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习惯,才是取得好成绩最重要保障
我们的家长应该明白,孩子从小就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这对孩子的学习特别重要。
所谓“习惯”,是指人的行动自动化、程式化,而不需要施加任何强迫,监督才会去行动。
习惯是后天养成的。在孩子学习中,养成好的习惯,有助于其提高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习习惯决定学习成绩。我们好多家长把目光只盯在成绩上,有时为了孩子提高成绩,通过采取各种手段去逼迫孩子学习,其实这只是功利而短视的做法,因为成绩是一时的,这次考得好,下次未必考得好;而学习习惯的形成能够让孩子终生受益。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对刚刚跨进校门的或进入新的学习阶段的孩子们来说,此时正是孩子养成好习惯的最佳时机,家长们要利用好这一有利时机,加强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培养孩子专心的习惯
专心致志是学生必须养成的最基础的学习习惯。
我们有的孩子学习时不太专心,写作业总是拖拖拉拉,本来是快则半小时、慢则一小时的功课,做每次都能写3、4个小时,有的孩子还会写几分钟就喜欢起来东走西走,一会儿喝水,一会儿上厕所,一会儿又去找点吃的。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的家长就要做到如下 首先,要与孩子约法三章,如果每次写作业的时间能比以前少花三分之一时间,就可以允许孩子做一会儿自已喜欢做的事,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孩子的定性会越来越好。
其次,等壮壮能完全做到每个小时离座不超过3次的标准时,再把标准依次提高到2次、1次。
就这样,在训练了2、3个月以后,壮壮终于能够专心写作业,成绩也有了提升。
2.定时学习的习惯
家长和孩子商定好每天的学习时间,比如放学回家休息15分钟后开始写作业。这样孩子到了该学习的时候马上学习,不能有推脱的理由,能帮孩子养成定时学习的习惯。
3.课前预习的习惯
很多家长和孩子会忽视对新课程的预习。刚开学,孩子每天几乎都会学习新的内容,如果不做好预习,很容易在老师讲课时一无所知,一脸懵,影响新知识的接收。
应该让孩子在每天做完作业后预留出时间预习新内容,在预习时不只熟悉了新知识,还要圈点出有疑问的地方,这样才能在听课时有目的性,带着问题听课,提高听讲效果。
4.课后复习的习惯
http://p3.pstatp.com/large/39bb000403a78d7c4d3f
根据遗忘曲线,学习新知识后的两三天,遗忘速度最快。
孩子一定要对近一两天内学过的课程进行及时复习。
有些孩子做作业磨蹭,也是因为没有复习,经常会边写作业边翻看书中内容,处于被动状态。如果在做作业前先复习,则可以在做作业做到心中有数,既巩固了学习的内容,又可以提高写作业的速度,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5.认真思考的习惯
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因此,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和打开只会的“天窗”。每一个孩子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
6.专心上课的习惯
教与学应该同步,学生在课堂上要集中精神,专心听老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边认真听讲边积极思考。
7.改错题的习惯
看孩子写作业,经常有一个感觉是,同一个错误他能犯两遍甚至多遍。出现这种情况最大的原因在于孩子没有对之前的错题进行仔细修改和总结。改错题,能起到补足知识薄弱点的作用,越错越少,孩子成绩自然也就提高了。
8.经常阅读的习惯
阅读是孩子值得坚持一生的习惯。家长们不要只把阅读看成是提升语文成绩的途径,阅读,更重要的作用在于拓宽孩子视野,启迪人生智慧。
除了学校规定的必读书目,家长更应该让孩子自主选择喜欢的书,让孩子体验到阅读的乐趣,更容易养成阅读的习惯。
9.规范书写的习惯
整洁的字迹看上去赏心悦目,不仅给人留下好印象,还会在答题时让老师轻松看清答题要点,不会遗漏答案;而字迹潦草会让卷面看上去很杂乱,给人一种不认真的感觉。
如果孩子还没有形成规范的书写,家长可以从坐姿、握笔姿势、运笔等几个方面去纠正孩子。书写需要打基础,想让孩子以后写得一手好字,必须从现在抓起。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家长和孩子要根据实际情况,找到适合孩子的办法,从现在开始做起,每天进步一点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