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教学设计(三)
(2020-03-04 09:44:31)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设计 |
七、古人为了使文章有变化,不呆滞,遇到上下文有相同的字词重复出现的情况,就用近义词代替,避免“同字重出”。这种情况在连用结构相同的句子时,更为常见,找出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近义词,并附上相关的句子。
1.秦孝公据殽函之固
2.席卷天下
3.南取汉中
4.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
5.宰割天下
6.蒙故业
7.率疲弊之卒
8.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设题意图:此题意在让学生了解古文中为避免“同字重出”而用近义词替代的手法。
参考答案:
1.拥雍州之地(拥、据,近义。)
2.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吞八荒(包举、囊括、并吞、席卷,近义。宇内、四海、八荒、天下,近义。)
3.西举巴、蜀(举、取,近义。)
4.齐明、周最……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之伦制其兵(徒、伦、属,近义。)
5.分裂山河(分裂、宰割,近义。)
6.因遗策(因、蒙,近义。)
7.将数百之兵(将、率,近义。)
8.氓隶之人、迁徙之徒(人、徒、子,近义。)
八、词类活用。
A.名词的活用
例句 |
活用类型 |
释义 |
|
|
|
席卷、包举、囊括 |
名词作状语 |
像席子、包裹、布袋一样 |
天下云集响应 |
同上 |
像云一样、像声音一样 |
赢粮而景从 |
同上 |
像影子一样 |
内立法度,南取汉中 |
同上 |
在国内、向南 |
序八州而朝同列 |
名词动用 |
招致 |
履至尊而制六合 |
同上 |
登上 |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
同上 |
用破瓮作 |
活用规律:
名词作状语,名词放在动词前,1、2、3句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和状态,第4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方位。
名词活用作动词,第5句和第7句,两个名词连用,表示事物的动作意义;第6句,名词和动词用“而”连接,这个名词常用如动词。
B.动词的活用
例句 |
活用类型 |
释义 |
追亡逐北 |
动词作名词 |
逃走的人 |
却匈奴七百余里 |
使动用法 |
使……退却 |
约从离衡 |
使动用法 |
使……离散 |
序八州而朝同列 |
使动用法 |
使……朝拜 |
外连横而斗诸侯 |
使动用法 |
使……争斗 |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
使动用法 |
使……灭亡 |
活用规律:
动词用作名词,动词在句中充当宾语,如例1。
动词的使动用法,例2、3、6句,不及物动词带了宾语,4、5句,动作对它的宾语含有“使它怎样”的意思,这说明这些动词都产生了使动用法。
C.形容词活用
例句 |
活用类型 |
释义 |
会盟而谋弱秦 |
形容词使动 |
使……弱 |
以弱天下之民 |
形容词使动 |
使……弱,削弱 |
以愚黔首 |
形容词使动 |
使……愚蠢 |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
形容词动用 |
变小,变弱 |
活用规律:形容词后带有宾语,且对它的宾语含有“使它怎样”的意思,说明形容词用作动词,表示使动的意义,如例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