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新教育实验星火教师成长营线上培训录与思
(2021-02-01 23:46:49)
标签:
教育生活成长学习 |
星火教师成长营线上培训录与思
一、实录:
【2月1日】
上午吴建英:
主题:《以树的姿态生长》
版块:
1.渴望参天
2.破土而出
3.随风播种
(1)教师的生命在课堂,教书育人永远是第一位;
(2)不断突破,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3)课程,铺就专业成长之路;
(4)用“永不满足”姿态去读书;
(5)有思想,才不同;
(6)做到极致,就是卓越。
总结:
教育家型教师的共同特征——异常勤奋;事业心强;追求卓越;一切都是自愿,不求回报;用生命来热爱教师这个职业;不会为了付出劳动、付出康而感到痛苦,只会为自己的目标没有达成而感到痛苦……拥有最高级的人生追求。
下午李庆明
主题:《“思深深扎根到场的生活”——我的教师之路》
版块:
1.书斋苦读(1976——1989)
2.悄然转身(1989——1999)
3.寻归田野(1999——2019)
(1)唱了一首歌
(2)鞠了一个躬
(3)铺了一条路
(4)耕了一方地
二、浅思:
渡人者自渡
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古往今来,教师承担着渡人的使命,毋容置疑。其实,为了能更好地渡人,我们更应该成为自教者、自渡者!
自渡,先塑我心。《大学》第一章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做教师,自己应该有一个目标朝向,也应该给孩子们一个期望愿景,有了这个目标和愿景,我们也就树立了教己育人的志向,有了这个志向,我们就能抚平自己善于大悲大喜的心,不为外界所扰,心无旁骛地投入我们的职业,心静了,我们就能纯粹地思量,从而把我们的职业当做事业去做,在这个过程中体悟做教师的价值。在这种闭环中修炼心境,我们就能把自己从一个普通教师塑造成一个拥有大格局、大情怀、大信仰的教师,这也是走向专家型教师,必须要经历的第一个自渡。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在中国文化中,“境界”不仅是对一首诗一首词的称赞,还是对一个人的由衷赞叹,于教师来说,这更是对一位教师高尚品格的高度赞誉。塑心,就是为了给自己修炼做教师的“境界”,第一等重要的自渡方法。在我们身边,如此自渡的名师大家,举不胜数:叙事教育倡导者王维审老师从“挣分数的英雄”到写“教育叙事”最后自渡到研究“叙事教育”,在不断地修正自己的心境中把自己一步步从乡村教师自渡到教育名家的行列;新教育网络师范学院院长李镇西老师从“爱心老师”到“法治老师”自渡到研究“民主教育”,在不断地完善自己心境中把自己一步步从爱心班主任自渡到心灵教育大师的行列……从“为了我”到“为了我们”,王老师,李老师,还有窦老师……大师名家们一步步自渡,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着我们去崇敬,去跟随……塑心自渡方能渡人。或许,我们成不了大师名家,但这“心”还是要塑的,谁不想有一颗透明的心灵呢?
郝晓东老师在谈专家型教师时说:你有什么,才能看见什么。换句话说,我们教师心里有什么,我们就会成为什么。心境决定格局,格局决定境界,境界决定作为……做教师,我们独善其身,以德育心,方能以宽厚的胸襟育人,以大气的理念经营课堂,装点大气的教育风景,这一点,我们还是可以努力努力做到的。
心定下来了,如何自渡?
自渡,再造我身。《大学》第四章说: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我们教师,求学求知要像切磋牛骨象牙,要像雕琢美玉宝石一样,向善向美,这就涉及到了我们专业成长的自渡。做教师,在哪些方面,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呢?郝晓东老师给出了四条途径:啃读根本性书籍,专业写作;走出舒适区,刻意练习;管理自我;加入学习共同体。
阅读写作,我们都不陌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是对如切如磋最好的诠释吗?“好的文章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也是对如琢如磨最合适的表达,一句话,多读多写,啃读啃写就是在阅读写作上最好的自渡之一。远的不说,就说我们六安叙事者燃在一起团队,刚加入的教师都有担心:董老师,我不会写,你要我吗?而我给予的回复就是:落花水面皆文章,只要你愿意写!事实证明,凡走上阅读写作这条自渡之路的人终究都会明白:我们用口发表的是语言,用笔发表的是文字,写作就是将我们从用口发表引渡到用笔发表这条路上。以文字之精华夯实自然之道,这种自渡我们非常需要。
走出舒适区,刻意练习。这一点又熟悉又陌生,我们都知道“舒适区”是什么?却不了解何为“刻意练习”?还以写作为例,起初,我们团队的老师担心:我一年都不写一篇文章,现在让我一周写一篇,太难了!而我的回答:世上无难事,只要你坚持!我们畏难的原因是什么呢?不是不会写,而是习惯了不写,陷入舒适区太久了,就自认为不会写!我们坚持的结果呢?当我们每周写一篇文,只专注教育故事的观察,只专注教育叙事的书写,只专注用教育叙事来解读教育理念,只专注用教育理念来阐释教育故事……这种刻意练习之后,大家又都感慨:我也能写一千多字啊!我也能发表文章啊!原来写作离我也很近啊……所以,自渡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就是刻意去做一件事,专注地去做一件事,当然,前提是我们要走出舒适区。
管理自我。自律的人都很优秀!我们做教师,我们又不仅仅是教师,这样一来,我们很容易在塑造自身的路上被许多磕绊:没时间阅读,精力跟不上,被情绪影响,身体不适……这些,我们可以借鉴朱老师给我们的教诲来尝试解决,我们可以用“二八原则”,用80%的时间来完成20%最重要的事情;我们要学会利用零碎的时间,在不同的时间做不同的事情;我们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时间利用得是否合理。时间用对了,精力自然充沛,身体也不会差,情绪也不会差……用这一个闭环来塑造自己,自渡自然顺畅!
加入学习共同体。做教师,我们相遇的共同体很多,在他人引渡的路上,关键是我们能有自渡的意识。我们走进新网师,加入一个个共同体,我们在优秀导师的引领下,进行着各种练习,朝向着自己的专业成长。敲碎自己,从舒适区走出来,我来到课程“人是如何学习的”,尽管是受到郝晓东老师人格魅力及学识魅力的吸引,他对于阅读、写作的阐述,对于学习规律的揭示,对于人的成长路径的解析……都在一定程度上击碎了我的前概念,补充着我的元认知,开始重新出发,但,最终其决定作用的还是我自渡的意识,是它让我坚定地走下去,即使我最终会与庆典擦肩而过,但我自渡过!
郝晓东老师说:你有什么,才能看见什么,决定了你如何理解!做教师,我们再造我身,进行自渡,就是为了汲取我们的“拥有”,如此,我们才能借此表征看我们的职业,理解我们的职业行为,进而修缮我们的教育行为。渡人者必须要自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