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海茫茫,披卷壮我书生本色————读《做一个会成长的老师》第3章

(2022-08-21 18:28:41)
标签:

教育

阅读

生活

成长

学海茫茫,披卷壮我书生本色

————读《做一个会成长的老师》第3章

 

接着捧读王维审老师的新书,来到第3章《教师专业阅读的路径与推动》。

 

新教育发起人朱永新老师说:阅读是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那么,对于教师来说,专业阅读该当如何呢?什么样的阅读是啃读呢?如何啃读呢?

 

深入阅读,本章,王老师围绕“教师专业阅读”这个主题,阐述了“教师精神世界的现状”“教师精神世界的重建”“阅读带来的额外奖赏”“专业阅读的自我实践”“教师团队共读的力量”五个方面的内容,可为我们答疑。

 

我们常说:身体和灵魂应该有一个要在路上。做教师,时间不允许身体出门,那么,灵魂总该要经常出去走走看看的,这由我们的职业决定的,我们本是书生,一个教书人怎么能不是一个读书人呢?

 

我们是教师,我们要阅读,我们要做回本色书生!

 

阅读,找寻书生本色!为什么要阅读呢?王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话语体系中,人们更多关注教师教育技能的提升与知识素养的培育,缺乏对教师精神世界的理解与关怀,从而导致了教师专业发展出现了目标上的工具化及路径上的狭窄化等问题。一句话概括:在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上,关注技能提升多,忽视精神成长也多!所以,很多教师热衷“赛课”来打造外部长相,而不愿以“阅读”来塑造内在精神底色!但,外部长相又能维系多久呢?做教师的都心知肚明。人的生命成长长河中,道与术的天平怎能倾斜?否则,难说完整!

通过阅读,找回我们的书生本色,是我们教师塑造自己最便捷的有效途径之一!

新教育创始人朱永新教授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阅读是新教育人最关心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读书不仅是为了寻求教育思想,也是我们的教育理想,教育激情,教育智慧的源头活水,是情感与意志的冲击与交流。她会让我们更加远离浮躁而生教育智慧,使我们的教育更加美丽。阅读,应该成为我们不断武装自己,不断充实自己的最有效的手段。

 

我很庆幸我读了并一直在读。在大师的文字里我找到了自己,找到了让我所遇到的农村孩子沉醉并生命成长于我的课堂的课堂情结;用我手中的笔还有我的心记录我们农村师生的教育教学生活,并带着点文学气质的涂抹情结;在新教育的征途中,和孩子们一起共读共写共享教学相长的新教育情结;做教师也做诗人,用诗人的情怀做教育,用生命抒写人们最关注的明天的诗的教育情结!

 

工作室成立后,我们第一等重要的便是“整本书共读”,我想用塑造自己的方式和伙伴们共读共长,所以,在还没有经费来源的情况下,我从微薄的工资中划出一块为每位伙伴赠送了签名书《未来教师》,希望每位伙伴都能在“未来教师”的希冀中给自己一个成长规划。这种成长是看不见的,我们不可能通过共读一些书就能抵达名师大家的专业水平,但这种成长是能感觉到的,我们能从名师大家那里感受到教育的伟大,做教师的意义,真正将“四有好老师”这一国之希冀落实到我们的行动中,做学生的引路人!而这些,对于我们这个农村教师成长团队来说,尤为重要!

 

读是远见,不读是悔!

 

阅读,重塑书生本色!读什么?王老师指出:教师要读专业书籍!我们都知道:教师知识结构由学科专业知识、教育专业知识以及人文知识三部分组成。由此,读什么就非常明显了:教语文就要读语文教学方面的专业书籍;要读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要读文学、哲学类书籍。这个方向是不容置疑的。“知人论世察己”的书读起来方能知人、论世、察己。

 

阅读是一门学问!对于任何一个具体的专业领域而言,都存在着一个最合理的知识结构,也势必经历一个“浪漫——精确——综合”的有机过程。阅读经历告诉我,我们每个教师都存在着一条独一无二的阅读路径,在特定的发展阶段我们需要不同的读本,面对特殊的场景,也会有一本最适合的书在等着我们。作为教师,我们的职业特点已经决定了我们的阅读必须与生命关联,与实践关联,最终以解决实际问题和丰富生命为旨归!这个期间,有些书是我们必须要穿越的!

