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侯卫东官场笔记第八百六十四章——第八百九十一章

(2012-09-26 15:38:58)
标签:

小说

候卫东

杂谈

小桥老树

分类: 转载小说

侯卫东官场笔记第八百六十四章  新环境(一)

第二天,侯卫东在省委组织部李副部长的陪同下,正式到茂云走马上任。

此次到茂云,和初到成津有相同又有不同。相同的是,茂云和成津都是矿业经济,又都面临着严重的问题。不同的是,茂云比成津的局面更复杂,更需要强有力的支持。自己能在成津迅速扭转不利局面,与周昌全的大力支持分不开,可以说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要政策有政策,自己这才能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整顿了矿山秩序。

现在虽然得到了祝炎的支持,但他只是组织部长,遇到大的人事任命和政策层面的事,只能向省委、省政府提意见而不能决策。省委书记钱国亮和自己并无私交,那次沙大抗击非典的事并不能成为自己获得支持的有力保障。通过大嫂蒋笑和蒙厚石,侯卫东认识了省长朱建国,并有了一定的感情基础,这也是将来自己在市长任上的有力推手。

 侯卫东最后给自己提了两条要求,一是增加和赵东的友谊,通过他获得省委书记某种程度的支持,二是搞好和蒙厚石的关系,通过他保持和朱建国的联系,增加友谊,避免临时抱佛脚。

 祝炎时代,茂云和岭西市通了高速公路,在这样的道路上行驶,让人心情愉悦,有说不出的自豪感,这也是祝炎的政绩工程,民心工程。

 一个小时后,小车进入茂云市境内。与侯卫东料想的一样,茂云市委书记段宜勇,人大主任李建林,已经上任的梁小勇和茂云市其他主要领导正在一个高速公路服务区里等着,这是迎接市委书记才有的待遇,侯卫东了解段宜勇的个性,再加上祝炎的关系,所以猜到了这一幕。

 李副部长也注意到了这一幕,心想段宜勇性格偏软,很难驾驭年轻气盛的侯卫东,希望侯卫东能处理好二人的关系,否则茂云将麻烦不断。

 组织部小车开进服务区,停在众人面前,段宜勇快步上前给李副部长打开车门,李建林则给侯卫东打开车门。侯卫东客气地道:“李主任,以后我们就在一个锅里搅马勺了,还请您多多指点。”

 李建林的笑容亲切自然:“候市长年轻有为,哪里需要指点。”要是没有祝炎的提醒,侯卫东根本不会将他和茂云复杂的政局联系起来。

 这时段宜勇和李副部长寒暄完转向侯卫东,侯卫东赶紧走到段宜勇身前,握着他的手说道:“多谢段书记亲自迎接,卫东愧不敢当。”

 段宜勇没想到侯卫东位置摆的很正,但他没忘了岭西官场的名言“察其言,观其行。”不过态度上还是热情了许多:“卫东老弟,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随便一些。”

侯卫东感到了段宜勇态度的变化,却不能接受他的好意:“在公您是书记,我要在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在私您是兄长,我必须尊敬您。”这等于是侯卫东的就职宣言。

 当市长时,段宜勇就对祝炎的高超手腕感到头疼,所以很怕曾给祝炎当过秘书的侯卫东也是如此人物,现在侯卫东的表态让段宜勇心里舒服不少。

 李副部长将二人谈话尽数收到耳里,心想,侯卫东能屈能伸,有大将风度,前途不可限量。众人又寒暄了几句,然后上车。侯卫东只是和朱小勇打了个招呼,并没有多聊,市长和组织部长走的太近并不是好事,尤其是茂云局面复杂,侯卫东更要注意一些细节。

 又过了一小时,车队才进市区。

 茂云下辖三区四县,三区是西面的南浦区、东面的大凉渡区和南面的高新科技产业园区青池区。其中南浦区是市委市政府所在地,也就是汽车现在经过的地方,人口稠密,经济发展较好,但交通有些落后。

 大凉渡区是真正的老区,很多老的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都在那里,下岗工人多,经济一般。

青池区前身是茂云开发区,设立时茂云还没有发生官场地震。后来省报记者王辉的一篇文章关掉了全省大半的开发区,茂云开发区正是其中之一。后来市委书记祝炎将茂云开发区改为高新科技产业园区重新挂牌。不过祝炎更关注矿山开发和城市建设,对高新科技产业园区重视不够,再加上茂云政治和区域优势不明显,新区发展有些滞后。

 

这些都是侯卫东到茂云之前做的功课,除了朱小勇说的搞矿石深加工和发展旅游业之外,侯卫东决定好好作作南部新区的文章,争取先坐稳市长的位子。

 

茂云市委市政府在同一个大院办公。四辆小车从南门滑入,然后轻车熟路地绕过市政府和市委办公楼,停在一栋灰色的小楼前。

 

