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澧县二中校庆

(2020-08-25 06:24:33)

敬祝母校万年春

——题澧县二中头门照澧县二中校庆


 

巨大基石载校训,经风历雨色泽深。

溪东书院影子在,贺帅英姿存人心。

依偎澧水母亲河,几度迁徏又旅新。

一日师恩终生父,敬祝母校万年春。

                                                                       66届高10班学生  高家协

                                               20208

                                    

            高堂其人

高堂。明天顺5年(1462年)乙丑科举人、辰溪县训导高金的嫡孙,字升之。据《直隶澧州志》记载,高堂这人,生得“丰采魁梧”,很有学问,是现今澧州志有传的明代澧州儒林六大宿儒之一。“平生师法古人,所与游皆长者”,以执教儒学为业,是当时的华阳王府家塾和澧州文正书院有名的教授。高堂公品行 端方,时人以“侠肝义胆”颂之。据载,高堂年轻时,曾经以自己的礼义之举,挽救过一个陷于破裂边缘的家庭:他一次路过涔阳村寓宿,一名少妇,或爱堂才貌,或厌自家贫寒,或视丈夫不满,心生离异之心。竟提出要跟高堂私奔。高堂一听,先以礼仪之理明确拒绝;继以道德之绳诱教作人之德;再以巧妙之法,喊来其夫,“燃灯煮茗”,高谈阔论。看似与其夫海侃,实则语震妇心。当然,高堂则是利用这种海侃,对这一对夫妇在婚姻家庭中各自埋下的隐患,进行了巧妙的剖析,但又没有对谁,特别是那少妇造成任何伤害。澧州志评价说:“俟天明归,卒不言姓名,其厚默若此。”如果说这只是一个品行端方之人的起码道德所致,那么,他对“明代澧籍五尚书”之一的刘瑞,即“刘文肃遭珰瑾构祸,避居澧中”时大胆无畏的救助,则是他“侠肝义胆”的最好体现。刘瑞,谥文肃,祖籍四川内江,父名时斅,曾官山东佥事,以廉惠称。去职后应华阳王府教授李吉安之邀,寓澧执教,生瑞。瑞少进州学,聪慧异常,举弘治九年进士,选庶吉士,授职检讨。1510年后,明廷大宦官刘瑾专权用事,首先是剥夺刘瑞的言事权,逼他称病;继诬他“朝堂结党”,削俸禄,遣出京城;再接着,又以所谓错荐雍泰罪连坐,罚没刘瑞仅存的粮米输塞上充军用,至贫不能还乡。明正德中,刘瑞依靠从母子李充嗣的救助,才千辛万苦地回到澧州。但是,这样一个朝廷要犯,即使回到澧州,穷困潦倒不用说,头上那九族连坐的政治罪名,又有谁愿意接近他,帮助他呢?因此刘瑞归澧有日,仍是居无室,食无餐,流浪街头,无以为计。高堂知道了这一情况,毅然地把刘请回自家。冒着州县官吏不时盘查的麻烦,甚至稍有不慎就会落个杀头之祸的危险,首先帮着安排衣食;接着又四处游说,企图给谋求一个职业,解决生计问题。可是,谁也没这个胆子愿意接受这位“才高八斗,冤比海深”的当朝要犯,因为那个被举国上下讽为“一个猪(朱)皇帝,一个牛(刘)皇帝;一个坐皇帝,一个站皇帝”的“牛皇帝和站皇帝”,即大宦官刘瑾的耳目,随时都可能叫接近、帮助刘瑞的人家破人亡。奈之下,高堂只好把自己家族的子弟组织起来,交给刘瑞,让其“始倡正学,命子侄执经从之”。就是说,为了刘瑞谋个执教的职位,高堂命令子侄们老老实实的拜刘为师,从刘学习正统的儒学学业。这可是一个震动政坛的举动啊!但高堂认为,你刘瑾再牛,我倡正学,奈我何?用人一技之长,他刘瑞罪再大,现只是以正学育人,欲奈瑞何?好在几年以后,朝廷的政局发生了变化,刘瑾被诛。在高堂的支持下,刘瑞得以正式担任澧州文正书院的教席。刘瑞以其渊博的学识和高贵品格,吸引了众多士子负笈从学,造就了后入祀扬州名宦祠的澧籍名臣高鹏等一批人才。年仅32岁的南通知州高鹏死后,刘瑞为这位学生写的祭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有君行之道,而位不显于朝廊,有廷式之行,而禄不逮于后昆。为乡善士,为国梁臣。”可以说也是瑞自己一生奉行不逾的准则。刘瑞在文正书院执教的同时,还兼职澧州的道溪书院,为道溪书院写过一记,惜今已难觅。刘瑞回澧执教近十年时,朝廷的政局进一步变化。先是他得以昭雪复职;继授以副使督学浙江;再则召为南京太仆少卿。嘉靖2年,又迁礼部右侍郎,终于重列朝班,位居重臣。此时的刘瑞,年近六十,本可以不显山不露水的过自己的日子。但他此时此地,一想起自己最困难之时,得到高堂这样正直之人的帮助,仍铮铮建言的忠骨不改。不仅针对世宗帝治灾治政治国的失误,联合同朝官员,“条上六事,且言斋醮无益且妨政,织造多费且病民”,建言新帝革弊;而且在重大的朝议中,常以耿直忠谏,疏以数千言,深深影响政争的走向。他觉得非如此不足以回报高堂一类的正人君子,也深得明世宗欣赏。很快他被擢为礼部尚书。嘉靖4年,刘瑞回省澧州,特来拜谢所有仗义救助过他的澧州士民。却不幸逝于澧州。高堂即以自己对刘瑞的了解,代为起草了向朝廷的讣奏。世宗帝览必,“默然良久”,随即草书一道“特建忠清祠,配享范文正公,令子孙永奉祠祀”的诏书,飞马快递澧州。并谥之为“文肃”。从此,澧州城西北隅,紧邻文正书院的西墙外,一座肃穆壮观的“忠清祠”雄峙了200多年,成为澧州士子修身养道的崇仰之地。现在,忠清祠虽没了,但高堂与刘瑞这两个代表着侠肝义胆的正直儒士和直言忠诤之臣的名字,却没被历史的尘埃淹没!高堂的事迹不仅为正史“忠义”类所载,而且为“中国古代名人大辞典”列名介绍。 

