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民间艺术民俗】秦 州 小 曲

标签:
嶓冢山人李三祥甘肃李三祥天水秦腔研究会文化 |
分类: 地方风物名胜 |
秦州小曲
秦州小曲,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流传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的一种民歌形式。
秦州小曲以演唱具有人文情节的剧目(折子或段子)为主,配以文、武、器乐组合而成的完整的民间曲艺表演形式,以历史故事、忠孝节义、婚姻爱情、尊老爱幼等为情节,以民间民俗实物做道具,地方方言道白,朴实无华,乡土气息浓厚。
秦州小曲以演唱具有人文情节的剧目(折子或段子)为主,配以图2 秦州小曲在当地表演现场[3]文、武、器乐组合而成的完整的民间曲艺表演形式,曲目里反映了汉、唐、宋、元、明、清以来的历史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情节,基本曲调为九宫十八调,还渗入一些佛、道、音乐曲调,其曲调反映着淳朴的乡音乡情,曲调悠扬、优美柔和,流传至今的曲目约有七八十首(折、段),其中包含部分民歌,也保留一些社火曲儿,但主要演唱的以秦州小曲为主,它以历史故事、忠孝节义、婚姻爱情、尊老爱幼等为情节,以民间民俗实物做道具,地方方言道白,朴实无华,乡土气息浓厚。
秦州小曲的演唱曲目包含部分民歌,如《洋彦麦》等,也保留了一些社火曲儿,但主要演唱的是小曲演唱曲目、历史故事和忠孝节义、婚姻爱情以及尊老爱幼情节,如《花亭相会》、《张连卖布》、《秋莲捡柴》、《三娘教子》、《李彦贵卖水》、《匡胤宋妹》、《小放羊》、《梅降雪》、《小姑贤》、《大保媒》、《截桥》等数十个有积极教育意义的节目。秦州小曲主要以地方方言道白,以民间民俗实物做道具,朴实无华,不甚雕琢,乡土气息十分浓厚。
为了使秦州小曲得以传承发展,2005年,秦州区贾家寺村经报请天水市民政局同意,成立了天水市秦州小曲原生态传承保护协会,把小曲传承与发展作为长远目标,传承的主要范围放在农村,传承对象针对农民,因陋就简,因地制宜。他们始终注重并坚持小曲从内容到表演形式都贴近时代、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体现生活情趣和乡土风味,力争为广大农民朋友所喜闻乐见。到2011年已有会员40多名,均来自该村及邻村,平均年龄35岁。协会还有专门的活动场地,活动经费由村委会提供,定期开展活动,平均年演出20场。他们不光逢年过节在该村演唱,而且到邻村及周边乡镇进行演出,还参加市、区的有关大型活动,如每年节会期间的民间民俗表演等,观众累计达10多万人次,其表演曾被香港凤凰卫视、中央电视台、陕西卫视、甘肃卫视作过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