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晓宁
晓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9,514
  • 关注人气:6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西湖(三)

(2023-06-20 18:35:03)
标签:

旅游

分类: 个人笔记
                       西湖  
  淋漓清雨洗湖天,六桥三堤迷翠烟。

  驼岭逐群携吴越,鳞波荡远拱杭湾。

  游船闲载初夏至,彩伞争擎菡萏妍。    

  雾漫雷峰雷隐隐,云播晚钟晚乾乾。

  大约十点多,就完成了飞来峰好灵隐寺之游,效率还是挺高的!匆匆往景区外边走,到了出口附近也有景色可以欣赏:各式古典建筑,小型园林……按照指示牌,找到了我下车的附近的车场——通过地下车场的7路车的站闸门,又走到了地面上,正好有一辆7路车待发。太好了,收起雨伞蹿了上去,一会就发车了。“修仙得道”的我在车上沉静了不多时,就到了岳飞庙了。
  下车了,雨还没有停。公交车是停在路南,岳飞庙是在路北。往前面走了一小段,才看见庄严的岳飞庙。这之前,还路经一个“素竹园”,进去看看,空无一人,拍了两张照片,就连忙退了出来——抓紧时间看岳飞庙啊!可是第二天,春玲和小彩竟然像模像样地游览了此处,而忽略了重要景点。
  拍完岳飞庙,稍往前走过一处建筑(好像是卖特产的和餐饮的),眼前就开阔起来,也就是在岳飞庙的正对面,别有景观!牌楼,雕像,水榭楼台,烟雨中的西湖!牌楼和雕像都是岳飞的,和对面的岳飞庙肃然相对,在美丽的湖畔,矗立着一个美好的形象,树立着一种美好的灵魂!
游西湖(三)

游西湖(三)

 游西湖(三)

 

游西湖(三)
游西湖(三)
游西湖(三)



游西湖(三)游西湖(三)

游西湖(三)

   再往湖边走,蓦地发现了一块大石牌,上书“曲院风荷”!这可是西湖大景观,得来全不费工夫!脚步也不由得移了过去……
  先“浏览”了一番“曲院风荷”的码头的景象,东面浓阴处就是苏堤的北入口。雨淅淅沥沥,我走进了“曲院风荷”的入口。游人不是很多,但是哪里都有,似乎是一种自然的分配。进入景区的必经之路是“九曲廊桥”,“廊桥”两侧游鱼戏莲,江南可采莲,莲叶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这令我到底”来到江南了!现如今,这种景象北方也可以经常见到了,尤其是北方的南方——大连。


游西湖(三)

游西湖(三)



游西湖(三)

