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俗世中的诗意人生——写在桃源笠叟诗集《桃源钓月》即将付梓之际

(2016-01-08 20:40:43)
标签:

桃源笠叟

桃源钓月

俗世

诗意

分类: 随笔

俗世中的诗意人生——写在桃源笠叟诗集《桃源钓月》即将付梓之际

 

 

俗世中的诗意人生   

 

竹映幽径

 

       由肥城本土诗人杨衍忠创作的两本古体诗集《眉园韵》《桃源钓月》即将面世。这两本诗集是从作者数年来创作的两千余首诗歌作品中精选而成的。《眉园韵》以作者家乡肥城市王庄镇杨家花园村著名历史遗迹“眉园”命名,着力记录和歌颂家乡肥城的历史人物、山水风景、民风民情,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赞美与热爱;《桃源钓月》则以作者自创的钓月诗为引领,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梦所忆,表达了作者对事业、人生、自然独有的感怀和体悟。全书格律严谨、语言工丽,造境新奇、余味绵长。诗集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时代的律动,是多年来难得一见的格律诗集佳作。

 

      收藏大家张伯驹曾说,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高贵的就是诗(指格律诗)。但是在改革大潮席卷中国以后,中国文坛经过短暂的繁荣渐入低谷,随着人们愈加重视物质世界的营造,文学被逼到一个尴尬的境地,被称为千年国粹的古体诗更是如此,虽非形同虚设,但读者寥寥,即使有少数人以古体诗的形式写一些文学作品,也大多是打油诗、顺口溜,原来那抑扬顿挫、词美句工的格律诗已经非常少见了,在泰安乃至全国的文化圈子中,精通并能够写好格律诗的人少之又少,这不能不令人叹惋。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未及天命之年的杨衍忠给了我们一个惊喜,也给历史底蕴丰厚的肥城一份大礼——他的两本诗集《眉园韵》《桃源钓月》即将问世,并以他深厚的功底、浪漫的才情和不俗的文笔,带给我们一份别样的情怀和世界。

 

    《桃源钓月》是一本优美的、有灵性的诗集,他没有象牙塔里的虚幻矫揉,也没有高高在上的自命不凡;没有脱离生活的无病呻吟,也没有不关世事的冷漠,在他的诗中,更多地挖掘了生活中真的、美的、向上的东西,令人读后心胸开朗、悠然释怀。

 

      全书总共分为六个部分:钓月诗、四季闲吟、诗行山水、诗友唱和、雪月风花和百味人生。每一辑都有独特的视角和不同的生活体悟,读后令人多有共鸣和回味。

 

一、独树一帜的钓月诗

 

     钓月诗应为全书的亮点。

 

     钓月诗由来已久,我们从唐诗宋词中隐约发现过他的身影,但从未明确形成过一种流派。因此,可以说,这是由杨衍忠首创的、多年来他一直力求完善并已取得可喜成绩的一种诗体,格外引人注目。

 

一舟一篓一蓑翁,一副鱼竿一壁蓬。

未必闲情浏夜色,但将痴意对蟾宫。

春钩可钓菊霜韵,夏饵能邀梅雪风。

且把诗思斟酒里,人生有梦不为空。

 

      这首《钓月诗》是杨衍忠早期的作品,他通过这种浪漫的形式给了钓月诗一个最基本的定义。“钓月”这种意象,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出现很早,本意是月下垂钓,原指一种远离尘嚣、置身世外的隐逸生活。但后来经过杨衍忠的充实、发展、提升,已经有了更高的境界和更加丰富的内涵。这首诗在意象上还带有钓月诗初期的痕迹,但其清虚空灵之美已初现端倪,给人带来精神的放松和心灵的抚慰。

 

     不久前,他在泰安日报发表《钓月诗之我见》一文,得到诗歌届前辈和诗友广泛的关注和认可。他在文中这样介绍解说钓月诗:

 

       钓月诗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看似天马行空、虚无缥缈的想象,用一个个诗化的意象营造出一种飘逸清幽、没有任何尘世负累的如梦如仙的境界。通过一个钓翁和一个虚拟的山水环境,来得到一个想得到而不可能得到的事物,抒发一种想达到而不可能达到的心情,来实现一个想实现而不可能实现的梦想……

