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学生成绩提高的若干坏习惯
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它是一个潜意识的行为特征,而且还有很大的惯性。好习惯是开启成功的钥匙,坏习惯则是一扇向失败敞开的大门。在许多时候,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就是由于有一些坏的习惯在作怪。以下几个坏习惯,希望大家有责改之,无则加免。
一、盲目学习的习惯
学习上没有一定的计划性,不明白自己要干什么,该干什么,总是让老师和家长在后面推着屁股。总是问,老师、家长下一步我该干什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成绩好的学生计划性都很强,可以说学年有学年的总目标,学期有学期的规划,每周有每周的计划,每日有每日的任务。制定完计划以后,还会有自己的总结。
二、三天打鱼,两天晾网
学习时间不固定,每天必要的学习时间无法保证,学习时完全凭情绪,情绪好的时候可以学到深夜,情绪不好的时候,就什么都干不下去。
知识是日积月累起来的,一日学,一日功,一日不学,十日空。人不可能在极短时间内把大量的学习内容输入到大脑里去,饥一顿饱一顿,只能是事倍功半。
三、不知道该学多少
每天不知道该学多少,任务多的时候学不够,任务少的时候,不想学。该完成的学习任务没有完成,喜欢搞集中复习、临考突击。
要想较好地掌握知识,必须靠每日的知识积累,没有量的积累,便不会有质的飞跃。所以,学生一定要养成每天定量学习的习惯,比如,背单词,每天就是即20个,或者30个,而不是今天想起来背100个单词,明天忘了就一个不记。
四、马虎的习惯
上课时忘带课本和文具,抄写中明明是“b”可他抄下来就变成了“d”,作业经常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但字迹潦草错误率高,考试时草稿纸上明明做对了可就是忘记抄写到试卷中。
针对这种情况,家长可以有意识的带着孩子做一些细心训练,比如从很多大写的“F”当中找出“E”,等相似的字母或者数字。或者,听一些轻音乐辅助学生静下来。
五、一心二用
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边玩边听课,写作业边看电视,边吃零食。甚至做一些与学习毫不相干的事;自习课时常沉迷于空想,或者东翻西看,浪费时间;做作业或复习时,常做一些小动作,一边听歌一边写文章、算题,哪里说话哪搭茬儿。
六、不懂的知识也不问
不知道自己的问题是简单,还是容易,害怕同学嘲笑,过于害羞,虽然学习上有许多没有搞懂的问题,但也不敢问老师;甚至,学习心里没数,自己都搞不清楚哪些地方懂,哪些地方不懂,似乎什么都懂一点,别人说到知道一点,但是,一考试就懵。
七、有错也不改
这似乎是差生和优等生的分水岭,差生不会把错题当回事,试卷,作业错题从来不改,优等生则会把错题当成自己提高的宝贝,每一个题认真研究,怎么错的,为什么错的,下次如何避免弄的一清二楚。
八、课前不预习
即便是老师要求预习,也只是应付工事似得大体看一下,从来不在预习上花费脑细胞,好像预习根本没用,所以,导致,上课前,从来不知道重点,难点,不能带着问题去学习,老师讲完课,也不明白自己哪里会,哪里不会。
九、从不总结
没有总结的习惯,无论是错题,试卷错误,考的好,考的差,学期期末还是其他任何时候,从来不总结得失,只是应付了事。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不能积极思考。
以上是本人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的影响成绩的几大坏习惯,成绩提高的过程,也是坏习惯慢慢改正的过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