 

业余捧文学,业务捧文章!在文字中穿越,我阅读了文学系列《茅盾作品集》《巴金作品集》《余秋雨作品集》《普希金诗集》、“现、当代散文集”……阅读了教育家系列丛书《于永正与五重教学》《李吉林与情境教育》《孙双金与情智语文》《钱梦龙与读写导练》……阅读了哲学系列《苏菲的世界》《非理性的人》《尼采全集》……阅读了新教育网络师范学院读本《人间词话》《语文科课程论基础》《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所以,哲学要读,心理学要读,教育学要读,经典的文学名著要读,还有那些人类经典的案例学也要读……这才是关键!

 

文学滋养心灵,文章洗涤大脑!一个人读什么,就会成为什么!阅读经历告诉我,我们的专业阅读就是为了构造一个合宜的大脑,于教育教学生活中,学习经典思想,哲思观点及人类最好的教育经验和知识精华。也正是这些穿越,我找到了自己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老师的幸福所在——我的眼前是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我的身后是一颗颗期盼的心,我就是立在眼与心之间的那个人!

 

工作室成立后,结合我个人专业发展经历,我提出了我们的阅读方向:一方面在叙事者进行每月整本书共读,培植教育情怀;另一方面在新网师每学期的专业沉浸式阅读,打造个人专业素养;还有一方面,我们工作室的寒暑假共读,开阔教育视野。

 

阅读,就是要眼前直下三千字!

 

阅读,彰显着书生本色!怎么读?王老师在文中提出了:啃读!我们也可以用小学生阅读中的一篇文章的题目来理解为“煮书”。所谓“煮”书就是反复品读,钻研,将书中的内容深入了解,透彻了解,知行合一,进行实践。

 

新教育认为:专业阅读的关键是回到对根本书籍的研读中来。这种根本书籍,就是奠定一个人精神并影响其专业思维方式的经典书籍,她既是我们的基本立足点,也是我们思考教育问题的批判武器。穿越中,那些教育家丛书和哲学书籍就是我的根本书籍,她们擦亮了我的眼睛,改变了我的精神,影响了我对教育的认识,更重要的是给我的教育生命注入一股无法言说的力量(信仰)——做教师,也做诗人,用诗人的情怀做教育!

 

我的阅读经验告诉我,研读就是“咀嚼”,用“啃”的精神去完成一些看似无法做到的穿越;研读就是要学会“互文之捧”,用一本书的解读去阐释另一本书的存在;研读就是要学会在大师的文字里与自己对话,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批判地纳入;研读就是要在批注中留下思维的痕迹;研读还要借他人的力量码出自己的文字……凡啃读,我会用一种独属于自己的方式记录我的读书生活,尝试着“浪漫——精确——综合”的方式以“走近鸟瞰全书写初感(整体上关注一本书的存在)——走进精确学习写收获(用批判的态度审视,纳入书中精华)——走出综合运用写体会(用总结的方式梳理阅读之后的所感所思所获)来抒写我的阅读经历,每每捧读一本书,都会写上了20000字左右的读书笔记。亦如我此时,正在写的文字便是属于“走进精确学习写收获”。

 

工作室成立后,结合我个人的阅读经历以及我们教师的职业特性,在整本书共读的设计上,我做了调整:浪漫感知,有声阅读;精确学习,批注阅读,写读后感;综合运用,知行合一,写心得体会。希望这样的穿越,我们能够在大师在文字中和自己对话!

 

阅读必须知性,是我们通过对书籍的聆听,梳理,批判,选择,于反复对话中将书中价值吸纳并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并使原有结构得到丰富,优化或重建。

阅读,就要胸次全无一点尘!

 

阅读亦如呼吸般自然!如今,哪一天不读书就不舒服,哪一晚不在读书中入睡,就睡不好。“业余捧文学,业务捧文章”的阅读净化了我的灵魂,丰厚着我的生命,使我找到了自己教育人生的价值追求——做教师,也做诗人,用诗人的情怀做教育,用生命书写人们最关注的明天的诗!

 

我们之所以要阅读,不仅是因为我们成长,我们还要生活;我们之所以要阅读,不只是为了我们自己,还有我们的孩子和教育!成长,为了更好地帮助成长以及成全!

 

学海茫茫,披卷壮我书生本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