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派哲学的发展梳理
(2018-05-23 20:19:47)
标签:
教育阅读生活成长 |
自然派哲学的发展梳理
《苏菲的世界》一学,从走近时的“我是谁?”的疑惑,到走进时屡捧屡言的“不知所云”甚至是上课时的思维不给力,这个课程,我学得力不从心!
好在,我从新教育人尤其是网师人身上学到了一股“啃 ”的精神,也正是这种“啃”,让我对“世界”这块哲学硬骨头如此迷恋,并在走出时收获了自己对教育的信仰萌芽!
如今,当我回过头来,再一次沉浸在《苏菲的世界》时,有多少当初触动心灵的东西又用不同的方式再一次震撼着我,洗涤着我,让我对“世界“欲罢不能,尤其是对“自然派哲学”的情感割舍不下!
再捧“自然派哲学”部分,曾经的模糊不再,它已经清晰地出现在我的眼前和心里!试从以下几个部分简述我的梳理和感悟!
起源源自——好奇!“万物从何而来?”当最早的希腊哲学家从神话的思考模式中走出,开始质疑社会的组成方式并为大自然的变化寻找自然的 或非自然的解释时,我们可以断定,并且十分肯定地认为这些个最早的“质疑者”便是自然派哲学家了!
“水中如何会有活鱼?”“瘠土里如何会长出高大的树木与色彩鲜丽的
花朵?”“女人的子宫里居然会生出婴儿?”……当自然派哲学家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时,他们却发现大自然的形貌不断变化着。“这些个变化是怎么发生的呢?”可以说,越是接近自然,越是眼里有变化,这些哲学家们的好奇越是强烈!
探究方向——大自然!把目光锁定在变化上的哲学家们认定这些变化来自某种物质,甚至他们认为大自然的变化必定是某种基本物质造成的。与此同时,他们开始坚信世上必定有某种“东西”,万物皆由此衍生,并最终回归于此。这时,我们可以说,哲学家们逐渐向自然法则靠拢,并想透过对大自然本身的研究来了解实际的变化过程。所以说,自然派的哲学家们的研究已试图用神话以外的观点来了解周遭发生的变化,这是别于神话理解,宗教理解的一 种全新认识世界的方式。自此,他们开始追究宇宙的起源,并追问万物由什么基因组成。
到了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称古希腊哲学为“自然哲学”!
哲学思想——精彩纷呈!当越来越多的视角开始从神话中走出并愈发关注自然的时候,一大批优秀的自然派哲学家便陆续登上了哲学的历史舞台!
米雷特斯的哲学及观点。泰利斯是自然派的第一位哲学家,他来自希腊,在小亚细亚的殖民地米雷特斯,在长期的游历生活经验尤其是看了尼罗河三角洲上的洪水使得农作物生长的现象,受到启示,得出哲学观点:水是万物之源。安纳克西曼德继泰利斯之后的第二位哲学家,在泰利斯的的认识基础上,他认为形成万物的不一定已经被创造出来的事物,不可能像水那样平常,应该是无以名之的 。我们把他称为“ 无限定者”,可以说,他对自然的探究进一步丰富化和复杂化了!安纳西美尼斯是米雷特斯的第三位哲学家,在泰利斯的启发下,他认为万物之源是空气或气体,并说火是精纯的空气,主张空气是泥土,水,火的源头!
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必定由一种基本物质造成的。米雷特斯的三位哲学家都相信,宇宙间有一种物质是所有事物的源头,尽管他们观点中的这些源头各不相同。但每一个人的观点较前一个人的观点或认识都更深层了一些,前瞻了一些!这就是米雷特斯人的哲学历史,也是自然哲学派的进步所在!
如果说一种事物是由另一种物质造成的,那么就出现了“变化”,那么这种“变化”究竟从何而来?因何而来?之后的自然派哲学家们便走上了探究“变化问题”这一道路!