游西湖(三)
       穿过了“芙蕖水馆”,又走上了南行而东折的木“廊桥”(入口处的是石桥,石板桥面,木扶手),让你顺势进入了“曲院风荷”公园——一个“半岛”。里面竹木茂密,担心“顺其自然”地走下去浪费体力,于是就看了几次导航图。这样,尽管小路“阡陌交通”,纵横如网,但是我的大方向始终是朝着苏堤。事先没想到公园这么大,计划着都到苏堤南端再顺原路返回,或者从杨公堤返回,去岳飞庙。然而一进来就“寻寻觅觅”,根本不能快步如飞。
      说起“曲院风荷”,还真是不简单,资料显示它别有来历:
     位于西湖西北角,素以湖景、荷景著称。据记载,宋代洪春桥畔有一处官家酿酒作坊,每逢夏日熏风吹拂,荷香与酒香四溢,令人陶醉,人们称之为“麯院荷风”。清代,酒坊关闭,康熙游湖时将“麯”字改成为“曲”,易“荷风”为“风荷”。 如今曲院风荷景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拓建,成为占地420余亩以荷文化、酒文化为主题的大型园林。全园分为岳湖、竹素园、风荷、曲院、滨湖密林等5个景区。园内亭、台、楼、榭布局典雅,荷花池面约占38亩,种有红莲、白莲、重台莲、洒金莲、并蒂莲等珍稀名贵品种,成了我国赏荷的佳地。 
      曲院最为精采处在风荷景区,宁静的湖面上,分布着红莲、白莲、重台莲、洒金莲、并蒂莲等等名种荷花。莲叶田田,菡萏妖娆,清波照红湛碧。从水面造型各异的小桥上且行且看,人倚花姿,花映人面,人、花、水、天,相融,相亲,相恋,悦目,赏心,销魂。 夏日清风徐来,荷香与酒香四下飘逸,游人身心俱爽,不饮亦醉。南宋画家马远等品题西湖十景时,把这里也列为“十景之一”。后来院颓塘堙,其景遂废。清朝康熙皇帝南巡杭州,题写西湖十景景名时,就把这个久废的旧景移至苏堤的跨虹桥畔,亲书“曲院风荷”四字,立碑建亭。曲院风荷,以夏日观荷为主题,承苏堤春晓而居西湖十景第二位。麯院原是南宋朝廷开设的酿酒作坊,位于今灵隐路洪春桥附近,濒临当时的西湖湖岸,近岸湖面养殖荷花,每逢夏日,和风徐来,荷香与酒香四处飘逸,令人不饮亦醉。南宋诗人王洧有诗赞道:“避暑人归自冷泉,埠头云锦晚凉天。爱渠香阵随人远,行过高桥方买船。”后曲院逐渐衰芜,湮废。清康熙帝品题西湖十景后,在苏堤跨虹桥畔建曲院风荷景碑亭。遗留下来的,只不过是一处小小庭院,院前湖面小小荷花一片而已。近年经过扩建,现在的曲院风荷起自跨虹桥畔的碑亭,沿岳湖、金沙港直达卧龙桥外的郭庄,迤逦数里,建成岳湖、竹素园、风荷、曲院、湖滨密林区5个景区,面积达426亩,成为西湖环湖地区最大的公园。东接岳湖,南邻郭庄,北接竹素园、植物园、岳飞墓庙,既是观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夏游名园,也是西湖北线热点游览区。
   5月中旬,初夏季节,我来得还是时候,但是莲叶稀少,只有几处水湾聚集了一些,根本不能“接天”,荷花也没有开放,不见其“映日”。
游西湖(三)
      “曲院风荷”还是别有天地的,我一路绕来绕去,曲折前行,陆陆续续也欣赏到几处景观,而且有似于古迹,只是没来得及弄清名堂。


游西湖(三)
游西湖(三)
          

游西湖(三)


游西湖(三)

游西湖(三)

   看到了“风荷御酒坊”。酒坊的院子里有一组雕像:几个壮汉打着锦旗广告,还有另外几个壮汉正在酿酒。对面,一些大官摸样的人正对着酒坛指手画脚。旁边,一个侍女正端着一杯醇香可口的美酒递给大官。另一边,一群乐队吹着曲子,敲着快板,正在演奏呢。有几个游客在此拍照留念。 

游西湖(三)
游西湖(三)
游西湖(三)



游西湖(三)

         顺路向东行,见到“玉带晴虹”古桥桥栏。抬头一望,现在的“玉带晴虹”就在前方!

游西湖(三)
游西湖(三)


游西湖(三)
         过了“玉带晴虹”桥,就是苏堤了。但是你在桥上很难看到苏堤——绿树掩映!
       此时已经11时多了,看到桥上有人休息,我也觉得该吃点东西了。就是一个健康的人,这么陆续地行走,可能也累了,更何况是一个肺部发炎的老人呢!
      只吃了飞机上发的小面包,大概还有一块饼干,喝点矿泉水,就算补充了能量——实在没有什么胃口!在桥上,可以眺望湖面和远山,湖应该是里西湖。
       稍事休息,就起身上了苏堤。无论是湖岸,无论是公园,无论是长堤,到处是浓浓的绿荫。特别是傍湖的岸边,更是杨柳依依。凭几十年的人生见识和感受,我觉得杨柳与水特别和谐:有了水,再加之杨柳相依,则特别有风姿,有情调,可谓“诗情画意”,令人陶醉。在这样的所在坐上小半天,怎能不心旷神怡!这样的环境,适合垂钓,适合谈情说爱,适合吟诗作画,适合陶醉于大自然……杨柳与水,无疑是“天仙配”啊!这,可能是大多是人的直觉吧?
     说起柳树,一些人会联想起它的飞絮,让人过敏等等,而在古代文人眼里,飞絮是何等的有诗情啊!苏轼在《东栏梨花》这首七言绝句中写到:“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又是苏轼的(《蝶恋花·春景》);还有“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晴栏看尽柳花飞,一段风情不自持”,“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游西湖(三)

