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随笔:遥远的端午节   竹映幽径

(2014-05-29 15:08:02)
标签:

故乡

母亲

端午节

红皮鸡蛋

分类: 随笔
  网上看到已经有网友在发有关端午节的诗文,知道端午节马上又要到了。很想写点什么,却又不知所云。无意中翻看自己2011年写的这篇《遥远的端午节》,竟然很对心思,姑且发之,作为一种对端午节的记忆吧。——题记
  在生活中我是个诸事无心的人,今天收到朋友祝端午节快乐的短信,吓了我一跳,以为节日已经过去,自己忘了煮鸡蛋了。赶紧上网一查,啊,原来再过两天才是端午节呢,这才松了一口气。其实没什么好紧张的,即使煮了鸡蛋,孩子也不过好像给我面子一样吃上一个半个的。
   自从离开家乡,不过端午节已经好多年了,所以记忆中的端午节,已经是很遥远的事情了——那是在故乡和父母亲在一起的日子。
   现在的孩子们对鸡蛋一点也不稀罕了,而在我小时候,却异常珍贵。所以端午节给我的记忆,吃鸡蛋印象是最深刻的,至于点艾蒿驱邪等等习俗反而淡忘了,可见我是一个贪吃的孩子,可见那时候吃对一个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记得母亲一般是在我们起床时已经煮好了鸡蛋,放在冷水盆里,一般是每个孩子三个。这三个鸡蛋至少要让孩子们快乐一上午。上学前,把鸡蛋揣到兜里,跑到学校,第一件事就是炫耀自己的鸡蛋,然后开始一个年年不衰的游戏:磕鸡蛋,看谁的蛋壳硬。赢家实际上只是获得一点心理的满足而已,输家绝对不会让他吃上一口的。玩这个游戏如果想赢,有两个窍门:一个是对碰的时候要趁对方不注意,用自己的指骨去碰,反正磕碰只是瞬间的事,一般看不清;还有一个窍门就是用红皮的去磕白皮的,红皮的蛋壳厚,一般会击破白皮的。这个小小的游戏对我影响深远,即使是现在,我都是中年人了,不会再玩这个游戏了,可是平日在买鸡蛋的时候,我还是偏爱红皮的,想想自己都觉得挺好笑。至于粽子,那个时代我们没有包过,大山里树叶不少,就是没有竹叶。
  孩子们永远关注的是自己的快乐,仿佛每个端午节的几个鸡蛋是自己必须拥有的,现在想来,我从来没去关心过那时父亲母亲到底吃没吃鸡蛋,吃了几个?也就是在我打这些文字的时候,我才想起这个问题,也许他们吃了一个,也许没吃吧,肯定,他们没有吃三个,这是一定的。
   现在端午节更多注重文化内涵了,比如纪念屈原、赛龙舟、给孩子戴上辟邪的彩丝荷包……因为物质生活水平极大的提高了,几个鸡蛋不会给当今的孩子们带来那么实际、那么纯粹的快乐了。而今端午节又成了国家法定的假日,更变成了一种精神世界的娱乐和放松。也许我是个思想守旧的人,不能很好的和时代接轨、与时俱进,在我心中,端午节的意象依然是那三个红红的、暖暖的红皮鸡蛋,带着永远的余温停留在我的记忆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