侯卫东知道这栋小楼,上次他陪省歌舞团来茂云演出,就是在这里参加的庆功晚宴,还在阳台与晏紫交谈了一个多小时。想到晏紫,他突然想到曾和晏紫探讨的一个问题,岭西省经济发展很好,文化却严重滞后,这与茂云的情况类似,自己可以打打文化这张牌,提高茂云的城市品位。

 

段宜勇陪着李副部长和侯卫东率先上楼,其他人众星捧月地跟在身后。

 

新市长欢迎会设在二楼会议室,四大班子的正副职领导全部到齐。当三人走进会议室后,所有人一起鼓掌欢迎。此时的侯卫东与初到成津时又不一样,见惯了大场面的他,自信而从容。

 

在段宜勇陪同下,李副部长先和四大班子领导见面,他是老组工,对茂云领导很熟悉,所以只和主要领导握了手。对于其他人,他则一句话笼统带过。

 

接下来,是侯卫东和未来同事的见面。利用这个机会,侯卫东仔细打量着每个人,将他们和资料中的故事对上号,这也是他多年来练就的功夫,通过观察判断对方的性格,为以后工作提供参考。

 

第一个和侯卫东握手的是第一副书记吴北京,四十多岁,戴副金边眼镜,穿着大气、得体,一看就很有修养,这类人有正义感,愿意办好事,可以成为好帮手,但性格偏软,不适合担当大任。

 

第二个是副书记冯秋声,五十多岁,总是笑呵呵的表情,典型的机关工作人员的表情,分管党建。

 

第三个是副书记路秉国,年龄比吴北京略大,笑容和蔼可亲,主管组织人事工作。祝炎曾经提过茂云的组织工作不得力,并想调性格强硬的曾昭强来,可见在祝炎时期,路秉国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接着是自己今后的主要助手,常务副市长刘刚,四十岁出头,很干练的样子。

 

用了十多分钟,侯卫东才结束这个见面礼,也对茂云干部有了大概的认识。通过观察,他发现茂云干部大概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积极的,还有一类是无所谓的,最后一类是排外的,而后一类又占了很大一部分,当然这也是茂云的传统。

 

侯卫东已经明确了今后的工作方向,做好市长的分内工作,安全度过明年二月的选举,至于干部问题,不是他应该考虑的,至少目前不是。

 

之后的就职演讲,体现了他刚才的想法,发言低调且始终强调在市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侯卫东官场笔记第八百六十五章   新环境(二)

欢迎会之后是例行宴会,地点就在会议室楼上宴会厅。俗话说“酒品看人品,牌风看作风”,为了更快融入茂云人际圈子,获得更多支持者,侯卫东拿出了上青林时的豪气,酒到杯干。

 

那些有意仕途的官员们,自然不会放过和新市长接触的机会,侯卫东敬一杯,他们陪两杯。

 

第一轮敬完,侯卫东已经干掉了一瓶半岭南春。接着是大家回敬,按照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的顺序,一一过来欢迎新市长。侯卫东又喝掉了一瓶半岭南春。

 

市政府秘书长梁洪声负责给侯卫东倒酒,十分清楚这位新市长究竟喝了多少酒,为领导服务,避免出现意外,是党交给他的政治任务。

 

梁洪声给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洪薇使了个眼色,洪薇立刻会意地递给梁洪声一瓶新酒,然后将空酒瓶接了过去。洪薇是市政府办公室一枝花,人又机灵,所以凡有重大接待活动,梁洪声都让她到场。二人配合默契,完成了许多高难度的接待任务。

 

三瓶酒下肚,侯卫东胃里不断翻腾,这时偏偏常务副市长刘刚过来敬酒。

 

侯卫东让梁红声倒酒,然后一口干了。梁洪声马上又给侯卫东斟满,然后看了一眼侯卫东,恰好侯卫东也正在看他,从侯卫东的眼神中,梁洪声得到了赞许。

 

作为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刘刚业务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和前市长也就是现在的市委书记段宜勇配合得很好,也很愉快。但他和段宜勇一样不善于交际,对新来的市长心存顾虑。

 

整个宴会,刘刚一大半的心思都在侯卫东身上。当侯卫东喝光第三瓶酒时,刘刚不禁暗暗佩服,认为侯卫东值得深交。为了跟新市长搞好关系,刘刚抢在众人之前,开始了第三轮酒战。这次侯卫东喝一杯,刘刚喝了三杯。

 

宴会到晚上九点多才结束,侯卫东在梁洪声陪绊下到市政府招待所休息。侯卫东房间被安排在市委书记段宜勇旁边。段宜勇升任市委书记后,还住在市政府招待所,并没有搬走。

 

侯卫东来之前,梁洪声让服务员范晓云彻底打扫了房间,又新换了窗帘、被罩和枕巾。范晓云到招待所不到一年,凭着自己的机灵、懂事逐渐得到了梁洪声赏识,这次又得到了照顾新市长的机会。

