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帮助孩子渡过分离焦虑期

(2012-08-15 22:14:47)
标签:

杂谈

分类: 家园茶座

  幼儿初入园就像人生中第一次出远门一样,对将要去的地方由于不熟悉而产生不安的心理。这种不安的心理有许多方面产生出来,从而在心理上产生的情绪波动。我们称之为“幼儿入园的分离焦虑”。

 

 一、为什么会有分离焦虑?

  孩子与父母朝夕相处,建立了亲密的依恋关系,这种依恋构筑了幼儿安全感和依赖感的基础。入园初期,幼儿突然离开了原有的依恋对象,无依赖感和无安全感强烈呈现,而与教师建立新的依恋关系还需假以时日。此时,幼儿面临情感迁移的心理冲击,于是陷入心理焦虑之中。

二、分离焦虑有哪些表现?

  有的孩子一入园就表现为大哭大闹,不肯上幼儿园;有的孩子则整天眼泪汪汪,神经质地自言自语我要回家,我要妈妈等等。总之,孩子的分离焦虑表现会因人而异。

三、分离焦虑会持续多久?

  适应快的孩子在入园一周内就会消除焦虑;喜欢上幼儿园。近几年由于入园前家园配合对入园准备更为重视,所以绝大多数孩子不到一个月也会消除焦虑。当然也有一些孩子分离焦虑比较严重,适应起来较为困难。这与孩子的气质类型、性格特点还有家庭环境与教养有很大关系。

  同样是分离焦虑,孩子们表现出来的程度和强度以及类型却千差万别,各不相同,作为家长,一定要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入园初期的分离焦虑属于哪种类型,以便及早采取恰当的应对之策帮他们顺利度过。

1.严重哭闹型

  天天来园的时候,大声地哭喊:我不上幼儿园,我要回家。一边哭喊一边用小手使劲抱着妈妈的脖子不松手。进到教室以后就往地上躺,对来帮助他的老师又踢又踹。

家长对策

家长的情绪情感很重要,一定要消除消极的心态,坚持送孩子上幼儿园,多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

家长在与孩子交流时,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导向,不要总问一些带有消极暗示的问题,如有小朋友打你吗?”你今天哭了吗?”“幼儿园的饭吃得下吗?”等问题,这会强化孩子的分离焦虑心理,让孩子更不爱上幼儿园。

在和老师沟通的基础上,注意从正面引导幼儿,如:今天你得了一个小五星,真棒!明天我们还去幼儿园,得一个大五星好吗?”“老师说你真乖,可喜欢你了。”“今天和谁做好朋友了?”……用积极鼓励的语言与幼儿交流,多鼓励孩子正确的行为,以此帮助孩子和老师、小朋友建立起感情,感受到上幼儿园的快乐。

2.跟随哭闹型

  琪琪来园的时候姥姥抱着,虽然不高兴,但是并不哭闹。一来到教室门口,听到其他小朋友在哭,她马上就跟着哭起来了。只要有一个小朋友哭,她就跟着哭。家长走后,琪琪就会粘着老师,对老师说:老师抱我。一般说来,这类幼儿在家里都比较听话,所以即使不是很愿意来幼儿园,但还是乖乖地来了。但是,一听到别的幼儿的哭声,就马上引起了自己的心理共鸣,跟着哭起来。这种类型的孩子一般能比较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只要旁边没有哭闹的幼儿并且有新奇的玩具,就能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家长对策

家长可以与老师沟通,请老师扮演妈妈,让孩子感觉一切如常,好像妈妈在身边一样,消除孩子与妈妈分离的恐惧、焦虑和不安。

每天离园的时侯有意引导孩子和性格比较开朗活泼的幼儿在一起玩,用同伴积极的因素去感染他们、带动他们。

3.不断唠叨型

  华华来园的时候不哭也不闹,安静地坐在小椅子上,但是也不选择玩具,不和小朋友一起玩。每隔一两分钟就自言自语地唠叨:妈妈什么时候来接我?”还不时担心地问:老师,你喜欢我吗?”有时还拉着旁边的小朋友说:别哭了,一会儿妈妈就来了。一天下来,她总是无数次地重复这几句话。

  这类幼儿一般都比较内向,很听话,但是,对幼儿园也没有产生亲近感和快乐感,所以,总盼着早点结束幼儿园的生活回到自己的家。他们平静的外表下面涌动的是急切期盼回家的焦虑心理。这种类型的孩子,只要家园配合得当,一周时间就能够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还会有一些反复,家长不必着急。

家长对策

在入园初期,家长尽量每天准时接送幼儿,使孩子接受并习惯幼儿园的生活作息规律,同时也对家长产生信赖。

接到幼儿后要与他多玩儿一会儿,使幼儿感受到家长对他依然很关爱,不会因为送到幼儿园了就减少和他的亲密接触。

和老师及时沟通,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对孩子的积极变化进行鼓励和表扬,使幼儿感到自己在幼儿园里能够获得一种在家里所不能获得的自信和快乐,从而增强幼儿园对他们的吸引力。

4.后发作型

  浩浩一开始能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对新环境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好奇,可随着新鲜感的消失,他开始想家,开始找各种理由哭闹。有时说忘了带手绢,有时说妈妈今天没和我说再见,总之在别的小朋友哭闹减少时他们反倒开始焦虑了。