苏堤是连接西湖南北的通道。资料显示:苏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全长近三公里,它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构筑而成的。后人为了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将它命名为苏堤。长堤卧波,连接了南山、北山,给西湖增添了一道妩媚的风景线。南宋时,苏堤春晓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称之为“六桥烟柳”而列入钱塘十景,足见它自古就深受人们喜爱。苏堤望山桥南面的御碑亭里立有康熙题写的“苏堤春晓”碑刻。苏堤两旁遍植桃柳,四季景色各异,每逢阳春三月,柳树成烟,掩映湖面,风趣横生。有诗为证:树烟花雾绕堤沙,楼阁朦胧一半遮。苏堤由南而北有映波桥、锁澜桥、望山桥、压堤桥、东浦桥和跨虹桥六座桥,杭州人将这六座桥俗称为“六吊桥”,民间有“西湖景致六吊桥,一株杨柳一株桃”的歌谣。解放后六桥重新加固并拓宽,桥栏杆全部采用青田雕刻民族形式图案,保持古桥原有风貌。

苏堤旁遍种花木,有垂柳、碧桃、海棠、芙蓉、紫藤等四十多个品种。漫步在堤上,新柳如烟,春风骀荡,好鸟和鸣,意境动人,故称之为“苏堤春晓”。寒冬一过,苏堤犹如一位翩翩而来的报春使者,杨柳夹岸,艳桃灼灼,更有湖波如镜,映照倩影,无限柔情。最动人心的,莫过于晨曦初露,月沉西山之时,轻风徐徐吹来,柳丝舒卷飘忽,置身堤上,勾魂销魂。每当春风吹拂,苏堤上杨柳吐翠,艳桃灼灼,长堤延伸,六桥起伏。晨曦初露时,湖波如镜,桥影照水,鸟语啁啾,柳丝舒卷飘忽,桃花笑脸相迎。置身堤上,湖光胜景如画图般展开,多方神采,万种风情,任人领略。 苏堤与白堤、杨公堤并称为西湖三堤,更是西湖十大美景之首。

上了苏堤,只觉得桥多,有道是“苏堤六桥”,从南向北依次是:映波桥、锁澜桥、望山桥、压堤桥、东浦桥和跨虹桥,因为掩映在垂柳、香樟等树林之中,本身是景,所以构成了钱塘十景之一的“六桥烟柳”。

我是从“玉带晴虹”插到苏堤上的,也就是东浦桥的南端,方向是由北向南,起点是压堤桥。

游西湖(三)游西湖(三)


游西湖(三)

游西湖(三)

游西湖(三)
游西湖(三)

游西湖(三)

游西湖(三)
         三潭印月”只能望上几望,它是一个小岛,必须乘船才能过去,而且白天也看不到映月的景象。实际上,“曲院风荷”也好,“苏堤春晓”也罢,还有诸如“平湖秋月”、“断桥残雪”“雷峰夕照”等等,都是特定的季节或特定的时间的美景,不是平常能够欣赏到的,平常也就是平常的景象。人们分别把它们赋予了美好的名称,一方面是发现了它们的“最美”时刻,一方面也是与人们的欣赏心境大有关系。
游西湖(三)
游西湖(三)

  过了三座名桥,只剩一个映波桥了,但是还没有看到苏堤尽头。苏堤两侧都是绿树掩映着荡漾的碧波,在缝隙中闪烁着……还没有走到南端,真长啊!后来才知道,苏堤有3公里长!“柳暗花明又一村”——“花港观鱼”出现在眼前!不虚此行,光是苏堤就有三大景观,其中两个还位列第一、第二!

