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防震减灾知识家庭竞赛题库1
(2016-05-16 11:29:12)| 分类: 班级小家务 |
第一部分:地震常识
一、单选题
地震是地球的()运动的结果。D
A.外部
在所有自然灾害中,对人员伤亡来说,被称为群灾之首的是()B
A.洪灾
地球上天天都有地震发生,而且多到一天就要发生一万多次,其中能造成破坏的约有一千次。一般情况下,()以上地震人才有感觉,称为有感地震。B
A.
2.0级B.3.0级C.4.0级
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的最主要原因是()。A
A.各类建(构)筑物的破坏和倒塌
有极少数地震发生在城市下面,称为(),如唐山地震、阪神地震等。B
A.城市下地震
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称为震源深度,根据震源深度划分,地震可分为()。C
A.浅源、深源两类
一次地震在距震中不同的地方可能有不同等级的烈度,而震级只有()个。
A.1
震级相差一级,释放能量相差约()倍。C
A.10
根据国标/T 18207.1-2000的规定,地震预报分长期、中期、短期、临震预报四种,其中短期预报()。B
A.是指10日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
B.是指3个月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
C.是指10日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和强度的预报。
D.是指6个月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和强度的预报。
10、我国的防震减灾工作实行()的方针。B
A.预防为主,专群结合
C.救援为主,专群结合 D. 救援为主,防御为辅
从历次大震看,在城市造成最严重、最普遍的次生灾害是()。D
A.毒气污染
12、地震灾害有()特点。D
突发性
13、根据《地震预报管理条例》,在已发布地震短期预报的地区,如发现明显临震异常,情况紧急,当地市、县人民政府可以发布()之内的地震临震预报,并同时向上级人民政府及其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机构和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报告。B
A.72小时
地球由表及里可分为()三层。A
A.地壳、地幔、地核 B.地壳、地核、地幔 C.地幔、地核、地壳 D.地核、地幔、地壳
按地震成因划分,目前世界上发生的地震主要属于()类型。A
A.构造地震
强震指的是()C
A.8.0级及其以上地震
C.6.0级及其6.0级以上、7.0级以下地震
地方震指的是震中距在()千米以内的地震。B
A.50千米
地震次生灾害十分突出的地方是()。C
A.乡镇
我国采用的地震烈度表最高烈度为()度。 D
A.Ⅷ B. Ⅸ C.Ⅺ D.Ⅻ
地震三要素为()。B
A.地点、震级、烈度
国家对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地震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由()发布。C
A.中国地震局 B.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
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国家对地震台网的建设,实行()。D
A.统一管理
主震—余震型地震主震释放的能量,占全地震序列能量()以上。C
A.80%
地震时释放的能量以弹性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四面八方传播,这种因地震而产生的介质波动叫()。B
A.烈度
地震发生时,人们最先感受到的地震波是()。A
A.纵波
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是()。D
A.台网建设、震灾预防、紧急救援 B.台网建设、震灾预防、地震监测预报
C.台网建设、紧急救援、地震监测预报 D. 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紧急救援、
地震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60千米以内、震级为( )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D
A.5.5
据统计()以上的地震发生在岩石圈中,其余的发生在地幔上部。A
A.90%
根据目前的认识,我国地震在时间分布上最重要和最普遍的规律是()。D
A.地震活动周期性和复杂性
C.地震活动普遍性和复杂性
一次地震发生时,确定震中至少需要()地震观测台记录到的地震波数据。C
A.1个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是(
A.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和能量释放
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叫做震源深度,震源深度在(
A.60千米
在我国,地震预报的发布权在(
A.中国地震局
震级和烈度是衡量地震的两把“尺子”。震级指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烈度是指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一次地震有(
A.一个震级一个烈度
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是(
A.张衡
我国处于(
A.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欧亚地震带
C.台湾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
据统计,20世纪全球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我国占(
A.33%
震级大于(
A.3级
由于地震的作用而直接产生的地表破坏、各类工程结构的破坏,以及由此而引发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称为(
A.次生灾害
由地下核爆炸或工业爆破引起的地面振动属于(
A.塌陷地震
地球的最外层叫地壳,它的厚度约(
A.30―40千米
一次地震发生,()越大,对地面造成的破坏越大。C
A.震源深度
当你听说某日某时某分,将发生几点几级大地震,你应()。C
A.尽快告诉亲戚
B.立即组织家人到开阔地,同时做好备震的物质准备
C.判断为谣言,不信不传,必要时向地震部门报告或询问
D.在网上发布信息,广而告之
因为地震预报没有过关,所以()。B
A.地震知识学不学都没有用
C.经常关注和传播网上的地震预报
()及其一系列的配套法规的制定,标志着我国防震减灾工作进入了法制化管理的阶段。B
A.《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
C.《发布地震预报的规定》
现阶段,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重点在()。特别是大城市和城市群,更是防御地震灾害的重中之重地区。A
A.城市
据20世纪资料的统计,我国因地震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占全部自然灾害死亡人数的()。D
A.24%
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是( )B
A.构造地震
震源深度小于60千米的地震称为()。B
A.中源地震
(
A断层
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可造成损坏或破坏的地震被称作()C
A弱震
用来衡量地震大小的“尺子”叫做()。A
A震级
震级与()释放出的能量有关。地震越强,震级越大。B
A
震中
地球上的有感地震,仅占地震总数的()A
A
1%
()是衡量地震的破坏程度的“尺子”。D
A震中
全球分布最广、地震最多的地震带是()。A
A环太平洋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所释放的能量约占全球的()。C
A
四分之一
由我国主要地震带的分布图可知,我国约有()多条地震带,地震分布很广。B
A
10
我国()的省份发生过7级以上的地震。C
A40%
我国地震灾害十分严重。1900年至20世纪末,我国死于地震的人数已达()多万人,约占同期全世界地震死亡人数的一半。C
A30
长期预报是指对未来()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的预报。B
A5
()是指对未来1~2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和强度的预报。B
A长期预报
短期预报是指对()个月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A
A
3
我国的地震预报研究是从20世纪()才开始的。C
A三四十年代
世界上大多数地震都是(
A浅源地震
目前世界上记录到的最深的地震,震源深度约为()多千米。B
A600
()是指震源深度大于300千米的地震。C
A浅源地震
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称为()B
A
震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