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备好一堂课?我有5条建议
(2025-07-13 14:54:25)分类: 文章转载 |
李镇西 语文教育研究
之前,有一位叫“茹文”的老师问我:“怎样备好一堂课?”
我首先想到了苏霍姆林斯基讲过的一个真实故事: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上得非常出色。课后,邻校的一位教师对这位历史教师说:“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不过,我想请教您:花了多少时间备这节课?”那位历史教师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身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不知你是否能够理解“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身的时间来备课的”这句话。我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同时阅人无数;生活积累,人生感悟;站在社会的高度看学校,站在人生的高度看课堂;眼观六路都是教育,耳听八方皆为课程……一句话,增强阅历,扩大阅读,就是在为每一堂课做准备。由此可见,备课绝不仅仅是上课前的写教案而已。所以,你也要有“用终身的时间来备课”的理念和行动。在这个前提下,关于如何具体“备好一堂课”,我有5条建议:01. 反复朗读课文或教材内容熟悉教材是备课的前提条件之一,这不是靠看几篇教材就能够完成的。必须朗读!我之所以强调朗读,是因为只有在朗读中才能认真对待每一个字,而不会像默读时那样情不自禁地跳读浏览。正是通过朗读这个“笨办法”,我们可以把教学内容吃透,甚至烂熟于心。我一直到退休前最后一课,还保持着备课时一遍遍朗读课文的习惯,而且每次朗读都能有新发现。不仅语文课如此,其他学科包括理科备课都应该这样。02. 尽可能充分地占有关于教学内容最前沿的研究成果这点我们要向医生学习,我有几个当医生的朋友,他们随时关注国内外关于自己专业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动态。我非常理解,因为他们面对的是生命,必须以极其严谨科学的态度对待每一个患者。而教师面对生命的精神成长,同样应该随时关注所教学科的最新成果。《荷塘月色》可以说是语文教材的“常青树”,我也教过许多遍,但每教一遍,我都要通过大量的报刊和著作索引密切关注有关朱自清的最新史料以及有关他的研究动态。只有这样,一篇课文在教师手中才能举重若轻。就教材讲教材,永远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教师。
前一篇:关于语文教学,我有12条教学主张
后一篇:黄昏星海湾(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