 

     也许钓月诗风和杨衍忠乐观率达的个性更加契合,其钓月诗多有精彩之语,而且洒脱自然、不留丝毫雕琢的痕迹,诗境清幽,恍如梦境。如他的《钓秋》:

 

谁写丹青赋夏幽,蓑翁有梦寄霜舟。

秋情蕴在无风处,且对西山放一钩。

 

又如他的《钓梦》:

树静风清春水静,竿收人憩已成眠。

不知沧浪缘何处,径自摇来梦一船。

 

     杨衍忠初期的钓月诗是具像的,但写到后来,他已经成功地驾驭了这种诗体并运用自如,他不仅钓月钓星钓雪,甚至能钓梦钓己钓天然,来看他的这首《泰山》:

 

云梯辗转向空旋,袅袅人烟入岱巅。

东涧方闻松浪啸,西崖又见水帘悬。

能将日月邀壶底,更使乾坤醉盏前。

随口吟来诗一首,心花作饵钓天然。

 

再如《古城钓春秋》:

 

犹梦新城读古诗,神来墨笔不由痴。

楼亭错落槐松绕,檐宇昂扬龙马驰。

肥子河中藏圣典,千帆桥畔荡幽思。

春秋莫逐流波去,一钓可将天下知。

 

     描摹生动、意境悠远、生发自然,笔力无所不至,将钓月诗的超逸旷远发挥到了极致!

     正如杨衍忠在《钓月诗之我见》一文中所说:“钓月诗虽然表面看上去虚幻朦胧、脱离现实,但它所创造的意境却是与现实情感相契合的,所表达的主旨依然是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所以不论是从表现技法,还是内涵表达都具有其积极的意义。”我赞同这个观点。虽然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充满压力与纷争的世界,但我们不能因为这俗世中的种种烦恼和焦虑而失去感知美追求美的内心。现实中没有世外桃源,但我们可以在内心营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世外桃源。在俗世中书写自己的诗意人生,给别人给自己一份静美、一份淡然。

 

二、四季山水中流淌的诗情画意。

 

      时序的变迁和山水的游历最能触发诗人的灵感。在《桃源钓月》这部诗集中,杨衍忠以其超群的掌控力,给我们呈现了他眼中的二十四节气图谱,有声有色、诗意盎然。如他的《谷雨》;

 

细雨馨柔润翠微,桃花红了杏花肥。

水中簇簇浮萍冒,桑上翩翩戴胜归。

柳絮沉塘无可奈,子规啼梦莫相违。

谁因咏夏留诗韵,且为春行大笔挥。

 

注:戴胜,指戴胜鸟。

 

      诗中细腻而生动地描绘了春末夏初的特定景象,尤以“柳絮沉塘”和“子规啼梦”两相对照来写,既有劝慰伤春之意,又包含着对未来的憧憬,含蓄优美,是不可多得的佳句。又如他的《大暑》:

 

暑气却将杨柳滋,阴阴正是翠浓时。

梢头金蚱齐声唱,林外火龙连日驰。

浊酒三杯能唤雨,清风一缕可邀思。

高吟唤醒天人梦,莫把悠悠秋韵迟。

 

     行文紧扣时令的特征,抓住盛夏最有代表性的鸣蝉和烈日,令人感同身受,同时又邀雨唤风,引出人们对金秋的期待,情景交融,耐人寻味。这样多姿多彩的佳句在其他节气诗中也俯首可拾:如《寒露》中的“天寒莫教诗思冷,人冷休将意趣寒。且向东篱邀菊韵,几樽清酒饯秋阑。”还有《小寒》中的“冬闲正可诗文会,风野尤堪梅雪吟。老友当垆身不冷,一篇一令一杯斟”等,都是反其意用笔,以雅趣对冷寂,静中有动、冷中有热,两相对照,诗意愈浓,显现出作者豁达的心胸和不俗的手笔。

 

