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云龙
云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80
  • 关注人气: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年级传统文化《孙 武》教案

(2013-01-15 16:22:46)
标签:

杂谈

分类: 传统文化

教学课题: 《孙 武》

教学目标:

1、阅读人物剪影孙武,对孙武有初步了解。

2、熟读背诵《孙子兵法 谋政篇》选段。

3、查阅资料,搜集孙武的故事,对孙武有更深入的了解。

4、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孙武《孙子兵法》。

教学准备:

查阅孙武的有关故事,

教学过程:

一、学习《曹操集 孙子 序》中人物剪影《孙武》。

1、谈话出示图片,引出主题。

2、展示学生们搜集的资料。

3、学生阅读人物剪影,借助注释读懂文章。

4、教师范读,使学生对孙武有整体印象。

二、学习《孙子兵法 谋政篇》选段

1、学生自读选段,借助注释初步弄清意思。

2、师生交流译文。

【原文】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 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译文】 预测胜负有五条:懂得什么条件下可以战,什么条件下不可以战的,胜;懂得众与寡的灵活运用的,胜;上下一心,同仇敌忾的,胜; 以有准备之师击无准备之敌的,胜; 将领富于才能而君主又不从中干预牵制的,胜。这五条就是预知胜负的途径。

【原文】 故曰: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译文】 因此,可以说:了解对方也了解自己的,百战不败;不了解对方而了解自己的,胜负各半;不了解对方,也不了解自己的,每战必败。

3、熟练朗读,尝试背诵。

三、学习温馨点击,对孙武有初步的感知。

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东安(今山东惠民)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军事家,同时也是世界级的大军事家。所著《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最完整的军事著作。孙武在历史上一直被看作是中国武学之父。近代以来,《孙子兵法》传遍世界,备受赞誉。《孙子兵法》战略思想的精髓在于其“避实击虚”的观点。在孙子看来,战争的胜负是气候、地理、军力、社会机制等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正是在此意义上,《孙子兵法》才被世人成为“万能宝典”

四、初步认识《孙子兵法》

孙武著有兵书《孙子》,计13篇: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共6000余字,内容恢宏精辟,揭示了战争的最一般规律。

、《孙子兵法》中名言所含的哲理

1. 智者之虑 , 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 , 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 聪明的将帅考虑问题 , 必须充分兼顾到利害两个方面。在不利的情况下要看到有利的条件 ,大事 便可顺利进行 ; 在顺利的情况下要看到不利的因素 ,祸患就能预先排除。

评析 : 任何事物都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 即任何事物都有两点 ,不是一点 ,要如实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 ,就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 ,对矛盾进行全面分析 ,即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在战争中必须兼顾利害两个方面 , 既要看到有利的方面 ,又要看到不利的方面 , 以做到趋利避害 ,取得战争的胜利。

2. 用兵之法 ,无恃其不来 ,恃吾有以待也 ; 无恃其不攻 , 情吾有所不可攻也。

: 用兵法则是 :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来 ,再要依靠自己做好充分的准备 ; 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进攻 ,而要依靠自己拥有使敌人无法进攻的力量。

评析 :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我们在观察 事物、分析问题时 ,要重视内因的作用 ,与敌人作战时 ,主要依靠自己的强大实力 ,不能把希望寄托于外因。

六、布置作业:

1、搜集有关孙武的生平资料,加深了解。

2、课下阅读孙武的《孙子兵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