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东关街(四)
标签:
旅游 |
分类: 个人笔记 |
我们走出了艺术气息弥漫的版画小店,拐进了南面的一条街。这条街和清静,也飘逸着淡淡的艺术情调。有报道语:走进一条街,读懂一座城。按理说也确实如此,但是东关街还做不到,当然可能正在完善中。宣传牌应该多设置一些,有代表性的建筑必须有介绍,不仅仅是个简单地“身份证”,而是让它们无声地陈述自己的过往,让整个街区成为一座开放的博物馆。
报道还语:从东关街到港东五街,一个是传统,一个是现代;一个是红色,一个是蓝色,它们似乎在各讲各的故事,但由表及里,不难发现,它们的有机生长蕴含着相同的意义。……“修旧如旧”后的东关街,保持了百年前的街道肌理和院落模式,最大程度还原了东关街建筑的历史风貌。
不错,这次东关街改造工程还是做了最大的努力保留建筑的原貌,只不过给人的感觉大体上还是“焕然一新”。有视频还吐槽很难说是“修旧如旧”,一些有代表性的老店并不是“有滋有味”了。
据说在这个总面积8.13公顷的历史文化街区里,保留有13处不可移动文物和42栋历史建筑、132栋传统风貌建筑,是中式庭院与俄式、日式建筑风格有机融合的集大成。是的,如果你个这方面的一些人,在每座建筑面前驻足观赏,即使是外行,也会约略体会出这座那座建筑的风格和匠心,尤其是它们的年代感。
媒体报道首期开业53家店铺,其中引入了大连首店、城市概念新店31家,seesaw、布兰兔两家则为东北首店。此外还有半宅、背光、不期而遇、大脸猫精酿、猫的天空之城等艺文生活、休闲餐饮各类潮流店铺。看看这些新潮,看来是老街区改造必不可少的。改造,势必有更新的成分,这也是“大势所趋”,尤其是在促进文旅产业发展、提振经济的大背景下,改造工程不可能只是将老建筑戳在那里任其发呆。推陈出新,人们还是能够接受的,只是面对着街区的诸多的新与旧,人们的感受各不相同罢了,那就各取所需好了。
据悉,东关街二期将开放街区的长江路以南剩余区域,计划引入大餐饮,如中餐、烧烤、火锅等,丰富街区整体业态;三期将开放长江路以北区域,街区不可移动文物之一的小岗子派出所旧址就位于这里。三期将以艺术策展中心、高端配套等为主,随着修缮工作的推进,中原书局旧址、东庆泉酒馆旧址、东关理发社旧址、交通旅馆旧址等不可移动文物也将陆续与人们见面。
值得一提的是,街区还将积极进行业态还原和“老字号”的引进。备受关注的“老酒馆”沉浸式演艺剧场、“这里有故事”文化空间正在加紧筹备。此外,街区还将积极探索打造非遗生态空间,重塑曲艺老码头、再现辽南“小天桥”。
哦,我们期待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