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补课”更重要的是“补习惯”!
(2017-07-07 11:05:07)
标签:
教育文化育儿 |
分类: 教育随感 |
补什么习惯
一、补一下阅读的习惯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曾经说过:“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予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正是这一点在‘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补一下听课习惯
认真听讲的同时还要认真观察和思考,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当老师讲到每一步时,学生甚至能思考到下一步,学习效果就会更好。如果学生感觉不喜欢这个老师的课,怎么思考呢?我要说,学生要努力去适应老师,并学会欣赏自己的老师。不然学生只能越来越差。面对不同风格、不同层次的老师,学生用不同的方式,眼睛向内、提高自我的方式去适应,与老师共同进步。从现在适应老师,长大了适应社会。不能稍不如意就埋怨环境。
三、补一下做作业的习惯
首先是端正态度。
其次是细心审题。
再次是练后反思的习惯。
最后是收集错题的习惯。
四、补一下学习方法
其次是复习归纳的习惯。复习就是消化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达到举一反三。复习是有规律的,复习必须及时,否则超过了人的记忆极限点再去复习,将要多花几倍的时间,而且效果不好。因此必须有计划的不间断地复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总结、概括,抓住应掌握的重点和关键,对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每学习一个专题,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识点连成线、辅以面、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维活跃。
五、补一下自信
自信是人进取心理不可缺少的根基。俗话说:信心多一分,成功多十分。孩子的自信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活动。缺乏自信心,往往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一旦遇到挫折和失败,就情绪低落,灰心丧气,甚至惊惶失措,彻底崩溃。它不仅制约学生的行为,而且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学习各方面难以达到其理想的效果。
补信心一要靠家长多鼓励,多沟通;二要靠学生自我暗示,每天告诉自己“我能行!”;三是客观评价的习惯。正确对待成功与挫折,正确对待考试分数的好习惯。若学生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和同学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是一种健康心理的体现。只有客观地评价自己、评价他人,才能评出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