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
淋漓清雨洗湖天,六桥三堤迷翠烟。
驼岭逐群携吴越,鳞波荡远拱杭湾。
游船闲载初夏至,彩伞争擎菡萏妍。
雾漫雷峰雷隐隐,云播晚钟晚乾乾。
大约十点多,就完成了飞来峰好灵隐寺之游,效率还是挺高的!匆匆往景区外边走,到了出口附近也有景色可以欣赏:各式古典建筑,小型园林……按照指示牌,找到了我下车的附近的车场——通过地下车场的7路车的站闸门,又走到了地面上,正好有一辆7路车待发。太好了,收起雨伞蹿了上去,一会就发车了。“修仙得道”的我在车上沉静了不多时,就到了岳飞庙了。
下车了,雨还没有停。公交车是停在路南,岳飞庙是在路北。往前面走了一小段,才看见庄严的岳飞庙。这之前,还路经一个“素竹园”,进去看看,空无一人,拍了两张照片,就连忙退了出来——抓紧时间看岳飞庙啊!可是第二天,春玲和小彩竟然像模像样地游览了此处,而忽略了重要景点。
拍完岳飞庙,稍往前走过一处建筑(好像是卖特产的和餐饮的),眼前就开阔起来,也就是在岳飞庙的正对面,别有景观!牌楼,雕像,水榭楼台,烟雨中的西湖!牌楼和雕像都是岳飞的,和对面的岳飞庙肃然相对,在美丽的湖畔,矗立着一个美好的形象,树立着一种美好的灵魂!
再往湖边走,蓦地发现了一块大石牌,上书“曲院风荷”!这可是西湖大景观,得来全不费工夫!脚步也不由得移了过去……
先“浏览”了一番“曲院风荷”的码头的景象,东面浓阴处就是苏堤的北入口。雨淅淅沥沥,我走进了“曲院风荷”的入口。游人不是很多,但是哪里都有,似乎是一种自然的分配。进入景区的必经之路是“九曲廊桥”,“廊桥”两侧游鱼戏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这令我到底”来到江南了!现如今,这种景象北方也可以经常见到了,尤其是北方的南方——大连。
穿过了“芙蕖水馆”,又走上了南行而东折的木“廊桥”(入口处的是石桥,石板桥面,木扶手),让你顺势进入了“曲院风荷”公园——一个“半岛”。里面竹木茂密,担心“顺其自然”地走下去浪费体力,于是就看了几次导航图。这样,尽管小路“阡陌交通”,纵横如网,但是我的大方向始终是朝着苏堤。事先没想到公园这么大,计划着都到苏堤南端再顺原路返回,或者从杨公堤返回,去岳飞庙。然而一进来就“寻寻觅觅”,根本不能快步如飞。
说起“曲院风荷”,还真是不简单,资料显示它别有来历:
它位于西湖西北角,素以湖景、荷景著称。据记载,宋代洪春桥畔有一处官家酿酒作坊,每逢夏日熏风吹拂,荷香与酒香四溢,令人陶醉,人们称之为“麯院荷风”。清代,酒坊关闭,康熙游湖时将“麯”字改成为“曲”,易“荷风”为“风荷”。 如今曲院风荷景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拓建,成为占地420余亩以荷文化、酒文化为主题的大型园林。全园分为岳湖、竹素园、风荷、曲院、滨湖密林等5个景区。园内亭、台、楼、榭布局典雅,荷花池面约占38亩,种有红莲、白莲、重台莲、洒金莲、并蒂莲等珍稀名贵品种,成了我国赏荷的佳地。
曲院最为精采处在风荷景区,宁静的湖面上,分布着红莲、白莲、重台莲、洒金莲、并蒂莲等等名种荷花。莲叶田田,菡萏妖娆,清波照红湛碧。从水面造型各异的小桥上且行且看,人倚花姿,花映人面,人、花、水、天,相融,相亲,相恋,悦目,赏心,销魂。
夏日清风徐来,荷香与酒香四下飘逸,游人身心俱爽,不饮亦醉。南宋画家马远等品题西湖十景时,把这里也列为“十景之一”。后来院颓塘堙,其景遂废。清朝康熙皇帝南巡杭州,题写西湖十景景名时,就把这个久废的旧景移至苏堤的跨虹桥畔,亲书“曲院风荷”四字,立碑建亭。曲院风荷,以夏日观荷为主题,承苏堤春晓而居西湖十景第二位。麯院原是南宋朝廷开设的酿酒作坊,位于今灵隐路洪春桥附近,濒临当时的西湖湖岸,近岸湖面养殖荷花,每逢夏日,和风徐来,荷香与酒香四处飘逸,令人不饮亦醉。南宋诗人王洧有诗赞道:“避暑人归自冷泉,埠头云锦晚凉天。爱渠香阵随人远,行过高桥方买船。”后曲院逐渐衰芜,湮废。清康熙帝品题西湖十景后,在苏堤跨虹桥畔建曲院风荷景碑亭。遗留下来的,只不过是一处小小庭院,院前湖面小小荷花一片而已。近年经过扩建,现在的曲院风荷起自跨虹桥畔的碑亭,沿岳湖、金沙港直达卧龙桥外的郭庄,迤逦数里,建成岳湖、竹素园、风荷、曲院、湖滨密林区5个景区,面积达426亩,成为西湖环湖地区最大的公园。东接岳湖,南邻郭庄,北接竹素园、植物园、岳飞墓庙,既是观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夏游名园,也是西湖北线热点游览区。
5月中旬,初夏季节,我来得还是时候,但是莲叶稀少,只有几处水湾聚集了一些,根本不能“接天”,荷花也没有开放,不见其“映日”。
“曲院风荷”还是别有天地的,我一路绕来绕去,曲折前行,陆陆续续也欣赏到几处景观,而且有似于古迹,只是没来得及弄清名堂。
此时已经11时多了,看到桥上有人休息,我也觉得该吃点东西了。就是一个健康的人,这么陆续地行走,可能也累了,更何况是一个肺部发炎的老人呢!
