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内蒙访古》教案设计

(2019-03-23 09:38:27)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学设计

《内蒙访古》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 把握课文的内在联系,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组织材料的写法。

2.  进一步理解夹叙夹议、记叙为议论服务的写法。 

3.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中所表达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抓住贯穿全文的线索并了解全文是怎样按线索布局的。
  2.掌握叙和议之间的关系并了解作者是怎样运用文献资料来为阐发自己的观点服务的。

[教学方法]

文体模式:演绎法、发现法、词语比较法。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语

1. 师:游记写景抒情,而访问记呢?写人叙事。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的《内蒙访古》写了什么?

(板书标题)

2. 师:由“预习提示”可知,本文是一篇访问游记,属于记叙文。记叙文的读和写都要遵从一个规律:围绕中心选择组织材料。这个规律稍加整理,便构成了一个指导我们阅读和写作记叙文的“公式”。请看幻灯。

(幻灯演示“公式”,由教师通俗的解释几点知识与“中心”的关系)

幻灯内容如下:

《内蒙访古》教案设计《内蒙访古》教案设计        选材(写不写)

 组材(先后写)

 剪裁(详略写)

        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二、分析课文

1. 师:我们以“公式”为依据,从文题打开一个突破口——访“古”,作者要借古抒情。本文主要抒发了什么情感?见提示。

(明确并板书:爱国主义;民族团结)

2. 师:这便是本文工团的“中心”。以下我们侧重体会选材、组材等知识是如何为中心服务的。

假如把第一部分交给你了,你准备拿什么作为入门的钥匙呢?

学生回答后明确:从小标题入手。

师:“一段最古的长城”与本文的中心有关吗?是中心思想,还是中心人物?

由《一件珍贵的衬衫》类推一下呢?

3. 师:假定赵武灵王这部分文字是第一部分的中心内容,请“求证”。

学生议论后明确:照应小标题;属于详写;扣住中心思想(情感)。

4. 师:那么问题就出现了——从选材考虑,写赵武灵王之前那些语言字与这中心内容有关吗?从组材考虑它们为何安排在赵武灵王的前边?

请速读!划分层次,明确大意。

(学生发言后明确并板书:地理概况,战略意义)

5. 师:本文虽说不上“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但在语言上也很见功力。请同学朗读第5、6、7自然段,并请大家考虑,哪些语言值得品味、鉴赏?

(学生朗读,教师纠正、指导,范渎。请几个学生自由发言谈语言特色。教师可趁机提问一名同学。)

第五自然段很有文学味,其中反阴山比喻成“青铜的屏风”,我以为一如改成“美丽的画屏”更有美感。你说呢?

(学生可能侧重从“青”的角度解释,教师引导学生再推敲“铜”的形象效果。之后,再提示学生品味“安闲地”“沐着”“平静”和“风浪”等几个词语的表达效果。

7自然段,侧重引导学生体会关联词语的逻辑作用,并初步体会夹叙夹议的手法。)

6. 师:谁能说说这三层的内容有什么内在联系?

明确:正是因为大青山南麓水草肥美,才招致了两个民族的冲突;为了抵御游牧民族的入侵,才引来了赵武灵王修筑长城。前两层都是中心内容的“因”。这样,也就回答了前边的选材和组材两个问题。

7. 师:既然写赵武灵王的文字是中心内容,那么值得探讨的问题也一定不少。先请大家齐声朗读第10-12自然段。

朗读后提问:为什么作者反复说赵武灵王是一个英雄并倍加赞赏?

(明确后板书:两大功绩——修筑长城;发布“胡服骑射”的命令)

8. 师:请看第10自然段。谁能从选材的角度发现一些问题?

明确:提及秦始皇修筑长城,是为了衬托赵武灵王。

师:作者又写到孟姜女,那么对秦始皇修筑长城是肯定还是否定?

下面听录音,用两种不同的语气读这一段,请大家体会哪种读法更符合作者的本意。

(放录音。学生讨论后发言。放幻灯,提示学生品味下列词语“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就站着”“控诉举世闻名的”“甚至……”“攻击”的表意功能。)

进一步明确:本段叙中有议。作者认为两人修筑长城都是国防的需要,都是不可否定的。这就自然的扣住了中心——爱国主义。

9. 师:从过渡词“不仅仅”“更重要的是”来看,作者更加重视“胡服骑射”这个材料,谁能先介绍一下“胡服骑射”?

(学生简述“胡服骑射”。)

师:“胡服骑射”更能表现“爱国主义”这一中心思想吗?谁能先从材料的角度说说这两个措施有什么内在联系?

明确:一方面抵御外族入侵,保家为国;一方面又取他人之长,富国强兵。二者都是以爱国为出发点的。但后者是从本质上增强国力,比修长城更主动,更有实际意义。

师:象“胡服骑射”这样,只要对本国有利的就大胆拿来,这种举动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

明确:改革。改革的目的不正是为了把国家推向繁荣强盛吗?由此证明“胡服骑射”这个材料也更能表达爱国主义这一情感。

10.师:所以作者情不自禁的赞叹道:“敢于这样做的人,难道不是一个英雄吗?可以肯定的说……”

通过反问和反复加强语气。那么如果把这几句议论抒情的语句去掉或换成别的句式又如何呢?

明确:去掉后就不能把人们对赵武灵王两个措施的认识归结到爱国主义上来。由此可见,记叙后的议论、抒情,往往是为了揭示思想含义,帮助人们理解文意。

11.师生共同总结,从整体上把握选材、组材等是如何取决于中心,为中心服务的,并借此鼓励学生再今后学习中找到更多更好的学习方法。

12.布置思考题:

能否说第一部分也流露了珍惜民族团结的情感,第二部分也闪烁着爱国主义光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