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在笔者的临床实践中,经常遇到婴幼儿试体温,不慎将口表咬碎,致使汞进入口腔的情况。此时家长通常都是争分夺秒地怀抱婴儿赶往医院,在急诊疾呼救救孩子!而医务人员在病情判断上的任何犹豫无疑会加重家长的担忧。
2007年,一位来自安徽省芜湖市的爸爸,怀抱22月大的幼儿,辗转数省市来京求医,原因就是孩子试体温时咬碎了体温计,担心汞中毒而四处求医。孩子和家人到过许多不同级别的医院,有医生给出了“汞中毒”的诊断和进京治疗建议。当我面对父子二人时,必要的问诊、体检完毕,我肯定地说,孩子没有汞中毒,家长诧异地睁大眼睛:“大夫,我们千里迢迢到北京求治,就是因为当地医院诊断了汞中毒而治不了,跑了这远的路,花费了这多的钱,你一句话就没事了?”面对家长毫不妥协的气势,我说:“我诊断孩子没有汞中毒,就需要为诊断结论负责,您如果实在不放心,只好给孩子做汞含量检测,我认为检查结果在正常范围的可能性极大,一旦结果印证了我的结论,希望能够彻底消除您的担忧”。数日后,当一份远低于正常值的汞检测报告摆放在面前时,家长默默地接受了我的诊断。时至今日之所以再提此事,是因为类似情景不断地重现。
汞也称元素汞或金属汞,俗称水银。在常温下汞是唯一呈液态的金属,金属汞的特殊物理性状使其具有易挥发特性,在0℃空气中,任由汞蒸发到饱和空气浓度时,可以达到2.18mg/m3,超过卫生标准100多倍。金属汞的特殊物理性状使其具有易吸附特性,一旦造成室内污染,会不断挥发到空气中,成为持续的污染源。
金属汞主要以蒸气形式经呼吸道吸收,金属汞及汞蒸气经皮肤吸收甚少,因此金属汞中毒的主要的吸收途径是呼吸道。金属汞经消化道吸收甚微,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临床上曾经有一次口服1.5公斤汞的报道,也只是有轻微的尿汞增高,并未达到急性中毒程度,因此断定一只体温计中的汞进入幼儿口腔乃至消化道不会导致汞中毒是临床研究的结果。
金属汞进入孩子口腔,是直观的事实,引起家长高度重视是可以理解的。而汞蒸气进入人体呼吸道,无法被人们的视线所觉察。国内近年来屡屡发生学生将汞带入教室玩耍,因为污染教室而造成群体汞中毒事件;正是由于发病原因潜隐而难以觉察,通常要经历过多的周折、过长的等待时间,才能够披露事件本质,开始治疗。
笔者呼吁增白祛斑美容谨防汞中毒已有数年之久,然而时至今日,因为增白祛斑美容而汞中毒求治者依然不在少数。1996年美国-墨西哥边境地区的居民因使用一种增白化妆品而发生汞中毒,经检测,其中含有6%-10%的氯化亚汞。美国有关卫生服务机构实施了临床调查,发现所有接触者均为女性,在71人尿标本检测中, 57人尿汞水平超过0.02 mg /L;另外从患者的家属(丈夫、子女)等非使用者获得18份尿标本,有9份尿汞超过0.02 mg /L。这是首次证实化妆品汞中毒可以累及家人。
笔者所见化妆品汞中毒患者均为女性。汞易于透过血脑屏障和胎盘屏障,体内汞超标的女性,在哺乳期乳汁中可以检测到汞的存在。因此可以认为,育龄妇女汞中毒有可能影响到子女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