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考志愿很重要到底怎么填?做好这三个环节助你填个好志愿!

(2018-06-25 09:45:47)
标签:

教育

文化

育儿

分类: 高考志愿

高考志愿很重要 到底怎么填?

       做好这三个环节助你填个好志愿!

       高考报志愿,归结起来特别地简单,就是根据成绩,选择大学、专业,最终被顺利录取。但是一旦综合考虑考生的性格爱好,以及未来的职业规划,繁多的选择就让报志愿变得非常复杂。

     接下来,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填报一个好的志愿需要的三个准则。

一、选好大学,是重中之重

第一步,筛选能上的大学;

          筛选能上的大学,重点还是依靠分数来判断录取的可能性。

       首先,通过批次和招生计划,我们可以进行基础的定位,简单来说,考生的分数线在哪一条批次分数线之上,那当前分数可以选择的最好的大学就在这一个批次里面。

       其次,根据分数排名,可以进一步确定被学校录取的可能性有多大;每一年如果招考没有特殊的变化,每一年高校的录取分数(其实也就是录取排名)其实会趋于接近的。所以考虑录取可能性的常规方法就是对比今年高考在全省的排名与去年原院校录取的考生排名的差值。

       举个例子,假设某省理科考生考了610分,排名10000名。而中国传媒大学在近几年的录取平均分为603分(上下波动几分),平均录取排名大概是13000名。那这名考生今年报考中国传媒大学基本上是稳妥的;相反,如果该考生大选报考过去中国人民大学,但过去几年的中国人民大学只在该省录取过2名,而且该校过去几年的录取最低排名大概在9600-9800名左右。那么其实该考生被中国人大录取可能是相对较低的。

       上述只是一个基本的原理,也是许多家长报考的常规方法。但如果严谨一点的话,就需要收集过去数年院校的录取数据,根据历年录取排名、高考人数、招生计划来衡量院校录取的可能性!综合考虑才是最可靠的。

第二步,筛选好的大学

       "好的大学"其实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难以界定的概念,如果真要深究,好的大学应该指的是院校本身各方面实力的综合评价。在国内,各种大学可以根据其特色、优势、主管单位等维度来划分不同的层次。而一般的分类如下

根据教育资源、招生批次划分的层次

  1. 第一档: 985高校,以清华北大等985高校是国内高等教育中最顶尖的力量;
  2. 第二档:211高校,就是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211高校了大学;
  3. 第三档:各省市除了985、211以外的一本院校;
  4. 第四档:各省市比较普通的二本或者三本院校;
  5. 第五档:专科层次高校;

根据主管单位划分的层次

       除了招生批次,高校的主管单位不同也代表了不同高校获得的教学资源的倾斜程度。所以选择主管单位越高级的院校就意味着教育资源越丰厚。

  1. 教育部直属高校,如清华、北京甚至人大等高校直接隶属于国家教育部;
  2. 中央部属高校,隶属于我国公安部、外交部等部门的高校,如哈尔滨工业大学、暨南大学;
  3. 省属高校,隶属于省(或直辖市)教育厅的高校,如北京工业大学等;
  4. 市属高校(非直辖市),隶属于市政府,如广州大学等;

      宏观来说,不同的学校其实在对比所处批次、主管单位、是不是985/211等方面的时候就可以很明显地区分出高低。所以可以简单地总结一下,招生批次越前、主管单位越高级,院校的综合实力就越强。

第三步,筛选出适合的大学

        其实经过上述两步,大家都可以大致确定的可以选择的院校范围了,接下来就要在这些大学里面选择合适的。

      其实适合与否的判断标准有点模糊,这个要考虑个人想法家庭环境、发展规划等等维度多不胜数,不过在实际的筛选过程中,也是可以从以下的这些维度考虑你眼前的大学是不是适合自己。

  1. 历史底蕴:办学历史、文化积累、校友资源等;
  2. 办学实力:师资力量、专业设置、硬件设施等;
  3. 学科发展:优势学科、知名院士、学科发展等;
  4. 与考生的适配性:院校所在区域、学制设置、就业发展前景等;

       值得一提的是,与过去报考的时候尽可能关注学科实力这样的情况不同,现今社会越来越关注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发展能力,而掌握和了解学生毕业以后的发展曲线更是变得必不可少了。毕竟这是个人职业发展规划最前端也是最重要的一环!