   这种类型的幼儿一般两三天就能适应幼儿园,所以一开始最容易被老师和家长忽略,家长甚至会骄傲地觉得我的孩子适应能力非常强,从而忽略了与孩子在情感上的沟通。而恰恰是家长忽略他们的行为,造成了孩子在心理上的失落,进而导致幼儿的不愉快,随之后来出现焦虑和哭闹。如果不能在他们入园情绪顺畅的时侯给予关注和关怀,一旦哭闹起来,他们就会持续很长时间,或是哭闹时间间隔无常。

家长对策

家长从一开始就对孩子初期的良好表现及时予以鼓励,和老师沟通,让孩子当小朋友的小榜样,从正面进一步强化他较快的适应能力。

即使孩子表现得很开心,家长也要给予他比平时更多的关心和陪伴,因为哪怕一丁点细微的消极感受都会激起他潜在的焦虑,所以家长要密切关注并及时疏导。

5.身体不适型

  蓬蓬入园后常常表现出生理上的种种不适,不是头痛就是肚子痛,而且还每天尿裤子。但是一回家她的症状马上就消失。 这种类型的幼儿在入园前往往已形成一些自己的生活习惯。幼儿入园前在家的生活都很宽松而随意,想吃就吃,想玩就玩,既没有内容的规定,又没有时间的限定;相对而言,幼儿园的生活就显得有目的、有组织,还必须遵守一定的常规要求。对幼儿来说,行为举止一旦受到约束,他们就会感到紧张和不自在,心理上的焦虑会在一定程度引起生理上的反应,而回到家,心理上的焦虑一消失,生理上的不适反应也就马上停止。

家长对策

对幼儿出现的生理上的不适反应,家长一定不要着急或是责怪孩子。首先要确定究竟是生理原因还是心理原因引起的,其次再想相应的办法。

和老师勤沟通,给予孩子足够的安抚,让孩子产生对幼儿园的安全感,对幼儿园的一些规定能够接受。

千万不能让孩子产生只要我说不舒服就可以回家的想法。

6.矛盾型

  小明早晨来园的时候哭闹,不愿进教室,可是当晚上离园的时候,他却怎么叫都不愿走,还说喜欢幼儿园。

  露露来幼儿园时很高兴,可是等奶奶走了之后却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偷偷地哭。有一天,露露病了,不能来幼儿园,她却在家里大哭大闹非要来幼儿园。露露在幼儿园一般都玩得比较愉快,但是回到家里却表现得很暴躁,爱发脾气,稍不顺心就哭闹。

  这类型孩子的表现很奇怪,一会儿不爱来幼儿园,一会儿又好像很喜欢幼儿园。其实这正反映了他们矛盾的心理,一方面对幼儿园新鲜的环境和好玩的玩具和游戏感兴趣,一方面又不能忍受离开家,甚至怀疑家人是否还像以前那样关心他,爱护他。所以,这种矛盾的心理也会使他们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显得反复无常,焦躁任性。这种类型幼儿克服焦虑的时间比较长,一般要持续三周或是更长的时间。

家长对策

在孩子来园时,家长一定要事前做好稳定孩子情绪的工作,用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幼儿喜爱的玩具、关心的动物等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以淡化分离焦虑;在离园时,家长可以用自己的拥抱和亲吻表达与孩子同样的思念。

每天与孩子主动聊天,对其幼儿园生活表示出极大的兴趣,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对他的关注和欣赏。

与老师沟通,对孩子在幼儿园的点滴进步给予小小的物质奖励(小星星、小贴画等)来强化幼儿高高兴兴来幼儿园的积极行为。

孩子发脾气时不要责备孩子,要让孩子有适度发泄的

7.“绝食

  依依外表很柔弱,也不喜欢说话,每天来园妈妈走后,就坐在一旁掉眼泪,谁也不理,到了吃饭的时候,她也不吃。就这样,她几乎绝食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这类型幼儿看上去也很有个性,在家里常常会采取一些过激的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家长们在这种过激的手段面前,往往会缴械投降,不得不答应他们的要求。由于幼儿有这方面的成功经验,所以,当他们不愿来幼儿园却被家长硬送来后,他们就会故伎重演,用绝食来进行抗议,希望能离开幼儿园回家。这种类型的幼儿是分离焦虑中最让家长担忧的一种了,适应起来很困难,大概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家长对策

循序渐进,从爱护幼儿健康的角度出发,可以和老师协商吃饭的时候是否可以先把孩子接回家吃,吃完后再送回来,逐渐习惯在幼儿园吃。

开始时,这类孩子在幼儿园的时间可以短一些,迟送早接,使孩子和父母分离的时间短一些,然后再逐步延长在园时间。

请老师在幼儿园里有意安排他们与性格开朗活泼的幼儿在一起玩,用积极的因素去感染带动他们。

坚持天天送幼儿园不动摇。不能因为孩子采取了过激行为,父母就心软放弃了,断断续续时而送时而不送,只会延长孩子适应幼儿园的时间。

   总之,分离焦虑是孩子们在人生旅途上感受到的最大的一次挫折,心理、生理都将面临巨大的挑战,而作为家长。这时,必须勇敢、冷静、正确地面对孩子的分离焦虑,与幼儿园老师积极合作,尽可能用最短的时间帮助孩子们平稳度过分离焦虑期,尽快融入幼儿园愉快的生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