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数学中低段主题图的有效运用策略研究 中期报告

(2017-03-09 21:36:20)
分类: 小学数学中低段主题图有效应用


《小学数学中低段主题图的有效运用策略研究》课题实验自2016年2月开始准备并进行实施,经过努力探索研究,目前,课题研究工作进展顺利,已完成阶段性目标任务,取得了阶段研究成果,现将本课题阶段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研究背景

新课程实施以来,主题图成为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编写的一大特色,以生动活泼的人物形象,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已经成为数学课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然而,教师对主题图的内涵理解不深,功能价值定位不够,停留在表面与浅层上,不能正确把握、合理利用,缺乏有效开发与深加工,使得主题图失去其应有的数学价值。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对主题图的丰富内涵有正确理解和把握的更高要求。基于上述思考,我提出了对本课题的研究。

二、研究内容

1、小学数学主题图的类型研究。对新课标人教版教材主题图类型进行梳理,根据主题图的范围、内容等进行分类。从呈现范围的大小可以分为单元主题图和课时主题图;从主题图反映的内容可以分成生活、自然情境、活动操作、数学认知,童话故事。    

2、每种类型主题图运用的策略研究。教师根据每种类型主题图的特点,并结合不同年级学情、课程特点,最大化发挥主题图的作用,使教师有效地运用主题图,学生有效地用数学眼光观察主题图,从数学的角度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小学数学主题图开发策略研究。在深入理解主题图内涵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其所隐含的数学功能及人文价值,创造性地使用主题图并合理地进行调整、补充及开发。

三、研究措施

讨论并确立了现阶段课题研究计划,确立了课题研究的方向及内容,并在具体实施中根据实际及时修改,使它能更好地指导我们的研究工作。在此过程中,注重课题研究的目的要明确,方法要科学,研究工作要十分具体。遵循学习—实践---研究----反思----总结的原则,深化课题研究,大胆进行整合与创新,力争快出成果、出好成果。 

本课题的实践研究上,按照“以点带面”的原则,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1)树立典型。(2)专题推广。通过这两个方面的进行,使研究工作和教学工作紧密结合。 在树立典型的实践研究阶段,我本着课题研究的“严肃性、科学性、艺术性”的原则,观摩数学课:《9加几的进位加法》、 《100以内数的认识》 、《分类整理》等。同时,从实践研究中,做好每次活动记录进行必要的反思,适当调整研究的具体细节。坚持实验教师的个体研究为主,观摩研究为辅的实验方法。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边研究,边实验,边应用。 

四、研究成果

通过“主题图”教学实践,我体会到:学生是“主题图”学习材料的呈现者,是“主题图”数学问题的发现者,是“主题图”数学活动的体验者。在主题图的使用中,我们应该坚持:少一点观赏,多一点思考;少一点共性,多一点个性;少一点形式,多一点实效;少一点指责,多一点鼓励。

(一)进一步明确了课题的界定


主题图作为一种生活情景形式呈现学习素材,富有儿童情趣和现实意义,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使学生完成“现实情境—数学问题—数学模型—数学知识与方法”的学习过程。如何有效的、创造性的运用主题图,深入挖掘主题图的教学资源、发挥其主题图的功能,为课堂教学服务,这是一种文化。本课题所涉及到的概念,作如下界定:


1、主题情境图是指能反映数学课中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的、带着浓浓的生活情境的图画。 它是数学教材的一大特色,体现了“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的基本理念。主题图往往是寓知识、思想、情感于一体的图画,贴近生活,有人物、有情节,色彩鲜艳,主题鲜明,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2、主题情景图的有效运用:注重在吃透、尊重的教材基础上的,深入挖掘教材主题图中蕴含着的丰富的信息资源,对不同主题情境图进行选择、加工、不断重组,从而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趣味性。

(二)进一步明确了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小学数学主题图的类型研究。对现有教材主题图类型进行梳理,根据主题图的范围、内容等进行分类。如:从呈现范围的大小可以分为单元主题图和课时主题图;从主题图反映的内容可以分成生活情境、活动操作、数学认知、童话故事。    


2、每种类型主题图运用的策略研究。教师根据每种类型主题图的特点,并结合不同年级学情、课程特点,最大化发挥主题图的作用,使教师有效地运用主题图,学生有效地用数学眼光观察主题图,从数学的角度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小学数学主题图开发策略研究。在深入理解主题图内涵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其所隐含的数学功能及人文价值,创造性地使用主题图并合理地进行调整、补充及开发。

(三)实施研究具体成果

1、充分挖掘教材主题图中的生活素材,合理利用教材。使单一的认知目标向多种目标转化,以行激情,以行引趣,以行促知,以行育人,实现行与知的统一。 这样的题材选择体现了新课程提出的“有意义的数学应该是现实的”。这些都是学生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和校园生活的真实表现。同时也启示我们: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上,我们的教学必须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 我们要留心观察孩子们的生活,找准教学的“切入点”,

使学生联想到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数,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使我们的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活化教材内容。打破以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单一僵化格局,营造学生自主学习、多向交流变化,师生间、生生间、个群间互动交流的局面。 

 “主题图”运用的方式有很多,但都因人因课而异,关键在于能否激起学生的主动参与。因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题情景演绎的经历者,是情景意义的建构者。当教师确立主题,以主题情景的形式展开教学时,必须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成为主题情景层层展开过程中的主角。我们的主题情景,也正是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下,内容逐渐变得完满,内涵逐渐形成变得丰富,效应逐渐发挥的更加淋漓尽致。

五、存在的问题

1、课题研究的力度也不够,持续性不够,辐射面不广。

2、日常的教学工作繁重,没有更多的时间用在课题研究上,因此记录、反思、总结,集料的收集等工作无法及时进行,影响了课题的开展。

六、下一阶段工作设想 

1、持之以恒,实践课题成果,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做好课题研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问题为主线,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同时提高实验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培养创造性人才。 

2、依据研究计划组织实施,不断探索研究方法,优化研究途径,发现问题及时调控,力争研究的实效。加强学习,更新观念。立足课堂,实施研究。及时总结,深化研究。及时总结、及时反馈,积累经验,发现问题,为下一轮实验扫除障碍,铺平道路,使课题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

回顾几个月的课题研究,不难发现研究工作任重道远,我将继续在实践中摸索,克服困难,总结经验,树立必胜的信念,今后的课题工作会进行得更加扎实有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