     风采各异山水诗也是这部诗集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常说“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在杨衍忠的笔下,我们可以领略到不一样的异域风光和他在旅途中的思索和感悟,或豪放、或婉约、或闲逸、或深沉。

 

    如他《西南乡周末游》中的佳句“汇水龙行千席渡,戴堤虎啸万年流”,巧妙地把典故和景物融合到一处,对仗工稳,气势恢宏,用典自然,丝毫没有生硬扭捏之感,令人心胸开阔、眼界大开。在《谒萧大亨墓》中,他没有落入惯常怀人诗歌功颂德的俗套,而是笔锋一转,紧扣当今:“众贪祸国应从典,大敌犯边须用兵。祭酒三通求再世,泽吾华夏百年宁”。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令人信服和共鸣。还有一些怀古诗,用诗意的笔法道出了世道沧桑,自然而然的发出繁华过后的慨叹。他的《独秀峰叹靖江王府》这样结尾“百世烟华随逐去,红尘依旧桂香浓”,可谓深沉动人、余味悠长,引人遐思。

在所有山水诗中,我始终认为,他写的泰山诗是最出彩的,最能彰显他的雄奇想象和浪漫主义情怀。请看这首《登高》:

 

重九登高瞻鲁台,擎杯纵目豁然开。
地承湖海飞云煮,天遣江河沃野裁。
秋韵声声撩碧日,菊风阵阵举香埃。
凌东再祭三樽酒,更得绵绵紫气来。

 

把登高望远的视野、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英雄气、五岳独尊的祥瑞气表现的淋漓尽致。

 

  三、风花雪月背后的百味人生

 

       雪月风花不是梦,人生百味几多情!

 

     《雪月风花》和《百味人生》应该是全书最朴素随意、显露性情的两个部分,在点点滴滴的生活感悟中,再现了作者一个真实的、立体的自我。其中,有许多清丽灵动的小诗,很耀眼,生动自然地展现了诗人在某个时点火花一闪般的感觉,虽然短小,却异彩纷呈,各有动人之处,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令人反复玩味。如他的《七绝。春莺》:

 

清风拂过晓晨昏,更送鹂声赋小村。

但把幽情栖岸柳,只留春意不留痕。

 

    “只留春意不留痕”——仅此一句,便把柳浪闻莺的意境、只闻其声不见其影的幽思、如在眼前又遥不可及、去不可挽的惜春之情表达的委婉细腻,令人难以释怀。在我看来,仅此一句,便可在格律诗的殿堂中,占有一席之地。类似这样明快清丽、饶有情味的小诗不胜枚举,如:

七绝·种菊

 

幽幽小院写流霞,合拢疏篱种菊花。

今夜清霜留一宿,明朝秋韵走千家。

 

     把一夜之间秋菊次第开放的韵味写得极富流动性,动感十足。而在《夏日登高寄友》中,“熏风熟透山椒树,烈日燃开木槿花”一联,则采用了电影蒙太奇的手法,把夏风中逐渐成熟的花椒和缓缓盛开的木槿描绘的活色生香,赏读中仿佛感到生命一种由内而外的力与美,令人在品味中深深地陶醉。

 

    风花雪月的诗句中常常隐含着诗人的心志。在这首《咏松》中,我们能读到诗人蕴藏于心中的凛然正气:

 

翠翠苍苍一老松,吞云吐雾若虬龙。

岁经四季凭风雨,世历千年任夏冬。

曾与乐天鸣涧底,更随张璪啸山峰。

但求君子凛然气,能以三分赐我胸。

 

      在所有风花雪月的诗句中,诗人笔墨最为浓重、设色最为艳丽的,还是家乡的桃花。这首《桃花初放》,就是给桃花的一个最美的特写:

 

迎日笑苍穹,东吟淡淡风。

人言天最大,难匿一枝红。

 

而《刘台漫吟》,则是献给桃乡大地最热烈、最优美的赞歌!