  花港观鱼地处西湖西南,三面临水,一面倚山。是一个占地300余亩的大型公园。西山大麦岭后的花家山麓,有一条清溪流经此处注入西湖,故称花港。南宋时,内侍卢允升在花家山下建造别墅,称“卢园”,园内栽花养鱼,池水清冽、景物奇秀。以后,卢园荒废,此景亦衰。清康熙南巡时,在苏堤映波桥和锁澜桥之间的定香寺故址上,重新砌池养鱼,筑亭建园,勒石立碑,题有“花港观鱼”四字。南宋时有一条小溪从花家山经此流入西湖,这条小溪就叫花溪。当时,内侍官卢允升在花溪侧畔建了一座山野茅舍,称为“卢园”。园内架梁为舍,叠石为山,凿地为池,立埠为港,畜养异色鱼类,广植草木。因景色恬静,游人萃集,雅士题咏,被称为“花港观鱼”。花港观鱼公园位于苏堤南段以西,在西里湖与小南湖之间的一块半岛上。时称卢园又以地近临花家山而名“花港”。期间宫廷画师创作西湖十景组画时将它列入其中,由此而名声远扬。古时这里只有一池、一碑、三亩地。后经扩建,全园面积近三百亩。今日的花港观鱼是一座占地二十余公顷的大型公园,微风过处,沿池岸花木落英缤纷,飘浮于水面,好一幅“花著鱼身鱼嘬花”的动人画图,无人不起羡鱼之情。

  康熙三十八年,玄烨驾临西湖,题书花港观鱼,刻石碑建于鱼池畔。后来乾隆下江南游西湖时,又有诗作题刻于碑阴。碑分为阳文和阴文双面,是康熙和乾隆祖孙两个皇帝分别题的字,这在我国碑林史中仅此一块。乾隆做诗有:“花家山下流花港,花著鱼身鱼嘬花”之语。

  小型公园我都走不起,何况是大型公园!尝试着往里面走了一下,主要还是“观鱼”,而里面奇石古树,根本看不到深处,我连忙退了出来。节省体力,游完苏堤!“花港观鱼”的南面、苏堤的西侧就做“小南湖”,顺着苏堤南行就能欣赏到。

  还是什么“花港观鱼”,什么都是匆匆一瞥,是否留下印象,就靠大脑的本能了!一双眼睛不停地“拍摄”,远近高低,各不相同,尽管贪婪地“尽收眼底”,匆促之间,也很难分清主次。当然,在大的方面,还是凭我的见识和喜好分清了主次,重点还是比较突出的。有的虽然很重要,但是碍于时间紧,身体弱,也只能短时间地看看了,哪里来得及仔细欣赏,慢慢品味,潜心体验呢!

游西湖(三)


游西湖(三)



游西湖(三)
游西湖(三)

游西湖(三)

游西湖(三)
游西湖(三)
         来到了映波桥!本来是苏堤第一桥,而我是反向走的,于是映波桥就成了最后一桥了。往前又走了不算短的路,才是苏轼纪念馆了——这个我事先看了地图,知道这是苏堤的最后一站了。
      苏东坡纪念馆是一座襟湖傍堤的名人纪念馆,与章太炎纪念馆、张苍水祠、太子湾公园隔路相望——这几个纪念馆至少也应该“到此一游”,可是我实在没有力气,只得作罢!
   纪念馆于1989年建成开放,占地4200平方米,建筑面积550平方米,由主楼展厅、碑廊、百坡亭、酹月轩等组成,粉墙黛瓦、玲珑可人。馆区曲径通幽,竹影婆娑,一尊苏东坡石雕像,立于苏堤入口左侧,衣袂飘然,昂首云外,仿佛还在与杭城百姓诉说着眷眷情愫。

