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异课同构”

(2014-04-06 08:51:33)
分类: 校本研训

今天我们的话题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或者说,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异课同构”。“异课同构”,大家很可能还感到陌生。

我校推行高效课堂已经一年了。去年的“秋实杯”教学大赛一个是这个主题下的一次大实践,大研讨。就是说,我们前面已经有人开路了!但是,从实际意义上来讲,我们仍然是开路先锋,许多任务等待着我们去完成,因此要求我们抖擞精神,拿出足够的勇气来,那出创新精神来!

说到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可谓由来已久,按理说各教研组都应该有了,因为我们从2008年起就组织各教研组开展了有效性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的课题实验与研究,而且都结题了,那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应该和它是一脉相承的,只是要继续完善、优化罢了。

你这次“异课同构”的任务就是继续实验、落实、完善你们教研组的教学模式!

我们先从高效课堂的五个特征说起:

1.教学目标设定适当。2.教学内容选取合适。3.教学方式选用恰当。4.教学过程科学合理。5.课堂教学效果良好。

请注意,高效课堂的第四个特征,也是第四个评价标准,即教学过程科学合理。它是强调科学、合理的教学过程!就是说,一种常用的教学过程一共分为几步,为什么这一步要放在前面,那一步放在后面;这一步与那一步为什么衔接,这里面就有科学机制了! 我想,一种科学、合理的教学过程如果符合了教育教学规律,在教学实践中屡试不爽,得到方方面面的认可,并逐步固化成一种程式,那它基本上就具备了模式的雏形了,或者就可以构建成教学模式了,因为教学模式多是由教学流程或课堂结构来体现的,一个教学模式都是要分为几个关键的环节的。简单说,教学模式是指具有独特风格的教学样式,是就教学过程的结构、阶段、程序而言的。

如“传递──接受式”——该教学模式源于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

再如“自学──辅导式”,它是依据皮亚杰和布鲁纳的建构主义的理论,注重学生的前认知,注重体验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和思维能力。教学的基本程序是:问题—假设—推理—验证──总结提高(五个步骤)。

比如我们常听说的欧阳黛娜的自学式教学模式包括阅读教学四段和作文教学六步。

阅读教学四段是:①预习;②质疑;③点拨、答疑;④综合训练。

作文教学六步是:①学生作文前的构思酝酿;②作文前的教师指导;③写作;④批改(学生自批自改);⑤讲评(师生共同活动);⑥总结、修改、改写。

宁鸿彬的课堂教学结构有五步:①熟读;②质疑;③解疑;④总结;⑤运用。

但是,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教学模式绝不仅仅是一种固定的教学步骤,程序,这些只是教学模式的外在形式。

最为本质的,也是很关键的一点是,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是教学实践的概括化的形式和系统,具有多样性和可操作性,所以教师对教学模式的选择和运用是有一定的要求,教学模式必须要与教学目标相契合,要考虑实际的教学条件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来选择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转化形式,它是用于设计课题、选择教材、揭示教师活动的基本框架。

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因此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 需要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表现一定的教学活动序列及其方法策略。

教学模式通常包括五个因素: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教学评价。

之所以要讲这些,目的是想让在座的各位高二备课组长对教学模式有个基本的认识或者是加深认识,以便在这次“异课同构”教学活动中,更为内行地领悟你们教研组教学模式的科学实质,能够用一种先进的理论去理解教学模式,运用教学模式,甚至是调节、优化这个模式。

那么,我们多年坚持的“同课异构”教学活动为什么又改为“异课同构”了呢?这个概念是我考虑了这次教学活动的主题后拟定的,但是我随之就在教学杂志上和网络上看到了同样的说法和文章,这样说来,即使是有些我发明的成分,也是和那些同仁们“英雄所见略同”了!失去了我的“专利”没什么遗憾,反倒是我为自己的想法找到了依据。

我们一度开展的“同课异构”出了许许多多的精彩,让我们通过这个“异构”张扬了教师的教学个性,独到的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独有的教学风格等等,再通过比较、研讨,我们取众家之长,集而大成,加以优化共享。但是现实中我们不能固守这一种教学活动方式,而是应该根据需要来改变。“同课异构”讲求的是多样性和个性,“异课同构”讲求的是求同、求优: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我们这次教学活动的主题是“基于问题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要求每个备课组的教师都去实验你们教研组的教学模式——只能是同一种教学模式,不可能一个教研组的模式还五花八门!即然这样,再搞“同课异构”不就与活动主题相抵触了吗?很显然,我们这次是要求每一位教师都使用教研组的同一种教学模式,还有什么“异构”可言呢!可以明确地说:是“同构”!既然是“同构”,再去上“同课”,就很可能流于雷同了,教研价值一定不大。于是,我想到了“异课”——“异课同构”更加适合这次活动的精神实质和目的。

既然如此,出于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风格的探讨,我们又何妨借此机会变通一番,翻出新意呢?

所谓“异课同构”,就是在不同课文的教学中确定相同的教学目标,采用相同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来完成课堂教学。“异课同构”则有利于检验教学规律的遵循,有利于深入研讨教学模式的建构,有利于教研组教学特色的形成。

当然,这个“异课”,最好也是有一定联系的课,具有可比性。

我们要求每个备课组的教师都首先选好课,将其放到教研组的教学模式之下来进行教学,来共同验证同一种教学模式对不同的课是不是都是行之有效的,生成了高效课堂。如果这个目标实现了,那么就证明了这种教学模式是成功了的。

“同课异构”也好,“异课同构”也罢,我们首先要辩证地看待他们,需要搞清楚他们各自的功能,让它们恰到好处,各得其宜,将这些教学活动的价值最大化,达到预期的目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