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教”的老师有哪些特征和标志?
(2025-03-03 16:46:31)
标签:
教育 |
分类: 校本研训 |
“会教”的老师有哪些特征和标志?
生本教育 2024年12月20日
12:26 广东
位好老师最基本的标志或特征,应该是“会望。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郭思乐教授在生本教育20多年的教学实践研究中,系统指出:
“会教的老师应该是教育的牧者,而不是教学的纤夫。衡量一位老师会教不会教,最重要最核心的是他的课堂教学形态,应当是为了帮助学生发展,而不是系统限制学生能动。他上的课不应带有太多繁重琐细复杂的外部审核标准、外在评判指标、外界考量规范,而应当是学生整体的、主观的、慧悟的、真情实感的一个集体学习活动舞台”“一位老师会不会教,应该有且仅有一条最重要的标准或形态:他的学生好学乐学,他的学生主动能动!其最终极、最直观的日常教学可见形态,一句话言之:学生爱上课,学生爱学科;也即爱他上的课堂,爱他教的学科。这是‘会教’的老师最根本的职责及能力特征,甚至可以说没有之一!”“会教”的定义是什么“会教”是一种艺术。技术容易学,艺术无止境。因为易学,人们常会停滞不前;因为无止境,所以不管作为学生还是老师都要不断的反思、探索和完善。1.会教需要高超的教艺
“会教”是从教育过程中针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来说的,需要教师创设适宜的环境氛围,用恰当的手段,实现最好的效果。这就向教师提出了“会教”的要求:应充分展示教师高超的教学技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根据内容及学生基础采取适合学生的恰当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学得有趣、轻松、高效。
2.会教必须要以学定教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应以“学”定“教”。即以学生学什么来决定教师教什么、怎么教。而不是以“教”定“学”,这才是以学习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目标是可以被预设的,但不是一定要达成的。老师只要在课前分析好学生的学习起点,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实现学力的增长,这堂课就是成功的。
3.教会不能沦为知识灌输
“教会”为目的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如果教会的目的仅是为了学会,那么教师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课堂教学常常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部分老师甚至干脆用教师的“讲”来取代学生的“学”。因此,以教会为目的的教学往往会沦为简单的知识灌输,根本谈不上能力的培养提高和素质的全面发展。4.会教一定要落实教会
有些教师在评定优质课等选拔性教学活动过程中,可能会设计出所谓精彩的课堂教学。但从学生实际的学来讲,其实并没有达到真正的学会。表面的热热闹闹掩盖不住实际的空空洞洞。所以,会教一定要落实到教会上来,因为教师的“会教”是在学生的“学好学会”中得到落实和体现的。教师的一切教学工作,都要围绕“教好教会”“学好学会”的总目标来谋划、来开展。既要在教的层面修炼到会教,又要在学的层面达到教会。
前一篇:优生自我突破的二十条学习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