帕梅尼德斯,希腊殖民地伊利亚一群哲学家中重要的一位。他不相信自己的感官甚至怀疑感官会误导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他想揭穿各种形式的“感官幻象”。当然,他在体认大自然恒常变迁的事实,却无法将这个现象与自己的理智思考对接,最后,他认为理智更重要!所以,他认为世上根本没有真正的变化,没有任何事物可以便成另外一个事物。
若说米雷特斯的哲学家们只是把眼睛放在了自然界中,到帕梅尼德斯这里,他把心也带来了,把理智也带来了!而自然派哲学的理性主义自此拉开了序幕。
赫拉克里特斯,在关于“变化”的问题上的认识与帕梅尼德斯的认识正好相反。他认为恒常变化事实上正是大自然的最基本特征。就如我们常说的“我们从来不会在同一条河里淌过两次”道理一样,而“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讲的也是恒常变化的道理。在他的眼中,我们也可看出世间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并且相互依存的,否则世界也将不复存在。在帕梅尼德斯的理性认识上,赫拉克里特斯找到了一种称之为“普遍的理性”,从而得出万物之源是“上帝”或“理性”的说法。
在“变化”的问题上,帕梅尼德斯与赫拉克里特斯的观点有些南辕北辙,相持不下之时,恩培窦克可里斯出现了。
恩培窦克可里斯,以自己独特的眼光指出了赫拉克里特斯与帕梅尼德斯的根本性的差异——世间只有一种元素的存在。在恩培窦克可里斯的观点中我们可以得出世间只有一种基本物质的观念,无论水或空气都无法独立变成玫瑰或蝴蝶,一句话“大自然不可能只由一种元素组成!”而应该是由“土、气、水、火”四种元素或四根组成。这种认识在很大程度上与安纳西美尼斯的观点有些相似。此外,他还将“物质”与“力量”分开,算是对于现代科学家的探索一个最早的启蒙。
心存万物便眼见万物了吗?在恩培窦克可里斯的哲学思想中,我们不免有些担心这种主观思想的主导对于人类认识世界的生命力有多大!
无独有偶,在恩培窦克可里斯的“四素”研究中,另一位哲学家也对世界组成的唯一性持有怀疑。
安纳萨哥拉斯,与恩培窦克可里斯的认识相似,他也不相信事物是由一种基本物质变成的。他则主张大自然是由无数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所组成,而所有事物都可以分割成更小的部分。我们称安纳萨哥拉斯的学说为“种子”说。这种观点的提出不仅对米雷特斯的哲学家们的观点是一个颠覆,即便是对恩培窦克可里斯来说,也进行了刷新。事实证明,尤其当代科学的发展已显示这种观点的前瞻性。
万物中都含有各物的一部分。从“四种元素”到“微小粒子”或“种子”,
德谟克里特斯,关于“变化”的问题,他既赞成别人的看法——自然界的变化不是因为任何事物真的有所“改变”,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每一种事物都是由微小的积木组成,积木是永恒不变的。我们称这种说法为“原子”论。这种永恒的“原子”论强调在“不可分割”,给今天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其发展也已经证明“不可分割”的不确定性。自然的变化源自它自身,并无其它力量的介入,唯一存在的东西就是原子与虚空,由此看来德谟克里特斯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位唯物论者。
从一种物质到多种元素再到细小微粒,从始基到存在再到结构,自然派哲学家们在好奇的触动下,对于自然组成的研究渐趋精细并接近现代科学的研究水平,当然也是给予未来人类认识自然一个相当可参考的历史资料。
试用表格梳理:
好奇
哲学思潮
始基哲学
米雷特斯哲学
回顾“世界”,再啃“哲学”这块骨头,当自然派哲学家们的思想交织在我的脑与心里结成一张网时,我还是不得要领,或许一生都无法领悟它的精神,唯一欣慰的是可以借来一些哲学的思考方式来应付我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