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程的单元学历案怎么设计?
(2023-12-03 15:59:46)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辅导 |
编者按
新课程需要新教学,新教学第一步需要新教案。“双新”实施背景下,写好“新教案”就是搞好“新教学”的关键一环,也是新课程顺利推进中的重要抓手。那么,新教案到底怎么新?指向核心素养的教案,到底怎样写?教师如何开发单元学历案来替代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案?2022年10月18日,由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成都市高新教育文化体育局和成都市高新教育发展中心承办、中国教研网支持的“聚焦单元教学 优化教学结构——‘双新’背景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论坛”在成都举行,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崔允漷带来了讲座——《单元学历案:做的对,用的好》。
以下内容整理自崔教授的讲座,有删减。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崔允漷
崔允漷教授围绕问题“如何设计指向核心素养的单元学历案?”,详细拆解了基于新课程的“新”教案设计的六大难点,为加强育人导向的教学专业实践提供思考。
难点1:如何规划一个学期的单元
规划流程遵循以下四个步骤:一看教材目录,二对课标学业质量,三定单元数及课时,四命好单元名称。要基于大任务、大问题和大观念,根据核心素养目标、学情、时间、资源、教师意愿与能力来设计教材主题和确定单元组织者。
难点2:如何建构单元学历案文本
单元学历案是教师为学生学好教材、以单元为单位开发的一种助学方案或支架,包括单元名称与课时、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学习过程(含资源与建议)、作业与检测、学后反思六个要素。
设计单元学历案有几项关键技术:单元学习目标需要依据学业质量编制,要“看得见”核心素养的落实;评价任务的设计要先于学习过程,以便达成教学评的一致性;学习过程的设计需要体现进阶性、结构化与实践性特征;作业与检测的设计需要体现整体性、校本化以及与目标的匹配度;学后反思是单元学历案的重点,教师需要对照素养目标,按反思的层级设计好学后反思的路径或支架,引导学生实现教下去的是知识,留下来的是素养。
难点3:如何设计单元大挑战(任务或问题)
实质:一个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或任务,包含“知识整合+问题解决”
功能:学习诱因;整体感知;任务驱动;一以贯之
示例:新学期伊始,邀请新伙伴来你“家”做客吧!无论现实生活中的自己的家,还是网络上的虚拟的,都可以是你畅所欲言的场所。说家“家”庭的亲情,说小学师生的情谊,说小学语文的学习情况,说对未来的打算......现在就让我们给新同学写一份邀请函吧!
难点4:如何确定与续写单元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中的相关要求、学情及相关资源
“三维叙写”句法:通过......(过程与方法),说出/理解/简述.....(知识与技能),编制/制作/形成......(关键能力与价值观念)
技术规范:1. 指期望的学习结果,主语必须是学生,不能是教师;2. 要有3-5条明确的素养指向,看得到“目的地”的形象;3.
难点5:如何设计评价任务
逆向设计:目标→评价任务→学习过程。评价任务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便于实现教、学、评一致的教学
单元评价任务与课时评价任务也有大小与层级关系。评价任务设计必须保证与目标的匹配,要与学科典型学习方式相匹配,同时综合考虑时间、资源、环境、学情等因素。同一目标可设计多种评价任务供学生选择,以适应不同学生的认知风格与认知水平。
难点6:如何设计学后反思
为什么学后反思是重点?因为,只有经过学后反思,才能悟出整个核心素养,才能养成必备品格,才能养成必备品格,才能够具有关键能力。学后反思不是课后作业、可有可无,而是学习过程的组成部分、重要的学习经验。
反思功能:教下去是知识,留下来是素养。反思什么:立足内容策略,看见素养目标。怎样反思:符合学生认知,提供支架路径。如何呈现:定位学习指南,突出简洁美观。如何使用:重视社会建构,落实反思交流。
最后,崔允漷教授还介绍了单元学历案教学实践模型,以及“教师怎么做”和“学生怎么用”的技术方法。
观看完整视频,更多精彩内容,等你阅见。
内容来源:2022年10月18日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聚焦单元教学 优化教学结构——‘双新’背景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