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评课的六个方向
(2024-04-18 17:52:59)
标签:
教育 |
分类: 校本研训 |
新课程标准下评课的六个方向
评课的核心目标是聚焦核心素养、课程内容和单元整体教学的展现,挖掘课堂的深层价值,推动新时代课堂建设,确保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得以落实。具体而言,新课程标准下的评课可以从以下六个维度进行。
1
课堂结构是教师教学理念、策略和实施路径的集中体现,其科学性和合理性对学生知识吸收和转化具有决定性影响。评课应从课堂建构切入,深入剖析课型特点,评估导入、展开、实践、运用、迁移和拓展等环节的设置是否合理,是否能体现课型特色和单元大概念体系的整体性。同时,关注各活动环节的关联性和递进性,确保教学活动高效互动,系统性地导向同一教学目标。
2
每一堂课都是教师心血的结晶,蕴含着无数教学智慧的闪光点。评课过程中,我们应细心捕捉并记录这些精妙之处,如教学片段的精彩呈现、教学技巧的灵活运用、启发引导的巧妙手法等。这些亮点不仅是对执教者教学智慧的肯定,也为其他教师提供了具有借鉴性和前瞻性的参考,有助于提升本学科的教学水平。
3
通过积极寻找改进点,教师可以共同探讨和研究,一课多磨,一课多上,寻找最佳的处理方法和改进策略。这种开放与合作的态度,有助于教师共同成长,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有效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4
我们应当珍视这些疑问,将其一一记录下来,作为本学科教研的深入反思与探讨的起点。这种质疑与探索的精神,是推动教学不断进步的重要动力。通过与执教者的交流和课堂调研,我们可以从多维度审视教学,建立新的认知,创新教学模式。
5
同时,评感悟之处更是激发教师教学热情和创新精神的源泉。它提醒我们,教学不仅是教书育人的过程,更是与学生共同成长、探索未知的旅程。
6
评课教师不妨从这些方面设想:首先,在重新设计课堂结构时,注重各环节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精心设计课堂高潮部分,使学生能够深入思考和讨论,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其次,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设计相应的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技能。此外,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和重新组织。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兴趣爱好,调整教学内容的难度和深度,使其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同时,注重跨学科知识的融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
通过这整个设计重构课程的过程,我们不仅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教学优势和不足,还能在不断尝试和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助力新课标核心素养和整体单元教学的落地,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实际教学中的挑战,推动我们不断进步,成为更加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新课程标准下的评课是一个深度反思与学科课堂效率提升的综合过程。每一次的评课都是对教师个人教学理念的一次深刻检验和必要的更新,同时也是对教学方法与策略的一次严格审视和及时升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细致地评价课堂教学的结构、亮点、不足以及存在的疑问,还需要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行深层次的反思和结构性的重构。同时,评课活动能够有效地引导一线教师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教学和研究中,鼓励他们更多地深入课堂,亲身体验和解决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这种基于实践的研究不仅能够增强教师的研究能力和实践技巧,还能激发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探索和解决课堂教学中的真实问题。因此,评课活动不仅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催化剂,更是提升教育教学整体水平的重要手段。
作者: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春华学校
(所属项目:湖南省新时代基础教育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3—2025)高中名校长——初中骨干校长工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