纪念馆主建筑为一幢翘角飞檐的二层仿清楼阁式建筑。红窗白墙,清凌方正。楼前广场玉兰树下屹立着苏东坡的全身塑像,高3米,用花岗岩雕刻而成。苏东坡纪念馆由庭院、两层楼展厅、东坡世苑三部分组成。一楼展出了苏东坡家谱、年表和生平介绍,突出反映了苏东坡两次来杭担任地方官的政绩及其在杭的文学艺术成就;二楼展出了苏东坡的诗文著作、书画手迹复制品及当代书画名家以苏东坡诗为题材而创作的书画作品等。整座展厅融书画、楹联、像碑为一体、并配以古筝弹唱。后院的东坡艺苑内,陈列着苏东坡书画的拓片、复制品及诗意画等,可供游人参观与选购。碑廊中陈列了他那首著名的《赤壁赋》和《游虎跑泉水》等40件书法精品,还有《三苏图》,《修竹图》,《自画像》三件作品。在陈列上,突破一般人物纪念馆图片加文字的模式,引进全新的高科技手法,采用了水墨动画、动态灯箱、配乐诗朗诵等一系列动态陈列方式,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游西湖(三)
游西湖(三)

游西湖(三)

游西湖(三)

游西湖(三)

游西湖(三)

游西湖(三)


游西湖(三)
        
     出了苏轼纪念馆,前面“豁然开朗”:终于走到了苏堤的南端,完成了这次“长征”!自觉不能按计划返回了,虽然才13时多。
      苏堤的南入口,是一方小广场,设有苏堤石碑,还有苏轼的雕像,凝望着他当年“主抓”的利国利民的大工程——苏堤。
      雨好像越下越大,眼前便是南山路,地图上看到过的,应该距离宾馆不太远。冒雨又看了一下公交线路,发现有31路车和4路车能够到达宾馆附近。但是在哪一侧等车却难住了我。先后问了几个人,方向倒是搞清楚了,而站点还是看不到。于是决心往东面走,看到了一个小店,便向年轻的女主人打听,她很热情地给我指路——还要再往东面走走。无意间,迷蒙雨雾中竟然发现了雷峰塔近在咫尺!而我,实在没有勇气(力气)进去了。后来还得知,净慈寺(南屏晚钟)就在身后面!唉。两大景点,只能眼睁睁地错过了!现在,什么也比不上回去休息重要!
      还好,雷峰塔和南屏晚钟两个景点春玲和小彩替我游览了,还聆听了大钟的鸣响——“声名远扬”!
游西湖(三)

游西湖(三)
游西湖(三)
游西湖(三)

游西湖(三)

游西湖(三)

      找到了4路车站点,刚才被我问路的一位中年男子也来此候车(他当时也在找这个站点,好像是务工人员)。乘4路车,大概4站,到了吴中广场北路下车,发现并不能“直达”宾馆,而且也不是很近。根据地图拐进一条公路,右手就是银泰百货,而前方就是西湖大道,应该没错! 然而这时手机地图又不太明朗了,前面不远有一条小路——红门局路,我不熟悉,也不敢走,实在无奈,只得叫住一位戴眼镜的小伙子,请他帮我调出了导航——嗨,原来宾馆就在银泰百货的右手一侧:拐进
红门局路,再右拐进定安路,往南走不远就是了!
       湿漉漉地返回了宾馆,舒了一口气!春玲和小彩还没有回来,此时才过14时。今天的效率还是蛮高的,尽管都是走马观花,但是先后打卡了几个主要景点,如果连雷峰塔和净慈寺也算上,那就有西湖十景中的五个了!这还没有算西湖的新十景中的飞来峰、灵隐寺等。
     睡一小会,16时多春玲她们联系我了,问吃什么。我只想吃面包,昨天的面包开了我的胃口。后来她们还真的买到了面包,我吃得比较舒服。
     她们的效率却很低,在“钱王祠”花了较多的时间。
    春玲发烧了,嗓子疼,也需要服用阿莫西林。我们昨天去药店,店员告知处方药需凭处方购买!药不够了,在大清谷时春玲就劝我在那里买一盒。后来想到了可以网购试试,让陶陶一试,果然可以,就是需要告知病情,人家开出电子处方即可。很快药就送到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游西湖(一)
后一篇:游西湖(四)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