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长度单位的学习

(2013-09-01 22:42:13)
标签:

教育

分类: 班级管理
   《长度单位》拉开了二年级数学教学的序幕,这是孩子们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因为大量知识来源于孩子们的亲生体验,来源于与孩子们息息相关的生活.学了《长度单位》,很多孩子都觉得数学很有趣,很好玩……

      长度单位是学生小学阶段最基本的学习内容,不仅是以后经常要用的必备常识知识,也是其他计量单位的“榜样”,所有的单位的换算运用等都是雷同的,所以学好它很重要。要想真正的学习运用,掌握一定技巧,并学会和生活结合起来势在必行。  

    要理解"米","厘米"的概念,建立长度单位的表象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要使孩子们能既轻松又有效地学习知识,建立"米"和"厘米"的表象,合理运用知识,组织适当的学习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

  首先教材的合理安排非常适合小学生的认知程度.以往的教材往往是直接告诉学生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米,厘米是长度单位,1米等于100厘米等,学生缺乏对知识的来源,形成的认识,缺乏自己的体验,因此很难建立正确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新教材在呈现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时,是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活动,让学生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让学生了解知识的来源,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由此引出直尺的认识,厘米和米的认识以及两者之间的进率教学.教材的安排能按照儿童学习数学的特点,还原数学生动活泼的建构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类似的创造过程,用自己的活动建构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

  其次就是希望家长带领自己的孩子合理参与布置的各种体验活动,在活动中建立长度单位的初步表象.

  先建立长短、高矮的概念,在生活中多观察体验不同长度的物品所带来的亲身感受。其次,在家长帮助下可以用实物量,用尺子量,量课桌,量自己的身体。对于他们建立正确的表象,形成良好的数感,有着重要意义.

  还可以利用估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

  估测是对事物的整体把握,是对事物数量的直觉判断,思维经历着观察,猜测,类比,推理等活动.估计与数的认识,量的计量相配合,有助于加深对数的理解,增强灵活处理日常数量关系的能力.为促进学生的估计能力,发展数感,在生活中鼓励孩子大胆估计,通过估测,交流估测的好策略好方法,比较估测结果,展示创造性想法,相互借鉴,提高估计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

  最重要的是实践中认识长度单位的应用价值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在课堂上,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测量方法之后,要让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多选择几种生活中自己感兴趣的事物量一量并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长度单位的应用价值.

     这些体验活动在这两周和后续的学习过程中会逐渐根据情况进行安排和提出要求,希望家长根据活动的安排给予相应的辅导,帮助孩子尽早更好的建立长度的初步表象,能够正确应用提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13年09月01日
后一篇:2013年09月02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