                                    母校的丰碑

                                                                                                               —— 简介65届高九班

    母校1965年毕业的高九班,是在国家极度困难时期招生的,仅设一个班,入学时62人。在校三年,班长阳仁波、学习委员向釆兰,文体委员向世英,生活委员许声贵。团支书钟吉秀、成员杨宪惠、胡文楚、组织委员彭代玲。校学生会成员有阳宪惠、钟吉秀、黄大武。

  综合阳仁波、杜修树、曲廷南、黄祖明及科任老师孙秋云(后任一中副校长、副书记)等介绍:二中高九班的同学毕业时45人,参加高考42人,取录31人。其中,“因评语或家庭成份未取的有余召富等4.余召富成绩很好,文理双优。有丁庸乡等人因体检不合格失去了高考机会。丁庸乡很聪明,肯钻研,每天晚上下课后都会到孙房间问题目,她那时是用小黑板每天给他们布置一道题”。

通过全国统一招生,取录北京9人。北大:黄祖明。清华:阳宪惠、向采兰。中国科技大学:阳仁波。北航:张自维。北外:钟吉秀。北京化工学院:戴诗贤。北京机械学院:刘士力、杨孚干。录取天津2人。天津大学:傅道柱。南开大学:任丕升。录取武汉7人。武汉大学:杜修树、彭代玲、熊习义。武汉工学院:向世英。华中农大:黄继元。武汉机械学院:黄志兰、许声贵。录取长沙10人。中南矿冶:易继新、柏祖玉、钱兴波。湖南师院:孙淑林、孙逢淼、於仁泉、刘尚贤。湖南大学:曲庭南,张明金。湖南农学院:向际铜。录取常德3人。常德师专:赵道兵、叶发松、胡文楚。

  余召富虽政审结论“不予取录”,但毕业后,即被招收为澧县文化馆创作员,有多篇著作公开发表,出有专著《春雷》,成为湖南作协会员,在荆楚大地享有盛名;还曾当选为县人大代表。因身体原因不能继续深造的丁庸乡、王本东都各有建树。丁庸乡凭出色的“小提琴”演奏,征服了津市不少人。王本东毕业留二中代课,后担任四中教导主任。

  高九班的学友中,教授、将军、作家等高级职称不乏其人。县处级、部队团级以上负责人及中级以上职称者也大有人在。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忘我工作。正如曲廷南所说:“我们受的都是传统教育,不论干什么,想的都是一心把工作做好,为国家争贡献;不会去要索取什么。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他们确实竖起了澧县二中校史上的一块丰碑。

常说:“强将手下无弱兵”。竖起这块丰碑的老师和学校领导更不可忘记。

高九班班主任:高一,蔡祖运。高二,郭祖科。高三,张儒坤。科任老师:语文是叶正大。数学是徐辉琪、熊其威、孙秋云。外语是伍旭华、王诗汉。物理是彭杰、张儒坤。化学是蔡祖运、郭祖科。政治是王春庭、刘玉雄。历史是万泮香。生物是邱家谋。体育是苏昭祥。学校主要领导是。校长:胡先志。副校长:王趾雄、夏富卿。教导主任:徐书典。总务主任:龚方乾。学校党支部书记李迪,专职委员、政工范壮生。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愿这块丰碑习习生辉,永远竖立在校友们的心田。激励来者,期望创造并竖立起更多的丰碑。使澧县二中——我们终身难忘的母校,成为丰碑之林。

                      澧县二中66届高十班学生 高家协

2020720日晚  于长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悼有德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