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浅谈少儿学习古典诗词的益处
(2023-11-18 19:31:31)分类: 讲义 |
浅谈少儿学习古典诗词的益处
—写在市“重阳节”诗词大赛颁奖典礼后
刘桂清
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精华和瑰宝。三千年来,中国诗词以其丰富的内涵,高雅的意趣,含蓄的语言和铿锵的音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抒情言志、吊古怀今,自然山水、风土人情、大漠边关、聚散离合、宦海沉浮等等皆成了诗词描摹的对象。在这里,结合本次颁奖活动、根据我多年来对古典文化的理解和诗教工作带来的启示,我简单谈谈少儿学习古典诗词的益处和意义,有说的不到之处,欢迎现场的各位领导老师家长和同学们补充修正。
一、提高文学素养以及写作能力
现在流传下来的古典诗词都是经过历史淘洗的,语言精炼、优美、含蓄,如果孩子从小学习古诗词,有助于积累一定的文字功底,等到孩子开始学习写作,也能够将自己学到的古诗词运用到作文里,让文章显得厚重、优美,这对提高语文成绩非常有好处,对中考、高考肯定也都是有重要意义的。尤其是现在的语文课本中,古文的占比越来越大,所以学习古典诗词更显得重要。
二、提升气质和境界。
“腹有诗书气自华”是大家常用的一句话,这里的华不是指华美,以我的理解就是一种由内而外的高雅、从容。我们若夸一个人儒商、儒将,那么这个人就脱离了暴发户的粗俗和一介武夫的鲁莽,关羽之所以封神成圣,他夜读春秋的形象肯定给他加分了!
中国人向来把读书作为积累知识,增长见识、提升境界的有效途径,在古代,人们相信读书的作用除了考取功名之外,还能极大地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因为古诗中的警句诤言不胜枚举。比如惜时的“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比如面对困境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比如看穿人生起伏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比如做事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等等等等。
古人说“人无书气,即为粗俗气、市井气,而不可列于士大夫之林”,由此足见读书与否、读书的多少,表现出的气质是有着天壤之别的。所以苏轼这句诗一写出来,便得到了后世读者的认同,即便是今天,也仍然有很多引用这句诗来说明多读书带来的卓然气质和渊博学问。现代社会,已经不能“躲在小楼成一统”,青少年都需要融入社会,展示自己、推销自己,所以良好的气质也是拿到“卷面分”“印象分”的重要手段。
三、提升审美,陶冶情操。其实这一点和上一点是有重合的,但还略有不同。因为学诗写诗需要细致的观察生活和敏锐的捕捉闪光点,所以,我们的发现美的能力大大的提高了。在观察体味中发现更多美好的景色、事物。不管是自然之美、人情之美还是时代之美,都会让我们更加热爱生活、扩展胸襟,不会因为一些不如意、一些小挫折而变得萎靡消沉,更不会像发生现在网络上经常看到的一些极端事例——比如忧郁症啊、仇视社会啊、甚至是轻生啊……因为诗词的滋养给我们的内心已经涂上了美好、明亮、温暖的色彩,足以抵抗人生的寒流和阴霾。
在我看来,诗词还有一些其他的功效:
比如,可以以文会友、记录生活:李白的《赠汪伦》我们知道了有汪伦的存在、苏轼给弟弟写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们了解了世间少见的兄弟情、高适的《别董大》、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等等等等,让我们了解了古人的朋友圈,如果没有这些诗,这些动人的场景就被封存在历史的尘埃里了。所以我现在也经常奉和很多大小诗友的诗,并体现在标题上,说不定哪位诗友成名了,我也借此青史留名了。
比如,还可以抒发情怀、排遣忧闷:如毛主席的“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叶剑英的“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岳飞的“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辛弃疾的“欲道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杜甫的“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等等可以是昂扬的、豪迈的,也可以是愤懑的、沉郁的,不管是哪一种情绪的宣泄,都是一种自身情怀的释放,都会平复自己的心境。
再比如,诗还可以举荐自己:
如唐代诗人孟浩然作品《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等,都有可能为成为自己通向世界的通行证。
说到这里,我插播一个发生在我身上和借助诗词举荐有关的故事,现实中的事情最有说服力。我女儿有个学姐,叫王京。她是一个特别有才华有雄心的女孩子。不仅在古陶瓷上很有研究,还擅长直播带货,而且做得非常好,后来,她就特别想打入京圈,于是就想加入中国当代作家、大收藏家马未都的直播团队。但是怎么推荐自己呢?这个女孩子就特别有心,想到马未都喜欢古董,喜欢传统文化,她就决定在简历上写上一首诗。可是她又不会写格律诗,听我女儿说我会写一点,就求我帮她写一首。平时我对马未都多少有些了解,从“百家讲坛”等节目上也听过马未都讲课,就根据自己的理解、根据王京的情况写了一首绝句,没想到起了一点作用,不久就邀她北京面谈。谈话间还称赞她说:你这么小还会写诗啊!后来就同意了她的加盟。王京当时欣喜若狂,致谢夸奖我的话说了一大堆,我也很为她高兴。下面我把这首诗给大家看一下:
七绝·奉马未都先生
名冠京都举世倾,千年华采馆中呈。
为开视野投观复,効力马前功业成。
其实,这首诗写的并不好,韵脚是同音字;应聘成功也并不是我的功劳,而是诗词的力量。诗词,真的可以成为通向世界、通向人心的名片。
古典诗词对人的益处还有很多很多,这里我就不在赘述,
生在文化底蕴深厚的中国,是每个国人的荣幸,有一句诗说的好:此生不悔入华夏。今天获奖的同学都是热爱传统文化、热爱诗词的人,相信到场的家长、老师肯定也给孩子们带来很多有益的影响。这种影响会在未来漫长的岁月中更加凸显出来,让他们受益一生。所以最后,应该感谢咱们市文联、市诗词学会搭建了这样一个诗词交流的平台,让诗词走进城市乡村、走进千家万户、走进我们每个人的心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