 

梁洪声从侯卫东房间出来后,范小云赶紧给侯卫东送来了一暖瓶热水。“候市长,我叫范晓云,就在您对门,有事您就叫我。

 

在成津时,春天让侯卫东省了不少心,春天走后,新来的服务员总不能令侯卫东满意。这个范晓云倒有几分春天的影子,侯卫东不禁暗赞梁洪声会挑人。“好的,你去忙吧。”

 

范小云走后,侯卫东拿出手机给小佳打电话。

 

侯卫东去茂云上任,小佳就带着小田田回了娘家。侯卫东电话打进来的时候,小佳正在陪着小田田看动画片。“老公,感觉怎么样?”

 

“还行吧,就是胃有点难受。”侯卫东历来不和小佳谈工作,尤其是茂云复杂的局面,更不愿意让小佳知道。

 

“你是市长,没必要谁的酒都喝。”小佳的同事里有很多三高和肝硬化患者,这让小佳很担心侯卫东。

 

“今天和大家第一次见面,怎么好不喝,以后我尽量少喝。”

 

侯卫东又和小田田聊了几句,这才挂了电话。他还想给郭兰打电话,问问她的近况,翻到郭兰的号码,他又放弃了。上次郭兰已经透漏出定居上海的打算,侯卫东不忍心去打扰她,他希望郭兰替他们二人做个决定。

 

正纠结着,有人敲门。侯卫东开门一看是梁小勇。

 

梁小勇忍着笑,煞有介事地说:“候市长,我来跟您汇报工作。”梁小勇家在岭西,蒙宁又没有跟来,所以组织上安排他住了市委招待所,和市政府招待所同院不同楼。

 

白天没机会和侯卫东单独聊天,梁小勇只好晚上过来。

 

侯卫东捶了梁小勇一拳,开玩笑道:“这个态度要的。”

 

说完二人哈哈大笑。同样陌生的环境,让二人友谊又进了一步。

 

坐下后,梁小勇问道:“今后工作有什么打算?”

 

“目前还没有,段宜勇搞经济工作很在行,我只要按照他的安排去干就行了,至于其他的,就等明年二月选举之后再说。”

 

“我上任之前,祝炎部长找我谈话,希望我多发掘些官员,改变茂云的官场风气,现在看来很难。”梁小勇教过书,当过国有企业副总,知识和能力都具备,但没有官场经历,应付茂云这样复杂的局面有些吃力。

 

“茂云官场有自己的传统,短时间内改变很难,只能慢慢儿来。”

 

梁小勇点头表示赞同。“也只好如此了。”

 

侯卫东来茂云之前,已经初步计划了几步棋来改变茂云干部现状,但他只是市长,而不是市委书记,需要得到段宜勇支持才能实现,如果段宜勇不支持,他也只能等待。

 

“不过,事在人为,我相信茂云局面会好起来的。”侯卫东说的信心十足。

 

梁小勇也受到感染,大声说道:“好的,我们就在茂云大干一场,彻底改变茂云的天空。”

 

侯卫东官场笔记——第八百六十六章  新环境(三)

第二天,梁洪声早早来到侯卫东门外。侯卫东秘书晏春平还没有上班,梁洪声只好临时担起了秘书之责,当然,能和新市长建立某种工作之外的友谊,也是梁洪声期望的。

 

侯卫东对门的范小云早就起来了。早晨比领导先起床,晚上比领导后上床,是她先后为几任领导服务的经验总结,也是成功之处。她向梁洪声摆摆手,意思是侯卫东房间里还没有动静,应该没有起床。

 梁洪声小声问道:“早餐准备好了吗?”

 范小云说:“准备好了,只是不了解侯市长口味,没把握。”

梁洪声问道:“都准备了什么?”

 范小云回道:“大米粥、馒头和小咸菜。”

 梁洪声点头道:“挺好,不过要尽快弄清候市长的口味。”

 侯卫东六点半就起来了,他曾给祝炎和周昌全当过两任秘书,养成了早起的习惯,何况今天是到茂云后的第一次上班。打开窗子,伸腰,踢腿,昨晚的酒意一扫而空,整个人都清爽了。“茂云,早晨好。”侯卫东心里发出了强大的声音。

 范小云听到了侯卫东起床的声音,敲门问道:“候市长,早饭是端上来,还是您下去吃。”又看了看梁洪声,意思是告不告诉侯市长他来了。得到肯定后,范小云又说道:“梁秘书长也来了。”

 侯卫东一听梁洪声在门外,赶紧说道:“洪声来了,稍等,晓云去通知厨房,我和洪秘书长一起下去吃。”

 

梁洪声很高兴,陪市长吃饭是一种荣幸,也是一种机遇,可以无形中拉近距离。

 

