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华一家和我们是相识快二十年的朋友,关系一直不错。彼此的兴趣爱好也都很了解,很谈得来。
2013年四月的一天,范华打电话,说她的一个供职于政府部门的外甥要带一个朋友来,想让我和先生帮忙看看手里的两件瓷器。我听了大为惶恐。现在的收藏市场就是一潭浑水,很多东西时下一流的专家尚且难做定论,何况我辈乃乡野之人。再说,不管东西是对是错,说出来都可能惹下不必要的麻烦。可是,碍于和范华多年的交情,还是让他们来了,范华的老公陪着来的。
三人到了我家,寒暄几句,就拿出三个精致的盒子,里面就是那人所说的祖传的瓷器,有标示康熙年制的粉彩盖杯,珊瑚红的碗,还有"成化年制"斗彩的鸡缸杯……我和先生在这方面的知识都很浅薄,因为见得真品少,上手的更少。但是凭借一点常识性的知识,就觉得这几件东西都是新的,于是委婉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也许这几件瓷器事关重大?来人不停地擦着汗,腿不停的抖动着,似乎很紧张,让人看着很不落忍。于是我转变话题,问他这几件东西让专家看过没有,他说让专家看过,说是真的。我接口说:“既然专家说是真的,那咱们还是相信专家吧,我们的知识比专家要差的远了。”坐了一会儿,他们就客气地告辞了。因为不知道这件事后面会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事情,我心里扑腾了好几天,唯恐惹出什么乱子来。过了一段时间,没听到范华说起有关的事情,我的心才放下来,暗想以后还是不要多嘴评判别人的古董才好。
没想到半月前,范华又打来电话,说他外甥自己带了一件别人的瓷器来,让我们再帮着看看。没法推辞,只好让人来了,这次是范华亲自陪着外甥来的。
打开包装一看,我和先生都愣了一下。因为在他们来之前,我和先生都猜想这会拿来的肯定还是新的,因为现在造假风气实在是太厉害了,我们已经七八年只看不买了。但这件青花罐子却很开门,大约有二十公分高,古朴自然,釉色滋润,图案是青花的岁寒三友,底部是双圈,口沿和底部都可看出岁月留下的痕迹,而且保存比较完整。我和先生判断是清代中早期的民窑瓷器,价值在二到五万之间。没想到外甥听了笑了,说,他曾去济南佳士得拍卖公司找人看过,那里给的估价也是这个价。后来他又往南方去了几家拍卖公司,给估的价格都比这要高,最高的给估到一百零几万,少的也给估到四十多万,我有点将信将疑,说:既然有人出高价,你卖就是了。闲聊几句后,范华就带着外甥走了。我想:只有傻子才肯花几十万买一件几万元的瓷器呢。
让我惊奇的事情发生在一个星期之后,也就是前几天,范华的老公又领着外甥来了,两个人都一脸的兴奋,而且还大包小包的又带了更多的瓷器来。原来他上次拿来的青花罐子卖掉了——三十六万,最后的交易地点就在肥城的一家酒店,外甥中介费挣了二三万。这回他拿来这些瓷器让我们看看有没有真货,他好再去一些拍卖公司转转,或许又可赚一笔。我听了,半天没返过神来,这回轮到我发傻了——还有这愿打愿挨的买卖,看来不能按常理去论值不值了。
遗憾的是这次拿来的七八件大小瓷器,都是假的,而且假得十分开门。我笑着说:这回可让你失望了。外甥爽快地说:“那失望啥,反正又不是我的。”就告辞了。临走时一再重复,等大学生放假了,一定请我们一家和范华一家一起吃顿饭,我们连忙推辞。外甥说:“吃饭是小事,主要是在一起拉个话儿,交流交流。”这句话听了令人舒服,于是就答应下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