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数学的学科气质从哪里来?

(2013-08-13 09:27:03)
标签:

转载

分类: 数学资料

什么是数学教育的本质?

数学教育的特质是什么?

数学的理性精神从那里来?

作为一位数学老师,我们理应思考类似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澄明,或者说拥有自我见解,就能够走上理性的数学教育之路。读余慧娟老师的文章,从学科气质从哪里来的叩问中寻找方向。

随着近年来对教师专业素养以及数学与生活的关系的关注,学科气质渐渐进人大家的视野。数学教师应该有什么样的独特气质,什么样的课能被称作真正好的数学课,成为很多人追问的话题。

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郑毓信认为,数学的核心是理性精神。无论课程教学怎么改革,数学教育都要牢牢抓住数学的基本问题。什么是数学教育的基本问题?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教育思想。

目前我们的数学课,在学科气质上仍有许多不足之处。

“比如课堂评价语言。我们听得比较多的是,很好,你真棒。这是什么语言?社会性语言。现在的关键是怎么从社会性的用语向学科性的用语转变。一个班级讨论文化的塑造必须经历心理的、社会的、科学的发展阶段。”

而较为严重的问题是,作为学科气质的核心内容,思维的深刻性并未受到重视,最明显的表现是,课堂思考多为即时型,长时思考几乎为空白,而正是长时思考决定了思考的深度。

获诺贝尔奖的日本数学家广中平佑说:

“我认为思考问题的态度有两种,一种是花费较短时间的即时思考型,一种是花费较长时间的长期思考型,所谓的思考能人,大概就是指能够根据思考的对象自由自在地分别使用这两种类型的思考态度的人,但是现在的教育环境不是一个充分培养长期思考的环境……没有长期思考型训练的人,是不会深刻地思考问题的……无论怎样训练即时思考,也不会掌握前面谈过的智慧深度。”

郑毓信教授认为,这段话于我们也有很强的针对性。

然而真正的气质来自数学文化。

“数学教师有三个层次,仅仅停留在知识层面的,是教书匠;能够体现数学思维的,是智者;而能进行无形的数学文化熏陶的,则是大师。”他呼吁大家“要做大气的小学数学教师”。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