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长度单位的学习
(2013-09-01 22:42:13)
标签:
教育 |
分类: 班级管理 |
首先教材的合理安排非常适合小学生的认知程度.以往的教材往往是直接告诉学生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米,厘米是长度单位,1米等于100厘米等,学生缺乏对知识的来源,形成的认识,缺乏自己的体验,因此很难建立正确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新教材在呈现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时,是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活动,让学生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让学生了解知识的来源,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由此引出直尺的认识,厘米和米的认识以及两者之间的进率教学.教材的安排能按照儿童学习数学的特点,还原数学生动活泼的建构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类似的创造过程,用自己的活动建构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
其次就是希望家长带领自己的孩子合理参与布置的各种体验活动,在活动中建立长度单位的初步表象.
先建立长短、高矮的概念,在生活中多观察体验不同长度的物品所带来的亲身感受。其次,在家长帮助下可以用实物量,用尺子量,量课桌,量自己的身体。对于他们建立正确的表象,形成良好的数感,有着重要意义.
还可以利用估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
估测是对事物的整体把握,是对事物数量的直觉判断,思维经历着观察,猜测,类比,推理等活动.估计与数的认识,量的计量相配合,有助于加深对数的理解,增强灵活处理日常数量关系的能力.为促进学生的估计能力,发展数感,在生活中鼓励孩子大胆估计,通过估测,交流估测的好策略好方法,比较估测结果,展示创造性想法,相互借鉴,提高估计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
最重要的是实践中认识长度单位的应用价值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在课堂上,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测量方法之后,要让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多选择几种生活中自己感兴趣的事物量一量并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长度单位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