 

四面桃花八面丘,蜿蜒约绰是人流。
红风赫赫盘山上,粉雨危危逐浪头。
荡醒十年痴者梦,撑开一驾钓诗舟。
芳踪不履凡尘客,把酒更吟楼外楼。

 

    当然,生活中永远不会仅仅是风花雪月,她总是有冷有暖、有喜有悲、有幸福有烦恼、有无奈有悲哀。在“百味人生”中,他的诗涉及到了人生的方方面面,汇聚了人生更多的酸甜苦辣的滋味。下面这首《咏鹅》是非常耐人品味的一首怀旧小诗:

 

老来却喜唱儿歌,绿水白毛浮念多。

遥想当年犹不远,翩翩又弄眼前波。

 

      语句平淡,诗意晓畅,却另有一番滋味在里面,在朴素熟悉的场景中,令人感慨时光的流逝,别有一种伤感的美。

 

   而《耳鸣》则带有一点冷幽默的味道,既显现出诗人天性的乐观,也流露出一丝对病痛的无奈:

 

昼里奔忙夜里栖,耳分左右咏声齐。

不眠哪会分冬夏,总有蝉音伴梦啼。

 

      在诗人的百味人生中,最大的幸福和宽慰总是来源于血浓于水的亲情。《有感母亲节在京女儿寄包来》通过在北京工作的女儿寄包这一件生活中的小事,集中展现了一个幸福家庭的天伦之乐,虽是寻常小事,却非常打动人心,令人感到美好和温馨:

 

手包贵贱女儿心,妻子拎来乐不禁。
遥想当年思絮拢,每言此刻泪花噙。
殷殷一夜传三梦,切切三周盼一音。
我母同城堂上坐,从今好酒更常斟。

 

    当然,诗人的眼光永远是投向社会各个角落的,不论是农民工回乡的艰辛,还是时事中出现的热点话题,诗人都有自己的视角和思考。

 

七律·春运售票窗前

 

小包骑上大包箱,售票大厅排队长。

廊下团团堆老幼,栏前对对倚鸳鸯。
一年相别儿思母,万里能知妻念郎。

翘首频频窗口望,格棂深处是家乡。

 

   在外人眼中,杨衍忠的人生是圆满的、事业是成功的,但是,每个人在人生中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逆境,只不过平常人习惯于怨天尤人,而成功者善于自我排解,勇于直面人生。在他的《岁末遣怀》中,我们可以读到一个在现实重压下诗人的心声:

 

履下如冰本命年,吉凶参半果其然。
求来太岁时时奉,请入诸神处处悬。
着意虔诚行世事,留心德礼赖人缘。
殷情得幸春吟早,更写新篇换旧篇。

 

     面对逆境,诗人的心中永远蕴含着春的希望和续写新篇的热情。也正因为如此,在俗世的滚滚红尘中,他的人生才充满了浓浓的诗意!

 

      杨衍忠是我写格律诗的引路人,也是其他很多文友的格律老师,这样直呼其名称呼自己的老师实在是有几分不够尊重。但不能称之为杨老,因为他实在还是很年轻;也不能称之为“杨衍忠先生”,因为在生活中大家都是相知相悉的朋友,这样称呼似乎显得生疏,还是称其为衍忠兄吧,雅重且自然。

 

     衍忠兄尚未至天命之年,但早年亦经历坎坷,今日事业有成的背后也有着世人不知的苦辛。但他始终笑对人生,不论在人生的顺境逆境中,都能保持自己的本心,在成就自己梦想的同时,还热心公益,为肥城历史文化的百花园奉上了一抹绚丽的色彩,在当今这个时代,是极为难能可贵的!

 

    今日应衍忠兄之邀为本书写序,其实是有几分惶恐的,因为自知学识浅陋,着实难当此大任。然古人云: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就不再虚加推诿,几经修正、拙笔成文。最后,谨以近作《酬答桃源笠叟赠诗兼贺新著<眉园韵>即将付梓》来收束全文,并以此作为我的贺辞:

 

山作门楣天作窗,花明柳暗任行藏。
诗钩钓起千轮月,荷盏擎来十里香。
异地风情吟几阕,家乡光影赋连章。

眉园留韵倾天下,不枉人生梦一场。

 

 

                                                        2015年10月15日初稿,2016年1月7日最后修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