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高考常考题型

(2013-08-13 09:08:01)
标签:

转载

分类: 数学资料
原文地址:高考常考题型作者:renzl99

 高考数学经常考六种解答题题型及解法

一、三角函数题型:

 1.可能出现的五种题型

 (1)三角化简求值问题;

(2)涉及解三角形的综合性问题。

(3)三角函数性质中的对称、周期、单调、最值问题。

(4)三角函数与向量、导数知识交汇问题。

(5)用三角函数工具解答应用性问题。

2.解题关键

发现差异

寻找联系

合理转化

执果索因。

常用技巧:

引入辅助角

3.考查基础知识也考查相关的数学思想方法.

方程的思想,换元的思想。

二、概率与统计题

1 可能出现的题型

(1)古典概率+随机概率分布+数学期望

(2)二项分布+分布列+数学期望

(3)由条件求出概率P+分布列+数学期望

(4)由期望方差求待定系数+分布列求相在问题

(5)互斥、独立事件概率+分布列+期望

2、解答概率统计题的关键是正确求六种事件的概率。

六种事件,书上有。

从以往看,同学们理解不了题意,不知道出题者所说的背景,被背景迷惑。其实不用理解背景的,能够判断是那一个事件就可以了。

高考时,考的事件多数是混合的,只是分不同层面展示而矣。

三、立体几何题

1、可能考的题型

(1)不给面面垂直,求证线面垂直,并求角。

(2)给出面面垂直,已知二面角,待定系数求存在不存在。

2、解题关键是运用转化思想

(1)定理间的转化。

(2)将空间图型转化为平面图形。将三棱锥转化为解三角形。

(3)将形数转化。立几的定义用坐标表示。特别是球面距离问题。

    球外接外切问题及以立体几何为背景的排列组合题要重点训练。

3、解立体几何题关键是总结与提炼。掌握何时用向量法,用向量法要不要铺垫。

技巧上有,

构造法:如正四面体的外接球问题,转化为正方体的外接球问题。

参数法:如定比分点的坐标用参数 k表示。

分类法:将一个问题分成几个小问题,各个击破。

反证法:

向量法:将问题全转化为解方程。

 四、解析几何题

1、可能题型

(1)求圆锥曲线方程+直线截椭圆的弦长+三角形面积问题

(2)向量+方程+弦长+面积

(3)方程+对称+范围

(4)方程+弦长+最值

(5) 方程+弦长+存在不存在、定点、定值线等问题

 2、解答解析几何的关键是掌握坐标法。

3、求曲线方程的方法

 形态明确,定义法

 

 形态不明确,五步法。

4、关于求解参数的取值范围问题。核心思路是

识别背景,选择合理快捷的途径建立不等式。

可能利用的不等式常见有七种:

(1)圆锥曲线的a,b,c,e,p的特殊要求。

(2)圆锥曲线上的动点的范围限制。

(3)点在焦点的区域内外的条件

(4)题设中已经给定的范围(定义域)

(5)直线与圆锥曲线联立所产生的方程的根的分布。

(6)目标函数的值域

(7)三角形中边角的要求。

5、解题技巧和经验

代入消元----建立一元二次方程----判别式---韦达定理---弦长公式---中点坐标公式----(求解析式)---求定义域---求值域

 

五、数列题

1、可能考的题型

(1)函数+递增(递减数列+几何图形

(2)数列+概率

(3)函数+数列+(数学归纳法)+求和+不等式+证明不等式

 (4)数列+二项式定理+不等式

(5)数列+三角+。。。。

2、解法要领

(1)抓通项。

(2)求和有公式法,错位相减法,倒序相加法,还有裂项相消法及分组求和。

(3)等差等式首要抓首项及公差两个基本元素。

(4)由函数求通项,基本思路是赋值。

六 函数与不等式综合题

1.  可能出现的问题

(1)求函数单调区间+线性规划(端点值判根的个数)

(2)函数单调性+二项式定理+不等式

(3)函数的单调区间、最值+参数的范围

(4)含三角函数的复合函数的单调区间+最值

(5)函数+组合恒不等式+不等式

(6)二次函数+含绝对值不等式+函数单调区间

(7)函数+导数+根在指定区间的的分布+端点极点不等式

2.  解决函数与不等式问题的必备知识

作出函数图象所要的所有知识:定义域,值域、解析式,单调性、周期性,奇偶性、基本初等函数。特别是二次函数和对钩函数。

3.  解决函数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

构造函数、建立方程、挖掘不等式、含参不等式的讨论。放缩法、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

4.  特别注意研究函数转化为研究导函数。

将问题由一般转化到研究端点值、极值的正负,转化为研究函数的单调性。

5.  二次函数对钩函数是常青树。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