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汪宝树的故园情怀
(2022-03-10 10:04:49)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散文 |
汪宝树的故园情怀
刘桂清
汪宝树是清末名臣,肥城先贤,从他现存文稿来看可谓诗文俱佳。在汪氏后人汪昭纶编辑的《汪惠毅公诗》的小序中,对他的生平有详细的介绍:
“汪宝树,字谢阶,号东渠,山东省泰安县郡优廪生中式。光绪已卯科第3名举人,庚辰科47名进士。以知县即用掣签直隶。是年(1880年)6月19日到省,(光绪)十一年调办海运保俟补缺,后以直隶州用。十三年十一月补授天津府,庆云县知县。十四年七月廿六日接印,十七年十一月调补深州饶阳县知县,十八年九月二十四日接印,廿年五月十九日报捐花翎,廿二年报捐知府衔。廿六年九月初二交卸,廿七年正月初一日奉委劝阻晋军德兵在广昌开战,旋委署广昌县。正月初九日接印,六月十七日交卸,九月十九日报捐在任候选。道光廿八年八月委署东光县,九月初八日接印,,二十九年六月回饶阳县本任。三十年二月二十三日交卸。五月委署武强县,六月初八日接印,三十一年三月十六日以疾乞休,侨寓天津,享年七十三岁,乡谥惠毅。”
仅从上面文字看似乎有些费解,根据现有内容我们可做简单梳理。汪宝树生于道光十八年(1838),泰安县西南乡东高淤村(今肥城市汶阳镇东高淤村)人。汪宝树在四十二岁时中光绪已卯科(1879)举人,光绪六年(1880)中进士,同年五月,交与吏部掣签,分发各省以知县即用。后任河北省饶阳县知县,政绩卓著,后虽屡获擢(zhuó)升,但在饶阳百姓的大力挽留下,以四品知州品级仍任饶阳知县,后以候补道员隐居天津,直至病逝,享年七十三岁,乡谥惠毅。”
汪宝树一生不仅为官清正,政绩卓著,造福一方,且在当朝素有才名,文采斐然,著有《东渠诗存》(此书系近人王介藩从《汪氏家乘》等书中抄缀整理而成,收入《泰山丛书》丙集)。山东博物馆现存有其后人泰安汪昭纶编辑的《汪惠毅公文集》、《汪惠毅公诗》。观其著述,门类丰富,卷帙浩繁,内容主要包括时政论述、诗歌、游记、亲友墓志铭等等。其诗文,文笔畅达,见解深刻,深沉动人。
在汪宝树现存的诗文集中,吟咏家乡的文字占了相当的比例,尤其是“布金山”之名常见诸笔端,可见他对故乡寄情至深,终生怀恋。现摘录几首,以飨读者。比如他这首《布山竹峪怀古》,写得意境清幽,气韵不俗:
欲续空山响,幽人不可寻。
榛苓归寂寞,竹树尔消沉。
惟有岩前瀑,犹留石上音。
当年樵汲处,为我涤尘襟。
还有这一首《初冬雨后布金山下车口占》,从题目上看,应该是他途经布金山时对景口占,依兴而作,但意境和格律依然非常蕴藉工丽,写景细腻,抒情高远:
四围山近路途荒,马踏平坡白草凉。
雨后麦田原上绿,霜前柳叶岸边黄。
遥天落日征鸿疾,大漠寒烟猎犬忙。
此地结庐人境远,隔篱尤送菊花香。
汪宝树不仅对故园的山水感念于怀,对同乡仕宦也报有不一样的感情,比如他曾一次奉和安驾庄分防董少尹幕府黄峻甫消夏十首,原韵分别是《栉发》、《临帖》、《品茶》、《吟诗》、《剖瓜》、《围棋》、《垂钓》、《采莲》、《灌花》等,但从题目看,就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见作者兴趣之广之雅。诗句朴素真诚优美,字里行间鲜明的表达了他对乡村恬淡生活的向往和归隐之心。现摘录一首《垂钓》,供大家欣赏:
七律·垂钓
汪宝树(清)
竹杆小欲试经纶,绿水苍崖健客身。
薄笠窥晴红日润,孤篷沿岸碧波新。
阳桥识性争迎我,野鹭忘机欲傍人。
钓得鲲鳌终有用?羊裘何事叹风尘。
故乡汶阳也曾多次出现在他的诗章中,对故土的眷恋之情在诗中汩汩流淌,请看他的《汶阳旧句》:
畎畋月光似太初,枝头好鸟劝提壶。
柴门竹树春无价,草阁梅花梦有余。
田返汶阳怀圣迹,山留布嶂觅先庐。
欲为万古消遗恨,大展乾坤作画图。
黑发离乡井,于今两鬓斑。
忙中添岁月,梦里见河山。
案牍劳形久,亲朋觌面难。
故园风味好,珍重几回看。
感君怀旧意,触我忆乡心。
世事纷如此,莼鲈念不禁。
鸾台寒月迥,岱麓白云深。
景物欣无恙,迢迢怅莫寻。
另外赘述一句,汪氏家族人才辈出,汪宝树之兄长汪珊树亦有才名,擅长诗文、篆刻。清刘宝符(1834——1907)《汪莲石先生墓志铭》:“先生姓汪氏,讳珊树,字铁岩,莲石其别号也。……先生本善篆法,用其意入图章。嗣又博稽古今名印谱,复数数得观巨家铜玉章,讲求益精,识者谓先生铁笔……享年七十有四,于光绪三十三年十月,无疾而逝。
汪氏家族在肥城很有声望,肥城多地有汪氏族人居住,尤以汶阳镇汪城宫村居多,那是汪氏最早迁居居住的村庄。宁阳名宦(huàn)黄恩彤(1801—1883)曾为汪氏家乘题写序言并题汪氏祠堂楹联云:“系出赵王孙,南国常留绩溪宅;宗分鲁公子,东邦犹占汶阳田。”由此可见汪氏家族在肥城的影响之大。从汪宝树诗文中,我们也能看到大量汪氏家族的才俊事迹,及汪氏和当时乡贤名宦交往的记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