不一会儿,侯卫东拿着脸盆和手巾走了出来:“洪声,到里面坐,我一会儿就好。”

 

等侯卫东回来,梁洪声赶紧说道:“也不知候市长爱吃什么,只好按普通标准准备早餐。”

 

侯卫东笑着道:“现在生活质量高了,问题却来了,不是这病就是那病,归根结底是营养过剩闹的,所以越普通越健康,这也是很多人的经验之谈,以后给我准备的饭,普通就好。”

 

梁洪声深有同感,他摸了摸自己的肚子说道:“以前穷的时候,总想着什么时候能有地主一样的肚子,现在真有了肚子,又恨不得减掉。”

 

又聊了一会儿,二人一起下楼。餐厅就在一楼。因为时间还早,显得有些冷清。

 

侯卫东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这样可以一边吃饭,一边看看茂云的街道,增加对这里的感性认识。

 

街道很新,很整洁,和沙洲相比毫不逊色。

 

梁洪声知道侯卫东是祝炎的前秘书,趁机说道:“以前这条路很破,灰尘也大,后来是祝书记整修了茂云的大小街道,这才让市容焕然一新。”说完,梁洪声又有些后悔,虽然侯卫东曾是祝炎的秘书,但如此夸奖前市委书记,仍有些冒失,于是他偷偷打量了一下侯卫东,发现他神色如常,这才放下心来。

 

侯卫东当然知道这是梁洪声借称赞祝炎拉近和他的关系,但他并不反对这种做法,主动和领导拉近关系是好事,如果下属都躲得远远的,那不能说明政治清明,只能说明领导不得人心。“是啊,祝书记给茂云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如果我们建设不好茂云,真的说不过去。”侯卫东说的是真心话,只看外面的街道,就知道祝炎下了狠功夫。

 

这时,范小云用托盘端来了馒头、大米粥和小咸菜,热气腾腾的,看着就有胃口。侯卫东和梁洪声互相谦让了一下,就热火朝天地吃了起来。

 

范小云趁着二位领导吃饭的空档,赶紧回去给侯卫东打扫房间。作为服务员,她不能问领导的日程安排,只能提前做好准备,保证领导下一次回房间的时候是干净、整洁的。

 

侯卫东把最后一口馒头送进嘴里,发现正好饱了。“这个范小云有些意思。”侯卫东心想,“她知道梁洪声的饭量没什么特别的,但她能估计自己的饭量很不简单。”

 

“候市长,今天上午有什么安排吗?”梁洪声问道。

 

“上午没什么安排,下午三点开个碰头会。”

 

“好的,我记下了。”

 

“洪声,这几天麻烦你了。”

 

“您不用客气,这是我的工作。”

 

侯卫东办公室是以前段宜勇的,梁洪声重新进行了整理,简洁,大方,很适合侯卫东的口味。侯卫东办公室旁边是秘书办公室,中间没有门。给周昌全当秘书的时候,侯卫东就喜欢上了领导和秘书办公室里外间的布局,这倒不是因为侯卫东喜欢神秘感,而是秘书可以给领导提供一个缓冲地带。后来自己到成津赴任,秘书办公室和自己办公室隔着走廊,十分不便。现在自己是四百万人口的大市市长,特别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侯卫东对梁红声说道:“秘书长,你找人在我和秘书办公室中间修个门,这样方便些。”

 

梁洪声久在官场,立刻明白了侯卫东的用意,平常来找梁洪声的人也不少,这让他感同身受。“候市长放心,下午上班之前一定修好。”

 

“麻烦秘书长了,另外请秘书长把最近几次市政府的会议记录拿来。”

 

“好的,我这就去找。”

 

不一会儿,梁洪声把会议记录拿来了。“候市长,这是最近一个月的会议记录,因为段书记升职,您又没到,会议都由刘市长主持。”

 

侯卫东一张张看完,大致了解了政府近期的工作和各位副市长手头的现有工作。他还注意到刘刚对有些问题的指示,言简意赅,切中要害。侯卫东不喜欢把所有的大权都抓在手里,而是希望手下多起作用。刘刚正是他需要的人。“下午的会议,还是由刘市长主持,让他提前准备一下。”

 

梁洪声不明白侯卫东的想法,但既然市长发话了,他就得执行,于是赶紧回办公室给刘刚打电话。

 

刘刚接到梁洪声的电话也很吃惊:“梁大秘书长,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梁洪声是为市长服务的,地位自然高些,所以刘刚不当他是下属,二人关系也不错。

 

梁洪声道:“我也不知道,不过应该没什么大事。”

 

刘刚相信梁洪声并不知情,于是放下电话后开始认真准备。近期工作都装在脑子里,所以他很快就写好了要讲的事。写好后还不放心,又仔细检查了一遍,等确定没有问题后才放下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