只吃了飞机上发的小面包,大概还有一块饼干,喝点矿泉水,就算补充了能量——实在没有什么胃口!在桥上,可以眺望湖面和远山,湖应该是里西湖。
稍事休息,就起身上了苏堤。无论是湖岸,无论是公园,无论是长堤,到处是浓浓的绿荫。特别是傍湖的岸边,更是杨柳依依。凭几十年的人生见识和感受,我觉得杨柳与水特别和谐:有了水,再加之杨柳相依,则特别有风姿,有情调,可谓“诗情画意”,令人陶醉。在这样的所在坐上小半天,怎能不心旷神怡!这样的环境,适合垂钓,适合谈情说爱,适合吟诗作画,适合陶醉于大自然……杨柳与水,无疑是“天仙配”啊!这,可能是大多是人的直觉吧?
说起柳树,一些人会联想起它的飞絮,让人过敏等等,而在古代文人眼里,飞絮是何等的有诗情啊!苏轼在《东栏梨花》这首七言绝句中写到:“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又是苏轼的(《蝶恋花·春景》);还有“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晴栏看尽柳花飞,一段风情不自持”,“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苏东坡纪念馆是一座襟湖傍堤的名人纪念馆,与章太炎纪念馆、张苍水祠、太子湾公园隔路相望——这几个纪念馆至少也应该“到此一游”,可是我实在没有力气,只得作罢!
出了苏轼纪念馆,前面“豁然开朗”:终于走到了苏堤的南端,完成了这次“长征”!自觉不能按计划返回了,虽然才13时多。
苏堤的南入口,是一方小广场,设有苏堤石碑,还有苏轼的雕像,凝望着他当年“主抓”的利国利民的大工程——苏堤。
雨好像越下越大,眼前便是南山路,地图上看到过的,应该距离宾馆不太远。冒雨又看了一下公交线路,发现有31路车和4路车能够到达宾馆附近。但是在哪一侧等车却难住了我。先后问了几个人,方向倒是搞清楚了,而站点还是看不到。于是决心往东面走,看到了一个小店,便向年轻的女主人打听,她很热情地给我指路——还要再往东面走走。无意间,迷蒙雨雾中竟然发现了雷峰塔近在咫尺!而我,实在没有勇气(力气)进去了。后来还得知,净慈寺(南屏晚钟)就在身后面!唉。两大景点,只能眼睁睁地错过了!现在,什么也比不上回去休息重要!
还好,雷峰塔和南屏晚钟两个景点春玲和小彩替我游览了,还聆听了大钟的鸣响——“声名远扬”!
找到了4路车站点,刚才被我问路的一位中年男子也来此候车(他当时也在找这个站点,好像是务工人员)。乘4路车,大概4站,到了吴中广场北路下车,发现并不能“直达”宾馆,而且也不是很近。根据地图拐进一条公路,右手就是银泰百货,而前方就是西湖大道,应该没错!
然而这时手机地图又不太明朗了,前面不远有一条小路——红门局路,我不熟悉,也不敢走,实在无奈,只得叫住一位戴眼镜的小伙子,请他帮我调出了导航——嗨,原来宾馆就在银泰百货的右手一侧:拐进
红门局路,再右拐进定安路,往南走不远就是了!
湿漉漉地返回了宾馆,舒了一口气!春玲和小彩还没有回来,此时才过14时。今天的效率还是蛮高的,尽管都是走马观花,但是先后打卡了几个主要景点,如果连雷峰塔和净慈寺也算上,那就有西湖十景中的五个了!这还没有算西湖的新十景中的飞来峰、灵隐寺等。
睡一小会,16时多春玲她们联系我了,问吃什么。我只想吃面包,昨天的面包开了我的胃口。后来她们还真的买到了面包,我吃得比较舒服。
她们的效率却很低,在“钱王祠”花了较多的时间。
春玲发烧了,嗓子疼,也需要服用阿莫西林。我们昨天去药店,店员告知处方药需凭处方购买!药不够了,在大清谷时春玲就劝我在那里买一盒。后来想到了可以网购试试,让陶陶一试,果然可以,就是需要告知病情,人家开出电子处方即可。很快药就送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