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湖光山色〗曹家山济众亭

(2016-11-15 09:49:14)
标签:

宁波东钱湖

陶公山

济众亭胡公祠

曹兰彬

郑孝胥

分类: 古鄮春秋

http://s11/mw690/003ciNDVzy76iFw3QuK8a&690
                                《陶公钓矶》

                                明·乌斯道

                       亭中危坐月轮孤,何必西游贺监湖。

                       白水摇光千顷阔,青天倒影一尘无。

                       鱼龙不敢生风浪,鸥鹭何须伴钓徒。

                       当日胡公新解事,此中端不许陶朱。

http://s16/mw690/003ciNDVzy76eiKtXYPdf&690

 

http://s3/mw690/003ciNDVzy76jiZwInMc2&690

                       http://s3/mw690/003ciNDVzy76fR4sF5862&690

             翼然荫唱、真觉无冬无夏,偶尔停踪、休问孰主孰宾。

             面钱湖以凭眺、欲作休休居士观,过陶麓而旅行、于时语语大家德。

 

  从陶公老街转悠出来,已近晌午。山头临湖处,有亭翼然,名曰‘济众’,该亭始建于民国七年(1918);1991年港胞金玉凤女士出资重修。

 

【按】:据民国《鄞县通志》中记载:“济众亭,县东南陶公山曹家山头。民国七年秋,里人曹兰彬建,郑孝胥为之记。北行史家湾、陶公山,西南行大堰头。”

http://s10/mw690/003ciNDVzy76qC6Nkq539&690
                           【曹氏洋房·民国】
http://s3/mw690/003ciNDVzy76fN1Dujoa2&690

                                 【曹氏洋房·民国】

http://s3/mw690/003ciNDVzy76qBshbjA02&690
 

  济众亭独立钓渚一隅,尽得湖光山色。旧时这里为渡口,大公的柴竹山货、鲫鲤湖鲜等从此地渡船出湖乃是便捷之径。然每逢雨雪风霜,乡民们苦于无栖脚躲避之处,往往疲累不堪,邑人旅沪富商曹兰彬者闻此黯然,遂捐资修建了济众亭。从此,寞寞湖山一角便多了处叨念和牵挂之地。

 

【按】:曹姓是东钱湖陶公山的主姓之一,元时有曹绍闻者自鄞东曹隘迁至陶公山定居发家,宗祠堂名‘光裕堂’,族人多以渔业为生,清末民初赴沪经商者众,其中最闻者当属民国沪上木材业巨头曹兰彬了。曹兰彬,名显瑛,承父业经营上海顺泰木行,成就斐然,曾任宁波旅沪同乡会监察委员兼学务董事、上海总商会会董。曹先生宅心仁厚,热心公益事业:民国七年(1918),不忍乡邻候渡无栖脚之处,遂捐资建造陶公山曹家山头济众亭;民国十年(1921)七月,与沪上诸甬商筹建上海四明医院,任首事之一;民国十一年(1922),曹兰彬、李志方等诸先生创议并筹巨资建造鄞县普益医院(今钱湖医院前身);民国十九年(1930),和诸贤达一起捐银助忻江明续辑《四明清诗略·续略》;民国三十年(1941),独资创办陶公山光裕完全小学,并捐3000元购赠图书。··

              http://s10/mw690/003ciNDVzy76fMvgbYlf9&690

 

  济众亭后有胡公祠,粉墙灰瓦,煞是醒目,该祠祀宋郡守胡榘。南宋理宗宝庆间,胡榘由尚书来守庆元府,修浚钱湖有功,百姓立祠祀焉。旧例,每逢农历九月十二日皆有迎神赛会,民国时停止迎奉,然演戏如故。

