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的几种有害观念(上)
(2014-09-21 19:17:32)
标签:
育儿 |
分类: 家有儿女 |
当然,家庭的小气候可以比社会温暖一些,它应该是个避风港,这对未成年人是必要的。没有家庭的保护,把孩子一下子放到严峻的社会现实中去,那是危险和不允许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营造"家庭温室"事出有因,而且颇有道理。问题是:一,"家庭温室"的温度不可高出学校和社会太多,否则孩子一离家就会感觉寒风凛冽,造成心理问题。第二,"家庭温室"的温度要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调,否则孩子永远长不大。做不到这两条的家长,就是犯了"过度保护"的毛病。
前几天一位小学老师无可奈何地对我说,一个二年级女孩拒绝上学校。妈妈问她为什么,她说:"我累,比您上班还累。您上班就在那儿坐着,还能打毛衣,我在学校,老得学习。"
孩子的感觉很准确:学校不如家里舒服,那里温度太低了,冷。她讨厌老师,讨厌学校。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谁让家长把家里弄得那么舒服呢!对这么小的孩子,晓以知识经济的大义,是不行的,她不明白。等长大一点,道理全明白了,就是行动跟不上去,你也还是没办法。常有家长愤怒地告诉我:"我的孩子道理比我还会说,怎么就是不干呢!"因为习惯比道理更有力。
这实际是把孩子看成一块石头了。孩子不是石头,他是活人。如果非把孩子比喻成什么不可,也最好说他是一棵树苗。而一棵树苗要生长,最重要的是浇水施肥,不是剪枝。如果他不往上长,你剪什么?
最能促使孩子发展的,不是批评,而是鼓励,鼓励才是浇水施肥。再说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完美。许多伟大人物都有明显的缺点,他们仍然是伟人。伟大人物不是没有缺点的人,而是最大限度发展了自身优点的人。发展才是硬道理。如果这些伟人从小就被批评包围,从小就被迫总是注意自己的缺点,一直小心翼翼地要做"乖孩子",他们的长处就可能会被埋没。所以,以挑错为重点的教育其实是非创造性的教育,是庸人教育。
挑错教育的心理基础是恐惧,是害怕孩子学坏,这是一种消极防守的、没出息的教育观念。
所以挑错教育的结果往往是:孩子缺点没改掉,优点也没得以发展——赔了夫人又折兵。
有一个7岁的小女孩,学习成绩一般,长得白白净净,课余参加舞蹈队,留着长发,而且衣服穿得比较鲜艳。她的班主任是一位40多岁的女老师,当着全班同学讽刺她说:"你留着长头发,还老换衣服,净臭美!"老师总对孩子没有好气,还对孩子说:"我让你天天挨留,让你爸爸天天打你!"孩子爸爸在咨询电话中对我说:"我现在回想起来,可能我犯了一个错误。孩子刚上学的时候,我忘了把她手腕上戴的银镯子摘下来了,可能老师因此对她印象不好。留着长发,跟跳舞有关系。至于换衣服,后来我常常一星期不给她换一次衣服,有时看着孩子那么脏,我都难受,也不敢给她换。"这孩子很害怕老师,如果哪天老师请假没来上课,孩子这一天情绪就特别好。他爸爸没有按老师的希望天天打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