     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可大致筛选出3类院校(冲刺、稳妥、保底),然后可进一步根据上述列出来的一系列维度来筛选出合适自己的院校,做填报志愿的准备了。

 二、选对专业,对学业对事业都是好的助力

      很多人认为只要选好了大学就万事大吉,社会上也总有这样的声音"专业的影响微乎其微,现在读的专业将来也不一定从事这样的工作。"其实不然,学校和城市是你未来四年的平台,但是专业将会是你的里子,是你未来发展的一个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专业的种类繁多,对于很多的同学来说都是一个比较痛苦的选择过程,如果有疑虑不妨依顺序从以下三种类型中选择。

1.选择喜欢的方向;

     如果有自己喜欢的方向,在选择专业的时候无疑是非常方便的。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兴趣和爱好很容易就会转变为动力。

    不过要注意区分,有时候选择喜欢的方向不等于选择单一的专业。如果把未来的就业发展等纳入到考量范围,那可以根据方向适当拓展,选择同类型的专业中就业考研都有优势的。

2.没有方向,选择适合自身的专业;

      大部分的高中同学在过去的3年可能都没有培养出自己的兴趣爱好,当到了选择志愿这一步就会变得茫然失措。对于这部分没有方向的同学来说,考虑选择适合自身的专业类型。

     迷茫的同学可以通过MBTI职业性格测试和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等国际知名的权威测试来认识自己。即使不是百分百准确的心理学测试,也是非常不错的评价指标,可以进一步帮助用户辨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选择适合的专业方向。

3.选择好的专业;

      所谓好的专业,就是指专业选择要符合未来规划。不论未来的打算是就业、考研进修,还是创业。一个好的专业同时会是一个好的平台来帮助考生成长、发展自我。所以从发展的角度出发,不妨从下面这些维度去思考当前选择专业是否真的是最好的。

  • 个人希望未来做什么;
  • 家庭的期望;
  • 毕业后的目标(就业/考研);
  • 家庭的经济水平与岗位发展是否匹配;

另外,在专业挑选的过程中还要切记:

第一,对填报的专业一定要有基本的了解,切忌一时意气;

第二,"冷热"有周期,谨慎看待专业的"冷热门",考虑就业不能只看所谓的冷热;

第三多考虑服从专业调剂的,一定要确定自己可以接受这个大学所有的专业!

三、根据规则,合理填充自己的志愿表

1.了解志愿规则,明确填报的基础步骤;

      平行志愿和顺序志愿是两种各不同的投档方式,从规则来看,平行志愿可以给考生们规避很多的风险,在实行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当中,考生可以更随意冲刺更高级的目标院校。反而在顺序志愿上面,强调了院校的顺序,考生能否被录取不完全由分数来决定,而第一志愿变得尤为重要。除了投档模式,在规则方面还要了解批次设置志愿设置投档流程专业录取原则等方面的报考规则需要掌握。

    读懂了录取规则,才能知道报志愿是一个怎样的流程,需要填多少个学校多少个专业,以及选择怎样的填报策略才能换来最好的效果!

      举一个例子,江苏省的小高是理科考生,今年考了330多分,刚好比一本线高一点。那么他要做的填报流程应该是:

前期了解;

      出分之前,该考生可以通过政策来了解今年该省有哪些升学途径,如国家专项计划免费师范生普通本科专科招生等等。大家是大可不必把所有的焦点都放在普通批的招生上面的,或许其他的批次也有一些机会。

出分确定批次;

      查分之后,通过对比批次线来确定自己可以填报哪一个批次的院校;

确定报考志愿设置;

      确定了哪一个批次之后,就可以查询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招生政策(一般看各省的招生工作规定即可),查看所在的批次和次一级的批次的批次设置和志愿设置。即要知道你需要填写多少个学校,每个学校填多少个专业填报完了学校会以怎样的规则来对你进行录取的;(投档模式)

筛选合适的院校和专业;

      这一步其实也就是上述提到的选择院校和专业的方法和技巧,在此不再多作赘述;

填制志愿表;

       以前面筛选出来的院校和专业为基础,根据各批次的录取规则、志愿设置,选择对应的大学及其专业组合成一个合理的志愿表;

2.根据"冲稳保"策略来调整志愿,根据定位调整梯度;

       填报志愿表不难,难的只是如何让志愿表变得合理,可以让心仪的大学录取。而 "冲稳保"策略是各路的报考专家都很喜欢说,同时也是非常实用的一个填院校志愿的策略。

     该策略适用于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核心就是说同一批次填志愿的时候,各个大学要按照"可以尝试冲刺的院校、录取比较稳妥的院校、一定保底的院校"的顺序和层次来组合志愿表。

       而考生可以根据个人的风险偏向来调整各个院校志愿的梯度和各层次院校具体的数量。例如,求稳的考生可以尝试第一志愿冲刺,二三四志愿稳妥,五六志愿保底的设置。特别一提的是,志愿梯度是跟个人密切相关的,不存在一个具体的数值。一般的建议可以在5-10分间波动,不过设置多少分的梯度应当考虑成绩水平。例如分数比批次线高一点的考生,志愿梯度就可以稍微设定得密集一点,以求保底

     最后,除了做好以上三个基本原则外,高考家庭必须考虑的因素还有孩子将来的就业。院校毕业生薪酬是社会、企业对院校认可度的重要指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