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泊心田园
泊心田园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539
  • 关注人气:10,52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石刻艺术的宝库   古都洛阳的龙门石窟

(2013-03-10 18:53:01)
标签:

宝库

时代

群体

洞窟

微雕

http://s15/mw690/aead16eftd78fb8ddddbe&690  古都洛阳的龙门石窟" TITLE="石刻艺术的宝库   古都洛阳的龙门石窟" />

http://s9/mw690/aead16eftd78fb8b22ca8&690  古都洛阳的龙门石窟" TITLE="石刻艺术的宝库   古都洛阳的龙门石窟" />

http://s15/mw690/aead16eftd78fb933b6be&690  古都洛阳的龙门石窟" TITLE="石刻艺术的宝库   古都洛阳的龙门石窟" />
   2010年10月2日,我和一位老朋友结伴驾车出行,来到了承载着中华历史文化的中心——河南!我们先抵达了林州,在那里与提前约定好的一位上海老知青陈先生汇合,当地有一位曾在东北工作过的吴先生热情的接待了我们。我们在林州市游览了人造天河——红旗渠;又观赏了太行山大峡谷等著名风景区。第三天,我们三人又驱车经云台山和黄河小浪底等地来到了古都洛阳!记得为了节省时间,尽管进入洛阳城时夜幕已经降临,我们还是去了“白马寺”,感受一下这座在我国建立最早的佛家寺庙的灵气。
    次日一早我们就走入了此行的主要目的地——龙门石窟,这座举世闻名的石刻艺术宝库,是当年北魏时期随着都城南迁洛阳,继“云冈石窟”之后继续开凿的浩瀚工程! 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400余年的营造,其中北魏和唐代大规模营建有140多年,从而形成了南北长达1公里、具有2300余座窟龛、10万余尊造像、2800余块碑刻题记的石窟遗存。在龙门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约占30%,唐代占60%,其它朝代仅占10%。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佛像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最小的佛像在莲花洞中,每个只有2厘米,称为微雕 
       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000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http://s16/mw690/aead16eftd78fb98278ff&690  古都洛阳的龙门石窟" TITLE="石刻艺术的宝库   古都洛阳的龙门石窟" />

http://s7/mw690/aead16eftd78fba0efee6&690  古都洛阳的龙门石窟" TITLE="石刻艺术的宝库   古都洛阳的龙门石窟" />

http://s10/mw690/aead16eftd78fb9c10219&690  古都洛阳的龙门石窟" TITLE="石刻艺术的宝库   古都洛阳的龙门石窟" />

http://s4/mw690/aead16eftd78fbaa9b6f3&690  古都洛阳的龙门石窟" TITLE="石刻艺术的宝库   古都洛阳的龙门石窟" />

http://s5/mw690/aead16eftd78fbaf240b4&690  古都洛阳的龙门石窟" TITLE="石刻艺术的宝库   古都洛阳的龙门石窟" />
   奉先寺是龙门石窟规模最大、艺术最为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因为它隶属于当时的皇家寺院奉先寺而俗称 “奉先寺”。 此窟建开凿于唐高宗初,咸享三年(公元672年)皇后武则天赞助脂粉钱两万贯,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功毕,长宽各30余米,洞中佛像明显体现了唐代佛像艺术特点,面形丰肥、两耳下垂,形态圆满、安详、温存、亲切,极为动人。
      主佛莲座北侧的题记称之为“大卢舍那像龛”,这里共有九躯大像,中间主佛为卢舍那大佛,为释迦牟尼的报身佛,据佛经说,卢舍那意即光明遍照。这座佛像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达1.9米,佛像面部丰满圆润,头顶为波状形的发纹,双眉弯如新月,附着一双秀目,微微凝视着下方。高直的鼻梁,小小的嘴巴,露出祥和的笑意。双耳长且略向下垂,下颏圆而略向前突。圆融和谐,安详自在,身着通肩式袈裟,衣纹简朴无华,一圈圈同心圆式的衣纹,把头像烘托的异常鲜明而圣洁。整尊佛像,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妇女,令人敬而不惧。有人评论说,在塑造这尊佛像时,把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感情、开阔的胸怀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她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 
     饱经沧桑、老成持重的大弟子迦叶,温顺聪慧的小弟子阿难,表情矜持、雍容华贵的菩萨,英武雄健的天王,咄咄逼人的力士与主佛卢舍那一起构成了一组极富情态质感的美术群体形象。 
   奉先寺大型艺术群雕以其宏大的规模、精湛的雕刻高踞于中国石刻艺术的巅峰,成为中国石刻艺术的典范之作,也成为唐朝这一伟大时代的象征。 

http://s14/mw690/aead16eftd78fbcac034d&690  古都洛阳的龙门石窟" TITLE="石刻艺术的宝库   古都洛阳的龙门石窟" />

http://s16/mw690/aead16eftd78fbcef7cbf&690  古都洛阳的龙门石窟" TITLE="石刻艺术的宝库   古都洛阳的龙门石窟" />

