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民生期盼,司法护航发展——最高人民法院2025年工作报告解读
(2025-03-10 13:55:39)回应民生期盼,司法护航发展——最高人民法院2025年工作报告解读
蔡宇琦
2025年最高法院工作报告,全面回顾了2024年全国法院重点工作,这份报告紧密结合人民法院工作实际,直击民生关注问题,彰显了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担当,意义深远。
坚定决心应对各类犯罪案件,雷霆手段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2024年,审结故意杀人等严重暴力犯罪案件4.9万件,对驾车冲撞行人、校园持刀行凶这类严重威胁公共安全、侵害生命权的恶劣行为,依法从严从重惩处。同时,扫黑除恶常态化稳步推进,审结涉黑恶犯罪案件1663件,电信网络诈骗案件4万件,尤其是对跨境电诈犯罪的严厉打击,极大遏制了犯罪势头,为百姓筑牢安全之墙,守护了社会的安宁与秩序,让民众生活更具安全感。
集中攻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民司法全力保障民生福祉。2024年,全国法院审结548.3万件涉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案件。面对高额彩礼、恶犬伤人、以离婚逃债等社会热点问题,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司法解释明确裁判规则,以小案件解决大是非,引导社会风气积极健康发展。在实际工作中,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6351份,为受家暴威胁者撑起“保护伞”;推动1920万套房屋办证,解决群众住房的后顾之忧;追回欠薪285.4亿元,让劳动者的辛苦付出得到应有的回报。这些务实举措,实实在在解决了群众的急难愁盼,让公平正义可触可感。
多措并举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诠释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审结知识产权案件49.4万件,对恶意侵权案件适用惩罚性赔偿,同比增长44.2%,有力激发了科技创新活力,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坚实司法保障。通过破产重整盘活资产7902亿元,助力3285家企业脱困,保住92.3万个就业岗位,精准激活市场活力,促进经济的良性循环与健康发展。针对民营企业舆论环境问题,创新性运用《民法典》人格权保护禁令制度,如小米公司名誉权案中,快速裁定删除侵权内容,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深化改革提升人民法院内生动力,奋力推进司法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过去的一年里,人民法院工作亮点纷呈,离不开司法改革的持续深化。“六五改革纲要”深入推进司法责任制,院庭长阅核案件1202.7万件,审判质效得以持续提升。智慧法院建设成效斐然,裁判文书上网969万份,审判流程信息向当事人公开15.3亿项,以公开促公正,增强司法公信力。“法答网”累计答疑69.4万件,成为法官办案的得力助手,推动司法现代化进程。
最高人民法院2025年工作报告全面总结过去,精准布局未来。人民法院将继续以维护社会稳定、保障民生、服务经济发展为己任,不断提升司法能力与水平,以司法之力护航经济社会发展,回应民生关切,在法治轨道上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