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怎样做到数学见题就会
(2012-11-27 07:51:58)
标签:
校园 |
分类: 数学学习 |
知识点理解不足--概念模糊。概念是数学理论体系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构成判断、推理的要素。因此必须弄清概念,搞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为判断和推理奠定基础。概念不清就容易陷入思维混乱,产生错误。
审题问题--判断错误。判断是对思维对象的性质、关系、状态、存在等情况有所断定的一种思维形式。数学中的判断通常称为命题。在数学中,如果概念不清,很容易导致判断错误。例如,"函数
y=(1/3)的-x次方,是一个减函数"就是一个错误判断。
不会思考--推理错误。推理是运用已知判断推导出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它是判断和判断的联合。任何一个论证都是由推理来实现的,推理出错,说明思维不严密。
概念是抽象思维的基础,数学推理离不开概念。"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行草案)
造成判断错误的原因很多,我们在学习中,应重视如下几个方面。
①注意定理、公式成立的条件
数学上的定理和公式都是在一定条件下成立的。如果忽视了成立的条件,解题中难免出现错误。
②注意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分必要条件在解题中的运用
我们知道:
如果 A成立,那么B成立,即A=>B,则称A是B的充分条件。
如果B成立,那么A成立,即B=>A,则称A是B的必要条件。
如果A<=>B,则称A是B的充分必要条件。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中我们的学习中经常遇到。像讨论方程组的解,求满足条件的点的轨迹等等。但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中解题中的作用不同,稍用疏忽,就会出错。
③防止以偏概全的错误
以偏概全是指思考不全面,遗漏特殊情况,致使解答不完全,不能给出问题的全部答案,从而表现出思维的不严密性。
④避免直观代替论证
我们知道直观图形常常为我们解题带来方便。但是,如果完全以图形的直观联系为依据来进行推理,这就会使思维出现不严密现象。
(3) 推理的训练
数学推理是由已知的数学命题得出新命题的基本思维形式,它是数学求解的核心。以已知的真实数学命题,即定义、公理、定理、性质等为依据,选择恰当的解题方法,达到解题目标,得出结论的一系列推理过程。在推理过程中,必须注意所使用的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性、必要性、充要性等),做到思考缜密、推理严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