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08日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季的起始。进入立秋意味着降水、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下降或减少。从立秋开始,阳气渐收,万物内敛。立秋与立春、立夏、立冬并称“四立”,也是古时“四时八节”之一。秋天是禾谷成熟、收获的季节。
二十四节气有“三暑”,即小暑、大暑、处暑,按顺序分别为初暑、中暑、末暑。“三暑”中间还夹一个“立秋”节气,立秋之后才是处暑(末暑),“三暑”与“三伏”均代表高温酷热天气,二十四节气中的暑天比较长。暑天长对于农作物长势和产量有利,作物要有足够的生长时间和热量,如果暑热时间短,对作物生长时间和热量都不充足,长势和产量会受影响。
进入秋季,意味着降雨、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下降或减少。季节转换,南方地区的降雨量、干湿度等变化明显;北方地区,变化明显的是气温。进入秋季后,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瑟成熟,气候开始由夏季的多雨湿热向秋季的少雨干燥气候过渡。立秋表示季节转换的开始,但并不表示气温会立即下降。“三伏”中的末伏还在立秋节气之后。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人们可根据需要适当进补。”整个自然界的变化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的转折,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因此秋季养生,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皆以养收为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