http://s12/mw690/aead16eftd78fbb336b3b&690  古都洛阳的龙门石窟" TITLE="石刻艺术的宝库   古都洛阳的龙门石窟" />

http://s8/mw690/aead16eftd78fbb907b97&690  古都洛阳的龙门石窟" TITLE="石刻艺术的宝库   古都洛阳的龙门石窟" />

http://s14/mw690/aead16eftd78fbc18090d&690  古都洛阳的龙门石窟" TITLE="石刻艺术的宝库   古都洛阳的龙门石窟" />

http://s10/mw690/aead16eftd78fbc661c59&690  古都洛阳的龙门石窟" TITLE="石刻艺术的宝库   古都洛阳的龙门石窟" />

http://s11/mw690/aead16eftd78fbd253e8a&690  古都洛阳的龙门石窟" TITLE="石刻艺术的宝库   古都洛阳的龙门石窟" />

http://s6/mw690/aead16eftd78fbd732be5&690  古都洛阳的龙门石窟" TITLE="石刻艺术的宝库   古都洛阳的龙门石窟" />

http://s15/mw690/aead16eftd78fbe5b7f8e&690  古都洛阳的龙门石窟" TITLE="石刻艺术的宝库   古都洛阳的龙门石窟" />

http://s14/mw690/aead16eftd78fbea7e66d&690  古都洛阳的龙门石窟" TITLE="石刻艺术的宝库   古都洛阳的龙门石窟" />

http://s7/mw690/aead16eftd78fbef405f6&690  古都洛阳的龙门石窟" TITLE="石刻艺术的宝库   古都洛阳的龙门石窟" />

http://s6/mw690/aead16eftd78fc06700e5&690  古都洛阳的龙门石窟" TITLE="石刻艺术的宝库   古都洛阳的龙门石窟" />

http://s8/mw690/aead16eftd78fc0b85337&690  古都洛阳的龙门石窟" TITLE="石刻艺术的宝库   古都洛阳的龙门石窟" />
     香山寺位于洛阳城南13公里处的香山西坳,与龙门石窟西山窟区一衣带水,隔河相望,与龙门石窟东山窟区和白园一脉相连,并肩邻立。香山因盛产香葛而得名。 香山寺微始建于北魏熙平元年(公元516年),唐垂拱三年(公元687年),印度来华高僧地婆诃罗(日照)葬于此,为安置其遗身重建佛寺。
     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在洛阳称帝,建立武周王朝,梁王武三思奏请,敕名“香山寺”,并重修该寺,当时香山寺危楼切汉,飞阁凌云,巍巍壮观,武则天常驾亲游幸,御香山寺中石楼坐朝。留下了“香山赋诗夺锦袍”的佳话。唐大和六年(公元832年),河南尹白居易捐资六七十万贯,重修香山寺,并撰《修香山寺记》,寺名大振,这篇文章开篇第一句即是对香山寺的推崇“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十寺,观游之胜,香山首焉”,此外,白居易还搜集了5000多卷佛经藏入寺中。白居易自号“香山居士”与如满和尚等人结成“香山九老会”吟咏于该寺的堂上林下,会昌六年(公元846年)白居易去世,遗命葬于香山寺如满大师塔侧。 

http://s6/mw690/aead16eftd78fc0369d35&690  古都洛阳的龙门石窟" TITLE="石刻艺术的宝库   古都洛阳的龙门石窟" />

http://s1/mw690/aead16eftd78fbfe33260&690  古都洛阳的龙门石窟" TITLE="石刻艺术的宝库   古都洛阳的龙门石窟" />

http://s13/mw690/aead16eftd78fbf77f86c&690  古都洛阳的龙门石窟" TITLE="石刻艺术的宝库   古都洛阳的龙门石窟" />

http://s4/mw690/aead16eftd78fbfb05d43&690  古都洛阳的龙门石窟" TITLE="石刻艺术的宝库   古都洛阳的龙门石窟" />

     “天涯无处不相逢,天涯无处不分手”。来自上海的那位陈先生是六十年代第一届知青,由上海插队到了与我同行朋友的老家——吉林省的珲春市敬信公社,文革结束后返回了上海。这次我们从不同的方向相聚在了林州,尤其是在洛阳他们两位还联系上了另外一位当年共同在吉林插队的上海“知青”。老朋友在异乡相会,看到他们促膝交谈,津津回忆那段年轻岁月时的欣喜,让我更加体会到了什么是人间“真情”!结束了古都洛阳的旅行,那位陈先生还要到西安去看一看,当我们将他送到了车站,就在毅然决然分手道别各自转身挥手的瞬间,他们每个人的眼眶都情不自禁的浸满了泪花......

http://s12/mw690/aead16eftd79907f26c3b&690  古都洛阳的龙门石窟" TITLE="石刻艺术的宝库   古都洛阳的龙门石窟"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