鄙称)进犯,则四出逃亡,避之则吉,生活好惨。广东人就将这种苦难生活叫做「走日本」。还有,日本飞机狂轰滥炸,百姓纷纷躲避,这叫「走飞机」。
「走」字以其逃避意思组词还有:「走学」(逃学),「走单」(逃避「埋单」,即偷偷溜走不结账),「走大水」(逃避洪水),「走路」(上路逃避,企图摆脱什么),「走鬼」(无牌小贩逃避警察),等等。其实普通话中「走」也有「逃」的意思,就如「溜走」,又如「逃走」。
粤语「走」字也有跑的意思,例如「快的走」相当普通话「快点跑」,又如「未识行就想学走」(还不会走路就想学跑步)表示学习不是循序渐进、做事急于求成。而普通话「走路」粤语就说「行路」,「行」、「行路」与步行同解。
就因为「走」字有跑的意思,故而有人聪明地将粤语「走路」译成「跑路」,结果既不是粤语,也不是普通话,不伦不类,无厘头。「跑路」还屡屡堂而皇之登上某大报版面,真教人啼笑皆非。
「走路」的「路」,粤语读音为「佬」。于是就有人将「走路」写成「走佬」,自以为是,殊不知这样做就陷自己于白丁之流——爱写白字的半文盲。
「走路」之事常见诸媒体。无良雇主拖欠工人工资,为摆脱工人上门追索,逃之夭夭,「走路」去了。这样的新闻还少吗。无论结局如何,无良雇主的表现倒是为「走路」一词做了深刻的注解。
说到「佬」字,这里再啰嗦几句。「佬」字在粤语中表示成年男人,如:「大佬」(哥哥)、「猪肉佬」(卖猪肉的)、「收买佬」(收购废品的)、「机器佬」(机械工人)、「生意佬」(做生意的、商人)、「差佬」(当差的、差人、警察),等等。还有「鬼佬」,广东人将非黄种人或洋人笼统称为「番鬼佬」、「鬼佬」或「鬼」;对于侵华日军,广东人亦称之为「鬼」——「日本鬼」。
之所以啰嗦这几句,因为「鬼佬」或「鬼」与下面解释的「走鬼」息息相关。
经常见诸媒体而与「走」字相关的新闻除「走路」外就是「走鬼」了。何谓「走鬼」?
「走鬼」一词源自香港。早前香港是英国殖民地,维持治安的警察多数是「鬼佬」,上层警官多由英国人担任,下层警察特别是那些手持警棍巡逻街头的「差人」,不少是由英国殖民地国家的人充当,如印度人。当时香港有很多印度人居住,聚居地叫「摩啰街」,居住在那里的印度人就被称为「摩啰人」「摩啰鬼」。印度人当了警察就是「摩啰差」。「摩啰差」巡街,狐假虎威,眼见无牌小贩,轻则驱赶,重则「踢档」(捣毁摊档)、「拉人」(抓人)。小贩撞着「摩啰差」,无不惧怕,慌忙走避,边走边喊「鬼佬来啦!快的走啊!」(警察来啦!快点逃跑啊!),以此警告同行。这种现象就叫「走鬼」。可见,「走鬼」是一个动词,意思是逃避警察。
八十年代广州,小贩逐渐多了起来,尤其是没有牌照的,走鬼现象就应运而生,于是「走鬼」一词就由香港传到广州。不过,「走鬼」传到广州后,动词渐渐演变成了名词,「鬼」的意思不再是指警察,而是指无牌小贩本人——为养家糊口而奔波走动的穷鬼,走鬼即是无牌小贩。
时至今日,就业困难,做走鬼成了谋生出路。走鬼当中不乏高学历的大学毕业生,无奈生活所逼,唯有放下身架,姑且将就,以待时日。如今广州街头,走鬼成行成市,如蚁如蝗,如此境况,遂成当今社会虚假繁荣的写照。
虽然「走鬼」不再是动词,但是走鬼们还是要「走」的,从走警察转为走城管,而走城管比走警察更心惊。不少城管是「临时工」或「协管员」,未受过培训,乌合上岗,只知管人,不受人管,素质差极。固然有些城管良心未泯,对走鬼尚存同情之心,或眼开眼闭,或好话劝离。也不免有些城管邀功心切,对走鬼哪有恻隐之意,或强行驱赶,或暴力「踢档」。做「走鬼」何其艰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