  胡公祠始建于宋,历代均有修缮;1993年,邑人曹永康先生率子重修;2013年,曹宏芳先生捐资再修,是为今祠。

  祠西外墙嵌有一通汉白玉石碑,曰‘济众亭记’,立于民国七年(1918),乃当时寓居沪上的前清遗老郑孝胥所撰并书。碑身有数处凿痕,应是当年恶书者卖国之故使然吧!然不知何时又有好事者续貂添足于其上,字迹飘忽无骨,不忍观之,真真可惜了这块好石头。

http://s9/mw690/003ciNDVzy76jjzstmMa8&690


      http://s4/mw690/003ciNDVzy76ej2jRp993&690
                           【《济众亭记》碑·郑孝胥书】

 

济众亭记

鄞县东钱湖当陶公山之麓,渡湖者趾错于道,候渡者露立於壖而无以蔽烈日、避风雨。曹君兰彬念行之困用,独立捐金钱建亭于湖侧。既成,县人便之咸颂曹君之好义,曹君抑然不敢居其名。有知曹君者曰:‘此曹君事亲之孝也’。其母李太夫人乐善若天性,见义若己责,而曹君昆仲所以承欢者,非徒服劳色养而已,必就太夫人耳目所及,他人所不及为者,殷然引之,以为己任,太夫人颐而乐之,则为之十日欢。盖曹君非以是为沽名市德之举,特其先意承志之洋溢无涯,旁见侧出而不自觉者也。闽人郑孝胥闻而贤之,乃名其亭而为之记,戊午七月。

 

【按】:据劳祖德先生整理的《郑孝胥日记》中载:“民国七年(1918) 五十九岁  六月朔,五月廿八日(8月4日),沈次青为宁波曹兰彬求作寿屏及亭记。·····七月朔,初三日(8月9日)。作字。为宁波曹兰彬作《济众亭记》。至印书馆购水彩画二册。九九来,云明日赴广州。”

【按】:据忻巨整理的《鄞董孟如忻绍如年谱合辑》中云:“民国七年(1918)  戊午  公(忻江明)四十七岁  公友陶麓曹兰彬经商沪上多年,嘱海上寓公郑孝胥撰写《济众亭》在是年。以彰曹母李太夫人之善及子兰彬行善好义与民解困而捐修济众亭。郑氏书文并茂,字里行间透出曹氏母子之殷殷亲情。乙亥,公为曹氏撰《曹君兰彬像赞》,盖曹君为修葺乡献不遗余力,仁孝事亲,施爱乡邻,德高望重。曹氏工诗善文,造福乡梓,功莫大焉。”  
           http://s9/mw690/003ciNDVzy76fNdXCL698&690

    东湖澹澹,波光谲离。看碑时,凑过来二个中年人,摇头晃脑、连呼好字,想来应是文化中人。不得不说,郑某人的书法确实有些功底,近年来追捧、添腚者不乏其人,不少文史刊物上也屡有溢美之词。有人振振有词地说不能因噎废食、因人废字。笔者愚钝,试问:当国家、民族利益被无情地出卖,当山河沦丧的条约从煌煌笔端下饱含屈辱的流出,当数以千万计的民众被残害凌辱无家可归时,你还会心平气和的欣赏所谓的‘银钩铁画、颜体魏碑’吗?倏忽而过,人们似乎早已风轻云淡了那段屈辱,还有那个冠冕堂皇的长衫书者。于我来说,眼前众人皆捧的书迹,不过是一排排济众弘善的普通文字罢了,与书法无关,更与艺术无关。因为我相信:人正则笔正,一个真正的书者,不会被死亡所湮灭;至情至性有骨气的人,不会被历史遗忘。他们的性情、品行连同他们的书法作品,将永远活在历史的血脉里。

 

【按】:1932年3月9日,末代皇帝溥仪在日本人的扶持下就任‘满洲国执政’,郑孝胥上台代宣了由他起草的《执政宣言》,3月10日,郑孝胥正式走马上任‘满洲国总理’,履新后不久,就和日本签署了丧权辱国的《日满密约》。

http://s3/mw690/003ciNDVzy76ek8k4M292&690

 

  伫亭远望,粼粼光影下,一些东西正在渐行渐远,直至慢慢消逝,终于物是人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