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春节贺岁诗分享
(2024-03-06 09:19:36)
标签:
杂谈 |
古今春节贺岁诗分享
竹映幽径
春节是中国的农历新年,也是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古往今来,吟咏除夕春节的诗词佳作非常多。咱们的牛年第一课正值正月二十一,我就趁此和大家分享几首新春诗词,这些诗词有我从网上搜集到的,也有我们诗词学会会员的部分佳作,让我们一起在最美的诗词中感受古今诗人笔下不同的年味,同时也了解一下不同角度的贺岁诗,开拓思路,对我们今后的写作会很有益处!
第一首就是北宋诗人王安石的《元日》,这首诗大家非常熟悉,一次年会上,星辉诗社的小朋友们还表演了精彩的舞蹈。我给大家朗诵一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诗的大意是: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都换成了新的桃符。
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总的来说贺岁诗的格调都是以欢愉吉祥居多的。但也有很多贺岁诗加入了个人感慨,格调有些低沉,但这种诗往往别有一种动人心弦的味道,比如白居易《除夜》
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这首诗的意思大家一看就能明白。他的这首诗加入自身感受,充满了对韶华流逝的感叹,多了几许沧桑之感,很能引起中老年人的共鸣。
而明代大画家书法家文征明的《拜年》则多了几分亲切的人间烟火味,让人感到亲切,进而发出会心的一笑: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这首诗的大意是:过年了不要求见面只是希望通过拜贴来问候,
因此我的屋中早上就堆满了各种名贵的拜贴。我也随潮流向他人投送拜贴。人们只会嫌弃简慢,而不会嫌弃这只是空虚的礼节。
《凤城新年词》是清代诗人查慎行所做(还有一说是黄景仁)我查了一下作者背景,还是倾向于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这首诗表现了年前妇女们飞针走线为家人赶制新衣的情景。幡胜和闹娥都是一种装饰品。这首诗从侧面写出妇女过年的心情,她们巧制首饰试做新衣,争相打扮,体现女子爱美天性,也写出了新春佳节的喜悦欢快的气氛。
查慎行是
清代早期诗人,海宁(今属浙江)人。曾任翰林院编修。他的这首诗取材很别致,不仅写出了春节前居家女子的生活状态,还带出了正月不动针线的民间习俗。我这里和大家解说几句:
传言龙王在这一天会在云端俯视人间,如果妇女们拿着剪刀针线,就容易伤到龙王的眼睛。古人的一些忌讳说法,恰恰是给人放假休息的借口,妇女们忙碌一年,又没有法定的双休日、节假日,就借此给自己放假了。
佳节怀乡诗在古今诗词作品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因为家和故乡是每个人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下面我们看看唐代诗人高适的《除夜作》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这首诗写的通俗明了,以节日的美好来衬托孤身异地的羁旅之叹,兼含对流年无情的感慨,读之动心。
古人的贺岁诗还有很多,我就暂时和大家分享这几首。下面我和大家分享几首现代人的贺岁诗,也就是我们学会师友们的贺岁作品。其实大家都有各自的精彩之处,篇幅所限,我就选几首相对来说有特点的来赏析一下:
七绝·贺年
董贻胜
祭祖敬天情意真,牛年端日拜乡邻。
悬灯结彩家家乐,鼠去牛来又一轮。
2021.11
董老师的这首贺岁诗每一句都有所附着,祭祖、拜乡邻、悬灯结彩、鼠去牛来,既写出了当下过年的习俗,也点明了过得是哪一年,非常有代表性。在平实的场景再现中表达出节日的欢欣和对未来的期许。
七绝·正月正
桃源笠叟
谁借东风旧岁除,晓来牛气漫天舒。
凌窗点点梅花露,水墨新春第一壶。
2021.2.12
杨会长的这首诗更唯美一些,美中也隐含了今年的特点。比如首联的“谁借东风旧岁除,晓来牛气漫天舒”,就点明了今年是年前立春、是牛年,而且用牛气带出迎来新岁的积极乐观的心态;后两句“凌窗点点梅花露,水墨新春第一壶”表面上看是虚写,但实际也是虚中有实,因为作者院中的确有一树梅花,梅树上的寒霜化作春露,如墨如酒入诗壶,有画面感,且余味绵长。
七绝·贺年
彭慧
心于千里咏三春,游子戳屏连故邻。
天隔一方同举盏,相邀曙尽醉金轮。
2021.2.12
彭慧老师的这首贺岁诗也取材很别致,尤其以“游子戳屏连故邻”一句最有时代特点。现在的拜年不用登门,(由于疫情也不提倡登门)也不用“投谒”,而是“戳屏”——点一下手机屏幕就可以向千里之外的亲朋故旧拜年了,即使天各一方也可以用视频来共同举杯祝福。所以这首诗很生动的表现了当下拜年的方式,有时代特点。
五律•大年初二(通韵)
董峰
初二走娘家,姑爷见丈妈。
车筐装酒米,后座载鸡鸭。
岳母呼佳客,泰山牵碎娃。
时将一个嫁,归第带回仨。
2021.2.13
我选取董峰老师这首诗,是被其中的诙谐幽默所吸引,这首诗用白描的手法,写活了民俗二月初二回娘家。虽然这个“丈妈”一词我觉得略显牵强,但我上网一查,才发现有这个词,方言中指岳母。还这首诗头两联表现了女儿带着女婿孩子大包小包走娘家的生动场景,第三联到娘家后情景声音几乎溢出诗外,最逗趣的就是最后一联,“时将一个嫁,归第带回仨”,哪种生活的情味令人忍不住笑出声来。这种诗恐怕翻遍古今诗集也是难以找到的!
诗友们的贺岁佳作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最后,我用自己的一首贺岁诗来结尾!
七律·除夕感怀(通韵)
竹映幽径
铺街红屑又迎春,别绪欢情各几分。
福字贴门祥气溢,陈醅盈盏笑颜真。
谁家遥待未归客,几处暗伤将去人。
节日团圆世同愿,此时相守最应珍。
我这首诗主要感慨于疫情期间提倡的“就地过年”,每逢过年都是几家欢乐几家愁,有的一家团圆,有的人分两地,有的虽然回来了,但没几天就要走,所以欢喜中伴有有感伤。尾联我是由此生发的感慨,既然团聚是天下所有人的愿望,那么我们就好好珍惜此时能够相守相伴的亲人朋友,说白了,也就是珍惜当下吧!这是我过年的一点感受!
贺岁诗的内容还有很多,我就和大家分享这些,有不当之处欢迎各位老师、诗友们批评指正!
前一篇:七绝·奇石
后一篇:七绝·奉和李云岱先生《拜包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