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点国学常识·立身之道】
(2015-06-03 21:23:04)
标签:
传统文化国学常识教育文化 |
分类: 每天学点国学常识 |
■立身之道也被儒家称为安身立命之道。在儒家看来,人能直立则有别于动物,但是仅仅如此还不够,还要具备“人”的品质,才是真正的有别,所以儒家很强调人何以立的问题;
■儒家的立身之道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立德”指道德操守而言,“立功”指事功业绩,“立言”指把真知灼见形诸语言文字,著书立说,传于后世。当然,无论“立德、立功,立言”,看似都是在追求“身后之名”“不朽之名”,其实,对身后不朽之名的追求,正是古圣先贤超越个体生命、超越物质欲求的独特形式;
■孔子说:“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屈原讲:“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司马迁云:“立名者,行之极也”;宋人郑耕老言:立身以力学为先,力学以读书为本;
■一个人的所有优良的品质,如忠诚,守信,仁义,友爱等等,汇总起来成为“德行”,按照“木桶理论”,任何一种品质有短板,都会成为德行的缺失。而各种品德,有一个根本,这个根本就是《孝经》上讲的:夫孝,德之本也。孝道,是众德之根本。立身,当从行孝开始;
■《孝经》云:“夫孝始於事亲,中於事君,终於立身。”由此可见,立身是一生的大问题,要盖棺定论。曾子临终前把学生召集到身边来,说:“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手,有没有损伤?《诗经》上说:小心谨慎呀,好像站在深渊旁边,好像踩在薄冰上面。’从今以后,我才知道我的身体不再会受到损伤了”;
■二十世纪初,常州府中学名师荟萃,体育教师刘伯能上课,喊立正,即曰:“须白刃交于前,泰山崩于后,亦凛然不动,始得为立正!”遇烈日或阵雨,即曰:“汝辈非糖人,何怕日?非纸人,何怕风?非泥人,何怕雨?怕这怕那,何时能立?”国学大师钱穆赞叹地说:“此乃人生立身之大训也”;
【多闻学堂
【天心高鉴
(转发时请把我的名字改为你的名字,传播国学,感恩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