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之最何其多(之六)中国最古老的少数民族象形文字——纳西族的东巴文
(2016-01-05 09:44:03)分类: 步履寻踪 |
中国最古老的少数民族象形文字——纳西族的东巴文
未到云南之前,对纳西族的了解,仅知道云南丽江是纳西族人的世居地,其他方面一概不知。此行云南,我才进一步获知了纳西族不但有本民族的语言—纳西语;古老的传统宗教—东巴教;还有东巴教的经书中使用的一种象形文字—东巴文;古老的音乐—纳西古乐等系列的东巴文化。这一切无疑说明纳西族是一个古老文明的民族。
纳西族的过往:对于纳西族,历史上秦汉至魏晋的公元25-220年间,已有史记载纳西族先民“摩沙夷”迁徙到了大渡河、雅砻江流域;唐代,对纳西族分布记录较为详细;元明时期,由于云南丽江纳西族木氏土司崛起,不断向外扩张,纳西族人活动地域更为广阔;清雍正1723年,纳西族木氏土司式微,再加上大批彝族西迁入雅砻江流域,使得纳西族人数逐渐减少;到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强的入侵,大理杜文秀起义波及丽江,使丽江损失惨重,宏大的木府建筑群遭到焚毁。接着有了民间称之为“乱世十八年”的战乱期,让纳西族人口由近300万降至不足5万人。自古以来,纳西族人由于居住地不同,有多种自称和他称,如纳西、纳日、纳罕、摩沙夷、麽些、摩西等,但自称纳西的人占纳西族总人口的六分之五,因此,根据本民族意愿,经国务院批准,于1954年正式定族称为纳西族。现在纳西族有人口约32万,大多聚居在云南丽江。
东巴文的产生:纳西族的文字谓之东巴文,是由于大约1000多年前,纳西族信奉多神的原始巫教“东巴教”的缘故。“东巴”是纳西语,意为“智者”,也就是巫师和祭司。而这种古老的象形文字,主要由巫师“东巴”用来书写经典,故称“东巴文”。有研究表明,东巴文大约产生于公元11世纪以前,是目前世界上罕见且仍在使用着的原始象形文字。文字总数约有2200多个。
东巴文的特点:东巴文的表意方法主要是用一个字或几个字代表一句话,字句从左至右,自上而下。字形带有浓厚的图画味道,但是每个图形都有它固定的概念、固定的线条和笔法,而且有固定的读音,这些都成为表示语言里某个字、词的特定符号。由此可见,它是介乎于图画文字和表意文字之间的一种文字符号。是世界上罕见的活着的象形文字,更被誉为文字起源与发展的“活化石”。
东巴经的价值:东巴经就是东巴教巫师,使用东巴文这一象形文字,写在用本地一种木本植物制的东巴纸上,书写工具用锅烟灰拌胆汁制成的墨及自制的竹笔。纳西族东巴教徒用这种象形字书写留存至今的经书约1500卷,共2万多册。书中记录了纳西族的生活面貌和其它民族的关系;广涉天文地理、宗教哲学、神话传说、民俗民风等,被称为古代纳西族的“大百科全书”。
东巴文的传承:通过了解我还得知,东巴文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就是必须代代相传才能使之保存下去的古文字,即只有自幼从师学习的东巴教徒才能眼看经文,口诵句子。据说,纳西族目前真正意义上的“东巴”仅存一二十人,这些为数不多的老东巴百年之后,纳西象形文字和东巴文化是否会成为历史?很是担忧!
希望有关学者加强东巴文化的研究及东巴专门人才的培养,使纳西族古代文化之东巴文化能够代代传承,包括象形文字、东巴经、东巴绘画、东巴音乐舞蹈等,不要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20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