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平行志愿”的四个误区
(2013-06-26 08:41:20)
标签:
校园 |
分类: 高考志愿 |
实行“平行志愿”的四个误区
平行志愿,可降低考生填报志愿风险,解决考生志愿填报中的博弈难题,增加选择机会,有效解决考生“高分低录”问题;对于高校来讲,能够有效缓解招生“大小年”现象,提高第一志愿报考率和录取新生报到率等。
误区之一是“平行志愿可以一档多投”。实际上,平行志愿也只能是一档一投。考生选择了5所院校作为某一批次的平行志愿,录取时档案会被投至填报顺序排在前面且达到了投档条件的那所院校;不是投向5所中所有达到条件的院校;更不是这5所院校逐个都投档。
误区之二是“平行志愿可以多次投档”。实际上,在某一批次的录取过程中,考生投档后如果因专业志愿填报过高或其他原因被院校退档,都不会再被投档;而是需要参加征集志愿。
误区之三即“平行志愿没有先后顺序”。实际上,对考生而言,虽然5个院校为平行志愿均视为考生在本批次的第一志愿。但它们还是有先后顺序的。在填报志愿时考生应该将最想上、预计“门槛高”的院校放在前面,而将录取几率大的院校放在后面。因为,对某一考生来说,投档时是按其平行志愿中5个院校的先后顺序依次检索投档的。如果符合其中一个,档案即投出,考生就不再有机会投档至该院校后面的院校。所以,填报志愿时仍需有顺序。
误区之四即“实行平行志愿后就没有了风险”。平行志愿可以大大降低考生填报志愿的风险,但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考生仍将面对“平行志愿投档比例大于100%”、“专业志愿填报过高”、“不服从专业志愿调剂”等带来的退档风险。为此,填报平行志愿时务必要将5个院校间的志愿拉开梯度,本着前面志愿“准一准”,中间志愿“稳一稳”、后面志愿“保一保”的原则填报。
应该强调的是,考生要尽量避免被投档后又被退档的情况,这是平行志愿填报中最大的风险。实际录取中,由于每所高校都有投档比例,即使按照1:1的比例投档,个别考生也会因“所报专业已满,不服从专业调剂”等原因退档。何况一般情况下高校的比例都会高于1:1。所以一定会有部分考生因此而被退档,而一旦被退档,就只能等待征集志愿的机会。不过通常来讲,征集志愿的院校供考生选择的余地也相对较小,很难达到考生的预期要求。所以在填报志愿时,根据自身情况,最好服从专业调剂。
考生可以参考以往的录取信息,参考省级招生部门公布的5分一档信息,大致推算出高校录取的位次,然后与自己的位次进行比较,以此为依据来指导自己填报志愿。
另外,选择“服从专业调剂”对于考分竞争优势不明显的考生比较有利,减少被退档的几率,但这类考生往往会被调剂到自己不满意的专业,需要考生在填报志愿时慎重对待。许多院校对于新生调整专业都有明确的规定,或者入学后有参加考试改变专业的机会,或者一学年后有调整专业的比例,建议考生关注一下各院校这方面的信息。但是,调整专业要求考生入学后一学年的考试成绩或者综合测评成绩非常高,如果考生打算通过“服从专业调剂”的途径先进校门再择专业,在填报志愿前要谨慎评估自己的实力,万一达不到院校的要求,则“曲线救国”的想法就会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