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试试探探的风雨中,在不知不觉时,春天悄悄的来了。
昨天中午,芳邻敲门,送给我半塑料袋刚从野地里挖来的荠菜,还特意告诉我,为了挖到没有农药的荠菜,她跑到山根下,在荒地里挖的。我欣喜地收下了,并包了一顿美味的水饺,博得大家的一致赞美,当然,也包括送我荠菜的芳邻。
记忆中总是荠菜最早带来春天的味道,有关荠菜的记忆也总是带着阳光的暖意、泥土的气息,甚至还有许多温馨的场景留在春天的记忆里。
东北的荠菜很翠绿肥大,因为土壤肥沃,降水也足,小时候地里是没有化肥的,所以吃起来很放心,母亲的做法主要是用水焯一下,剁成馅儿包大包子吃。但并不经常吃,因为林区可供食用的野菜太多了。到了山东,发现荠菜的地位大幅上升了,不仅用来包饺子、包包子,还用来做汤、挂上面油炸,俨然席间的美味佳肴。我猜想这是因为华北平原的野菜品种比东北林区的少多了,所以平常的荠菜才在这里大显身手。
从资料上看,荠菜为十字花科植物,是一种人们喜爱的可食用野菜,遍布全世界。其营养价值很高,食用方法多种多样,也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的功效,民间关于荠菜的吃法和药用偏方用很多。
我原以为荠菜只是平常的一种野菜,“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意想不到的是古代的文人竟然对她也有所留意,甚至是偏爱,比如我最喜欢的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的《鹧鸪天》: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看到这首词,我甚感欣慰,情不自禁为我心爱的荠菜鼓掌!
感谢好友桃源笠叟赐玉:七绝 荠菜花
陌上田田似绿纱,可将下酒可煲茶。
东风泼过头场雨,必放迎春第一花。
感谢好友王庆吉先生赐玉:
田边野岭寻绿纱,可口水饺饮绿茶。
待等冬雪刚化尽,即可乐剜荠菜花。
加载中,请稍候......