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材中“主题图”的有效应用策略研究 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2017-03-08 11:04:48)分类: 小学数学中低段主题图有效应用 |
一、调查背景
新课程实施以来,主题图成为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编写的一大特色,以生动活泼的人物形象,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已经成为数学课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然而,教师对主题图的内涵理解不深,功能价值定位不够,停留在表面与浅层上,不能正确把握、合理利用,缺乏有效开发与深加工,使得主题图失去其应有的数学价值。
一、调查目的
主题图的有效应用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在现实的教学活动当中,主题图有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教师和学生如何看待主题图教学,即是本次问卷调查要了解的内容。
三、调查方法
教师、学生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形式
四、调查内容
教师课堂教学中主题图使用的现状调查;学生面对主题图的现状调查。
六、调查过程
本次调查问卷随机选择了一至六年级各20名学生,共120名学生。所有教师均参加调查问卷。问卷全部回收,并且都是有效问卷,回收率100%。
五、数据汇总
1、教师课堂教学中主题图使用的现状调查
(1)您认为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主题图”的设置与以前教材相比(
|
|
|
|
|
|
|
|
|
|
(2)
|
|
|
|
|
|
|
|
(3)
|
|
|
|
|
|
|
|
|
|
(4)您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主题图?(
|
|
|
|
|
|
|
|
|
|
|
|
|
|
|
|
|
|
(6)喜欢呈现给学生的主题图是?
|
|
|
|
|
|
|
|
(7)您在使用小学数学新教材进行“主题图”教学中经常运用的教学策略有
|
A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
|
|
|
|
|
|
|
|
|
|
|
|
|
|
|
|
|
|
(9)您使用主题图的观是动静结合,打破僵硬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充满兴趣。
(10)
多媒体进行动静结合开展,针对不同类型的主题图实行有效的措施。
2、学生面对主题图的现状调查
(1)图文题和纯文字题哪个好理解?
|
|
|
|
|
|
(2)你喜欢有主题图的例题吗?
|
|
|
|
|
|
|
A非常有帮助 |
B有一些帮助 |
C没有帮助 |
|
|
|
|
(3) 教材中的主题图对你学习新知识有没有帮助?
(4)
|
A好看 |
B有意思 |
C帮助学习 |
|
|
|
|
|
|
(5)你希望的主题图呈现方式是(
|
A课本 |
B挂图 |
C多媒体 |
|
|
|
|
|
|
(6)你喜欢的主题图状态是(
|
A静止的 |
B动态的 |
C动静结合的 |
|
|
|
|
(7)解题时碰到困难,你会不会用作图的方法帮助分析题目呢?
|
A经常用到 |
B偶尔用到 |
C从来不用 |
|
|
|
|
|
A自然情境类 |
B活动方式类 |
|
|
|
|
|
|
|
六、结果分析
(一)教师运用主题图的现状分析
参加调查研究的教师处于教学第一线,大多是有丰富经验的数学教师,在小学数学岗位上从事了多年教育教学工作。对创设主题情景图情境有他们独到的认识和体验,但是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作指导,对有效性的创设主题情景图情境认识不够深刻,运用不够灵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普遍能正确认识到有效应用主题情景图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有效的引领作用。
2 .教师有有效应用主题情境图教学的积极性,但对什么是有效的主题情境图教学,怎样有效应用主题情境图教学,怎样正确把握主题情境图教学尺度等方面还不够清楚、明了,需要从这些地方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帮助。
4.
(二)学生面对主题图的现状分析
1.多数学生被主题图多项的功能所折服。中低年级学生关注主题图的趣味性,而高年级学生对于主题图的实质作用,在认识上更集中,更理性。
2.各年级都以“动态的”百分率最高。对此,我们还是应该理性地看待;这样的现象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我们不能强求其接受“动静结合的”观点,要做的是根据教学需求灵活地展现主题图。
3.多数学生喜欢“童话生活类”、“社会生活类”主题图。童话类的素材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其次,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联;贴近生活更易理解。
(三)调查后的思考与建议:
依据“调查的结果与分析”,我们不难知道“主题图”在教师和学生那里获得了很高的支持率,主题图的作用有目共睹。但是,从中我们也发现对于主题图的应用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教师对于主题图的教学观念应当是“机动创新”的,即依据本节课知识内容的需求、本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可利用的硬件设备出发,有的放矢加以灵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