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古今流觞】先贤林延庸《七律·龙沼春霖》有关正误考辨
(2019-02-25 15:24:42)
标签:
转载 |
分类: 转载 |
先贤林延庸《七律·龙沼春霖》有关正误考辨
汪培勇
肥城这座古城已存在了两千多年了,肥城境内不仅现在风景秀美,令人心驰神往,古代亦胜名远扬,文人竞相登临。据清康熙十一年《肥城县志》中记载,肥城历史上有久负盛名的八大景观:鸾台夜月、龙沼春霖、牛山叠翠、陶洞清幽、山寺晨钟、书院秋风、孝堂夕照、清河晚渡。 肥城的古八景,历代的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词,这在《肥城县志》和其它文史资料上都有许多详尽的记载。但由于古代大多是手抄版本,在流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个别的错误。
我们看下面关于肥城古八景“龙沼春霖”的一首诗:
七律·龙沼春霖
明·林延庸
天潢倒泻郁葱岑,泒入灵源万丈深。
神物蜿蜒长变化,风雷鼓动任升沉。
功施九土知时雨,泽沛三春济旱霖。
阳德效灵臻至治,谩言剪瓜祷桑林。
据史料介绍,林延庸,明朝福建闽县人,明成化三年(1467)进士,任肥城知县。成化五年增修老城城门,筑月城,任职期间才足有为,百废俱举,军民念之。
“龙沼春霖”中的“沼”在牛山西峰下的龙神庙内,龙神庙位于牛山穆柯寨下东侧,庙内梁上有龙的悬空造形,庙顶有方孔,庙中因泉建井,中午之时,以石投泉,陡起涟漪,梁上龙映于井中随之舞劲,成为奇观。明朝依泉修庙,龙神庙以此而得名。“沼”在北宋时期又称“落石泉”,现有大宋熙宁六年(1073年)太常少卿通理郡事茹庭坚《留题落石泉》残碑中写道:“精舍开基叠嶂前,须知神意出天然。蓦从山上起飞石,特向岩隈生冷泉。积聚一池秋湛湛,放流满院夜涓涓。济民利物功殊大,岂止常程鼎饪煎。”清道光五年《重修龙神庙及书院碑记》文中写道:“龙沼者,古落石泉也,泉水湛碧深数尺,说者谓龙潜其中,每当春雨时,云树苍苍,烟飞雾结,令人不可名状,遂以此为龙沼。”龙沼在元初复置肥城县后就已被当时的文人墨客称为“龙沼春霖”。此后,元、明、清朝均将“龙沼春霖”列入肥城八大景之一。清代著名学者唐仲冕曾作诗赞美“龙沼春霖”的景观:“苍龙蟠蛰白云隈,龙跃云飞碧涧开。风满危亭波不乱,镜澄方沼月初来。秋深远映山头翠,春澍先闻地底雷。啜茗细吟白雪句,羡君卓是济时才。”
我们这首诗的最后一句“谩言剪瓜祷桑林”,《肥城县志》嘉庆二十年版本上就是这样,用的是“剪瓜”一词,百度上也同样沿袭了这个用法。细细考究,这是完全错误的。理由有二:
1、从律诗平仄上,用“瓜”字出律。这首律诗的最后(七八)两句从用韵上的规则来讲,格律应为:中仄中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瓜”字在《平水韵》中下平六麻中,用在这里,很明显出律了。这首诗其它地方都完全合律,唯此“瓜”字出律,这不正常。我们从格律诗词的基本常识可知,近体诗即绝句律诗成型于唐朝,在律绝形成的初期,还偶有出律的情况,但自宋朝以后,律绝都是严格按照格律来写的。尤其是诗词用律通用规则——平水韵(南宋人刘渊著,他是江北平水人,故得名)出现后,所有流行于世的律绝,基本都是严格按照用韵规则来写,可以说,熟练用韵是文人们的基本功,这样的错误是绝不可能出现的。
2、诗里用“瓜”语义费解,不知所云。应该是什么字呢?我个人认为应该是“爪”,最先发现出律的是肥城诗词学会的杨衍忠会长,他从格律的角度首先否定了“瓜”字,他也认为应是“爪”。 “剪爪祷桑林”在这里是借用“剪爪断发”的典故:翦爪断发”原指古人占卜祭祀时剪掉头发,断掉脚趾来代替身体作牺牲品。《尚书大传》卷二中有记:“……汤时大旱,汤剪爪发祷于桑林,以六事自责,乃雨。” 后表示用极为虔诚的方法祈雨。
明代诗人顾梦圭专门因为这个历史典故写了一首诗,诗如下:
感事·殷王祷桑林
殷王祷桑林,断爪念衍咎。
春秋志灾眚,法戒垂不朽。
台寺布贞纯,何必生三秀。
笥有千岁龟,不如人寿耇。
煌煌宝鼎歌,讵协咸英奏。
鹖雀为鸾凤,伊人独颜厚。
林延庸的诗尾联意思大致是:(因为有龙显灵护佑)上天的功德已经很灵验了,始终风调雨顺,安定太平,不需要再像殷汤那样剪爪祷告苍天祈雨了。谩言在这里是“不用说”的意思。
“爪”也是仄声字,属于上声十八巧,“剪爪”就和律诗用韵规则完全吻合了,而且也和典故吻合。整首诗不管从格律上,还是从意思上,都完美了。从以上两点来看,诗的最后一句应为“谩言剪爪祷桑林”。
出现错误的原因,个人推测应是手抄讹传,把“爪”字的行书体误传为“瓜”了。
另:《肥城县志》上,第七句为“阳德”,意思是突出的功德,非“阴德”。此处请老师们再辨。现将此诗原貌恢复如下:
七律·龙沼春霖
明·林延庸
天潢倒泻郁葱岑,泒入灵源万丈深。
神物蜿蜒长变化,风雷鼓动任升沉。
功施九土知时雨,泽沛三春济旱霖。
阳德效灵臻至治,谩言剪爪祷桑林。
此文为我的一点拙见,愿与诸位方家交流探讨。
后记:此文查阅借用了网上的一些文字资料,特此声明并感谢。
2019.2.13
按语:经肥城诗词学会集体考证探讨,此文论证材料详实,理由充分,有理有据,故此期“今古流觞”的原玉用修正版定稿,并向全社会发布,以吸取精华,纠正谬误,更好的发扬和传承传统文化。
肥城市诗词学会
2019.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